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卵巢癌PICC患者合并CRT、CRBSI、败血症的处理

2019-07-08 02:28梁玉芬朱晓娟李莉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败血症

梁玉芬 朱晓娟 李莉

【摘 要】目的:总结评价1例卵巢癌PICC患者合并CRT、CRBSI、败血症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1例卵巢癌PICC患者合并CRT、CRBSI、败血症的治疗及护理过程。结果: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CRT、CRBSI、败血症均得到控制,拔管出院。结论:PICC相关并发症重在预防,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落实及患者依从性尤为重要。

【关键词】PICC;CRT;CRBSI;败血症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简称PICC,为肿瘤患者输入化疗药首选的静脉通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及导管相关性血栓(CRT)是PICC最严重的两大并发症。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感染源。严重的CRBSI感染可导致败血症发生。CRBSI及败血症的主要治疗为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美国ICU每年发生80000例CRBSI,在院的发生例次超过250000例,这些感染增加住院费用并延长住院日,甚至可能导致心内膜炎和骨髓炎,且有12%~25%的病死率被归因于此[1]。CRT指导管外壁或导管内壁血凝块形成,是血管内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ICC-CRT症状:疼痛、肿胀、皮温升高、肤色发红、发紫、侧支静脉代偿扩张,CRT最容易发生的时间:置管后2周-1个月[2]。有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比普通人高7倍[3]。CRT治疗主要为抗凝及溶栓治疗。CRT、CRBSI及败血症显著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病死率、增加医疗支出。本文就1例卵巢癌PICC患者合并CRT、CRBSI、败血症的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43岁,3+前在上级医院行“卵巢癌切除术”,术后化疗8周期。2017年4次入住我院肿瘤科,诊断为“卵巢癌术后复发、腹腔积液”行腹腔及静脉化疗后好转出院。2018年5月前因胸闷、气促再次入院,诊断为“卵巢癌术后化疗后复发伴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行左侧胸腔穿刺引流术、胸腔灌注化疗,05-29行左上肢贵要静脉PICC置管(导管尖端位于T7)、静脉化疗后于06-03带PICC出院,告知患者需每周在PICC门诊维护,有异常及时就诊。患者出院后自诉在县医院PICC维护后出现敷料松动,洗澡致敷料潮湿自行换药,1+周前出现反复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39.5℃,伴左上肢PICC置管处红肿热痛,穿刺点有少量脓液未重视。于06-25病情加重入住肿瘤科。入院诊断:卵巢癌术后化疗后复发、PICC置管处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胸腔积液。

1.2 专科护理评估 入院查体:T37℃,P110次,R20次/分,BP111/79mmhg,SPO294%,血糖6.0mmol/L,NRS评分3分。左上肢PICC置管处红肿热痛(臂围28cm较前增加3cm),皮温高,经无菌棉签挤压后,有少量脓液从PICC导管穿刺点渗出,导管置入长度33cm/外露长度4cm同前 。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分:3分,为高危 。

1.3 治疗经过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完善血液分析、血培养、分泌物培养及涂片等相关检查调整治疗方案。患者手臂红肿热痛明显,NRS评分6分,最高体温达40.8℃,予安痛定退热、双氯芬酸利多卡因止痛处理后缓解,NRS评分2分。PICC穿刺处加强换药。多学科会诊调整治疗方案:急诊彩超示:左上肢腋静脉、肱静脉中上段血栓形成,左上臂中上段内侧异常回声,考虑局部脓肿形成,左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反复出现寒战高热,考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合并败血症的可能,治疗方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抗感染、血塞通、低分子肝素钙、华法林抗凝治疗,请血管外科等会诊。血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及苯唑西林敏感。PICC穿刺處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液湿敷穿刺处,予无菌纱布包扎,患者自诉左上肢红肿热痛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体温逐渐降至正常,D-二聚体下降,WBC及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经积极抗感染、抗凝治疗后,患者左上肢肿痛较前好转,予左氧氟沙星液湿敷穿刺处,加用硫酸镁湿热敷穿刺处周围以减轻左上肢肿痛症状。复查床旁彩超示左上肢腋静脉、肱静脉中上段血栓形成,继续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脓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同血培养。07-06血培养阴性后停用抗感染药物,体温、WBC及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患者左上肢红肿热痛症状消失。07-10床旁彩超示左上肢静脉中上段血栓形成,考虑血栓已两周,参考D-二聚体下降示血栓稳定,拔除PICC导管,行静脉化疗,07-16停抗凝治疗。07-21患者拒绝行右上肢血管彩超复查血栓情况,办理出院。

