保证肉鹅生产效益的主要措施

2019-07-08 05:19王春微
现代畜牧科技 2019年5期

王春微

摘要:保证肉鹅生产效益主要来源于养殖规模大小、饲喂日粮营养调控、管理技术措施和环境卫生控制等诸多因素,详尽了解各因素缘由,采取良好措施解决关键问题,是养殖获得良好收益的前提,通过详细阐述对肉鹅生产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的各个因素,各因素间必须要全面兼顾,以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肉鹅;生产效益;饲养密度;适时出栏

中图分类号:S83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5-0004-02

通常肉用鹅生产过程中,养殖规模大小、饲喂日粮营养调控、管理技术措施和环境卫生控制等各因素在不同企业或个体养殖者之间都会存在差异,为获取高收益,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笔者就如何保证肉鹅生产效益进行阐述,对生产中应注意的各环节简要概述,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期望对养殖肉鹅过程中能够提高生产效益有所帮助。

1 确立肉鹅养殖情况和养殖规模

养殖要因地制宜,要详细查看饲养场地是否具备养殖先决条件,譬如场地位置、鹅养殖房舍结构、财力物力匹配,以及当地市场行业情况和相关技术支撑等,因具体情况确立养殖与否和养殖规模。客观建议完全不符合上述条件就不要养殖;如符合部分条件或有限,则选择少量规模养殖肉鹅;如各条件均符合上述要求则可大规模养殖。

2 科学调控日粮营养

肉鹅属草食家禽,要关注其各生长阶段的生理特征,科学调控日粮营养,才能够更好的利用青粗饲粮,既能保证肉鹅正常生长发育,又能节约饲喂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2.1 育雏期

育雏期泛指雏鹅初生日龄至30日龄之间阶段,此时期日粮供给以全价配合饲粮为主,多用饲料厂家提供雏禽颗粒饲料,推荐日粮配方见表1。

1~15日龄,日粮以配合颗粒饲料为主,全天供给,以少量青绿饲料为辅,间歇供给,1~2次/d;15~30日龄,随日龄增加逐步适当加大青绿饲料供给量,进而过渡至育成期。

2.2 育成期

育成期指育雏期30日龄后至肉鹅育肥出栏前1个月,此时期宜全日放牧养殖。此阶段需要注意每天放牧歸来,应予肉鹅生长体况酌情补饲配合饲料,这样既能够起到增强体况作用,又能适时补充矿物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以满足育成期肉鹅的营养需求。

2.3 育肥期

育肥期泛指出栏前1个月,此时期应保证配合饲料充足的供给量,使肉鹅在此阶段尽可能沉积多的脂肪,以保证肉鹅出栏体重,推荐日粮配方见表2。此阶段肉鹅饲喂采取自由采食或少量填饲,每天3~4次为宜,备给充足的饮水,也可采取加热或熟制玉米等谷物饲料与相关辅料混合饲喂。

3 管理技术措施

3.1 雏鹅出壳后及时饮水与开食

应在雏鹅出壳16~24 h供给饮水,尽量逐只饮水,避免大群挤压导致部分雏鹅饮水不足,饮水后30 min即可开食。开食最初3天使用雏鹅饲盘,给雏鹅饲喂配合颗粒饲料,加入少许切碎的嫩青渣更好,注意饲料在盘中不宜过满而导致浪费,每3~4 h视采食情况添加1次,2~3天后逐渐增加青绿饲料的饲喂量。

需注意初次饮水与开食的时间,如饮水与开食过早,就会容易导致雏鹅的胃肠不能适应,使其消化和吸收产生不良反应;当然也不能过晚,过晚就会导致雏鹅的营养不足,采食行为差,影响发育致生长缓慢,亦或体弱致死亡。

3.2 温度调控技术

雏鹅要到6周龄才能够脱去绒毛更换羽毛,此阶段其自身调节体温能力较差,抵御外界冷热应激能力差,调控适宜的温度是提高前期成活率的关键。通常初生雏鹅的舍内温度需求为30~32℃,再以每过1周减2℃逐步降温,到雏鹅生长至4周龄时期要维持舍内温度20~25℃。

如果舍内温度过高,雏鹅就会出现饮水增加和采食下降的现象,导致生长异常、发育不均匀,或者群体生长发育缓慢,其抵抗力自然也就随之降低了,也易于引发各种疾病,进而死亡率也就增加;如舍温度过低,则易于发生挤压致死和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3.3 饲养密度调控技术

饲养密度确立应根据鹅体型和生理阶段,以及饲养场舍情况而定,饲养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空气质量和饲养成本投入核算,推荐饲养密度见表3。如饲养密度大了就会影响空气质量和环境卫生条件,增加疾病发生率;饲养密度小了又会形成浪费间接导致饲养成本增加,收入也就减少了。

3.4 分群调控技术

要根据肉鹅生长日龄、体型大小、健康程度,以及品种和公母性别等各因素,视实际情况适时的进行分群饲养,才可有效地保证群体生长速度和整体均匀度。

3.5 通风调控技术

鹅舍通风的目的是使舍内外空气流通,保证鹅舍内空气质量安全无菌无毒,以及减少一些尘埃、水分等物质的浓度。天气温度低,养殖者为了保温而紧闭门窗就会忽略了通风换气,这样就导致病菌滋生易产生多种疾病发生,进而造成养殖损失。

4 环境卫生防护事项

在肉鹅养殖生产中始终要将防重于治、以防为主作为环境卫生防护工作的主体,只有这样做,才能把卫生疾病灾害降到最低。

外部引入雏鹅要及时防疫当地常见病抗体疫苗,如小鹅瘟、禽流感和鹅副黏病毒病是较为常见的三种疾病,鹅群一定要定时免疫。

注意清理养殖区粪便和污水,保持养殖区舍内外干净卫生,定期与定时消毒为宜;出现病死鹅要及时隔离与治疗,以及焚烧与深埋,养殖中保证日粮中各种营养成分的科学、合理,防止营养缺乏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