2 护理

2.1 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水电解质紊乱 与高热、CRBSI、败血症有关。1.密切观察病情 患者高热和大量出汗时,注意观察皮肤弹性及尿量,多饮水,及时补充液体及电解质。若出现意识障碍、体温降低或升高、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白细胞明显升高等感染性休克表现,立即进行抢救。2.及时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抗生素应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用哌拉西林舒巴坦4.5q8h及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qd敏感抗生素联合抗感染,疗程足够(13天)。3.积极治疗局部感染灶。针对穿刺点感染,第一周予每日换药两次,用无菌棉签轻挤压出脓液,予敏感抗生素湿敷,无菌纱布包扎。一周后穿刺点感染得到较好控制,未再渗液,改每2天常规换药1次,仍选用纱布敷料,停用敏感抗生素局部湿敷。针对左上肢肿胀疼痛,选用硫酸镁持续湿热敷症状明显缓解。07-10患者左上肢红肿热痛消失,臂围25.5cm,穿刺处局部感染得到控制。4.遵医嘱监测血液分析、C反应蛋白、血培养、电解质等。入院WBC10.3×10~9/L, 中性粒细胞76.4%,C反应蛋白86.7mg/L。治疗后三者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07-07血培养示无细菌及真菌生长,提示感染得到控制。07-10效果评价:未发生感染性休克及水电解质紊乱。

2.2 左上肢急性疼痛 与局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静脉回流障碍有关。1.观察和记录: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皮温及色泽、测臂围。入院时左上肢红肿热痛,臂围较置管时(28cm)增加了3cm。经治疗后局部感染控制,红肿热痛消失,臂围25.5cm。2.抬高患肢。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cm,促进静脉回流,减轻疼痛与肿胀。3.有效止痛。患者入院当日左上肢疼痛难忍NRS评分6分,予药物止痛后NRS评分2分。右上肢肿痛用硫酸镁持续湿热敷对缓解疼痛亦有效。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抗凝、抗感染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等药物不良反应。07-01效果评价:患者自诉左上肢疼痛得到控制。

2.3 潜在并发症-出血、肺动脉栓塞 与抗凝治疗、血栓脱落有关1.出血 是抗凝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监测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INR值以调整抗凝药物剂量。用药期间观察有无牙龈、消化道、泌尿道等出血倾向,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停用抗凝药,以鱼精蛋白、维生素k1拮抗,积极配合抢救。抗凝期间监测6次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INR值均在可控范围。2.肺动脉栓塞 血栓急性期嘱患者卧床休息,患肢抬高并制动,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等。血栓急性期避免拔除PICC导管以防栓子脱落,监测D-二聚体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值,提示血栓稳定。07-10拔管,拔管后未发生肺动脉栓塞。07-21效果评价:未发生出血、肺动脉栓塞。

2.4 体温过高:与CRBSI、败血症有关1.降温 患者体温最高40.8℃,经物理及药物降温、补液后体温下降正常。2.保持清洁和舒适 出汗后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防着凉,加强口腔护理。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高热病人每4h测1次体温,观察P、R、BP的变化等。及时补充液体及电解质,嘱患者多饮水,观察有无虚脱现象。4.及时用敏感抗菌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加强PICC维护,积极处理局部感染病灶。06-28效果评价: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2.5 舒适的改变:与高热、疼痛、呕吐、患者制动有关1.积极处理高热、疼痛、呕吐症状,尽快有效控制。2.协助其生活护理。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07-21效果评价:患者高热、疼痛、呕吐得到控制,自觉舒适。

2.6 知识缺乏:与健康教育力度不够或患者未掌握有关1.再次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PICC导管带管注意事项,患者能复述。2.患者参加科室集体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健康教育资料。07-21效果评价: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及PICC带管注意事项。2.7依从性差:与健康教育力度不够、患者性格固执且文化程度低有关1.实施个体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2.针对患者依从性差的具体问题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其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心理状态。3.提高其依从性:主管护士及医生主动关心患者疾病、生活、心理等,建立良好医患关系。07.21效果评价:患者依从性仍较差,出院前仍拒绝复查血管彩超,病情好转后夜晚未在医院留宿,医务人员劝说无效。

3 讨论

3.1 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管理不到位 医务人员方面:PICC置管患者未做到每例常规回访,未了解其院外带管状态,未做到及时干预;对患者的健康指導不够,尤其是对依从性差的患者的指导力度不够。患者方面:患者依从性差,未及时来我院进行导管的常规维护;患者家距离我院路途远,因经济原因选择就近医院维护,甚至在药店购买用物自行维护;患者对PICC导管的自我护理认识不足,握拳运动不够,饮水量偏少。基层医院PICC维护质量待提高。

3.1 住院时护理存在的不足 住院时未做到每日测量患者患肢臂围,数据不全。患者患肢疼痛明显,疼痛评分资料不齐全。PICC穿刺处感染用敏感抗生素局部用药一周,效果虽然好,但有耐药的风险。

3.3 住院时治疗存在的不足 入院当天未急诊作血管彩超及时发现血栓。发生血栓后抗凝时间不够,一般至少为3月。肿瘤患者为高凝状态,发生血栓后抗凝时间应更长。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病例的治疗护理和讨论分析,积累了对PICC置管合并CRT、CRBSI、败血症的预防及治疗护理经验。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该患者病情好转,于7月21日出院。

参考文献

Warren D K,Quadir W W,Hollenbeak C S,et al.Attributable Cost of Catheter -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mong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in a Nonteaching Hospital[J].

陈林,余春华,李俊英。肺癌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回顾性研究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5,18(9):549-553

王惠杰,张湘茹.恶性肿瘤与血栓性疾病[J].癌症进展杂志,2006,4(1):39-46.

猜你喜欢
败血症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治疗中降钙素原检测的应用分析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病原菌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痈疽合脓毒败血症验案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