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世界里的阅读意义

2019-07-09 07:44陈宇宏
西部大开发 2019年6期
关键词:纸质国民数字

文 / 本刊记者 陈宇宏

杂谈

作家铁凝曾经在《阅读的重量》一文中写到:“一个民族对阅读的亲近程度,决定着这个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高速发展的时代,愈来愈验证这句话的正确。”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读书就是将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习得的最佳方式,读书能够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摆脱愚昧和迷信,你不再是一个空白的人,而是通过读书赋予了自己丰富的知识色彩。

古时,一些喜爱阅读的人会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捧卷而读;而今,电子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阅读的主要方式。

数字阅读正在悄然走红

工作在陕西省政府大院的李华开始了《毛姆经典短篇集》的阅读之旅。她没有购买纸质书,而是在“微信阅读”APP上看电子版。“我喜欢电子书,读起来方便,而且种类也比较丰富。以前经常在Kindle上读,现在习惯用手机阅读了,平时等公交车、坐地铁的时候都可以看书。”她说。

“90后”张伟从小就有很好的阅读习惯,过去很喜欢看纸质书。现在开始喜欢数字阅读。从他的住处到单位,路上耗时接近1个小时,用手机看电子书既能打发时间,又能让自己放松下来。在一些读书类APP上,他还可以知道其他书友在读的书目,并交流阅读心得。

如今,很多人都像张伟一样,成了数字阅读的忠实粉丝。而数字阅读也不负众望,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美好的阅读体验。

戴上虚拟增强现实设备,读者就马上“置身”于中国历史的影像现场;翻开一本秦兵马俑画册,5G技术就立即在屏幕上展示各种秦俑的立体造型……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一大批数字阅读的新产品、新服务让人大开眼界。随着信息科技日新月异,数字阅读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的重要阅读途径和方式。

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手机和互联网成为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减少。

本次调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自2018年8月开始全面启动,执行样本城市为50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区市。

调查发现,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80.8%,保持增长势头,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持续增长。

从对不同媒介接触时长来看,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为84.87分钟,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5.12分钟,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10.70分钟,均有所增长。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表示,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据统计,38.4%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比2017年的45.1%下降了6.7个百分点;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其中,倾向手机阅读的读者比例上升明显。

在我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61.6%的网民选择“阅读新闻”,62.3%的网民选择“网上聊天/交友”,50.0%的网民选择“看视频”,41.1%的网民选择“网上购物”,36.5%的网民选择“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还有28.0%和19.2%的网民选择“网络游戏”和“即时通讯”。仅有15.9%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专家认为,国民网上活动行为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

调查还发现,2018年,我国有近三成的国民有听书习惯,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其中,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6.0%,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为26.2%,均有较快增长。

此外,本次调查首次发布城市阅读指数排行榜,深圳、苏州和北京分列前三,青岛、杭州、南京、上海、合肥、武汉和福州位列第四至十名。

数字阅读市场有多大?

全民阅读自2014年已连续六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各方大力推动下,每年有400多座城市以及广大的乡村在举办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吸引8亿多读者参与。2018年,我国国民阅读行为接触率已达80.7%。

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调研数据表明,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已达4.3亿,人均数字阅读量为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已达71.3分钟。我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到254.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9.6%,仍处于较快增长期。数字阅读各类用户规模还在持续攀升。我国大众阅读用户规模、专业阅读用户规模分别达到4.3亿和1417.9万。

我国数字阅读用户的电子书付费意愿2018年已达到66.4%,同时,各年龄段用户的实际付费金额高于他们的付费意愿。也就是说,在付费之前用户不大情愿,但一旦找到一本好书,被内容吸引以后,付费意愿就会超出原来的预期。内容提供者规模稳步增长,培训的跟进带动了精品内容的创作。2018年,数字内容创作者数量保持增长,总量高达862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作者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数字阅读内容的供给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从题材看,反映现实、贴近生活的作品更加受到用户的欢迎。2018年,出版物数字化作品中最受用户欢迎的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经济管理和运动健身类内容。在网络原创作品中,都市生活类、职场商战类作品受欢迎程度较高。数据显示,2018年,大多类目呈现此生彼涨的状态,其中哲学和社会科学教育类内容的需求较为旺盛,需求强烈。腰部作品需求量集中,未来市场潜力大。IP开发价值进一步得到显现,300万-500万的IP,因为内容存量较多,潜在客户多,改编潜力大,市场需求旺盛。

伴随产业发展的不断深化,媒体融合创新和技术管理创新成为2018年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短视频书摘、书评等场景化、社交化,线上线下纸电融合,AR、区块链等智能化应用技术为数字阅读的管理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技术手段,为数字阅读提供了有效保障。与去年相比,尽管2018年数字阅读产业的融资事件由75笔下降到57笔,但整体融资金额呈现上涨趋势,收获了70.3亿元。这说明整个IP质量在提升,数字阅读产业依然具有比较大的资本发展空间。

此外,“走出去”规模持续扩大,中国文化表现出乘风破浪的上升趋势。2018年,网络文学企业的出海模式进一步提升,有500部网络文学作品被翻译出海,海外中国网络文学网站日活跃用户超过50万,日均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在各方的积极推动下,中国的学术类、知识类、文献类数据库进入世界各国政府公立图书馆和知名大学图书馆,同时国内知识平台推出了三门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线上课程。

2019年作为5G元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必将对数字内容产业产生积极影响,并呈现以下特点:在生产端,行业数字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并为数字内容提供良好的技术应用支持。在传播端,技术助力下,将优化传播流程和传播渠道,加快媒体的融合发展。在客户体验端,智能化、多渠道的内容消费方式,可将内容与用户精准匹配,必将优化用户体验,提升内容变现效率。

如何摆脱“浅阅读”之困?

如今,电子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阅读的主要方式。有一部分人认为,电子阅读虽然方便快捷,但往往不是“有质量的阅读”。所谓“有质量的阅读”,应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阅读的内容优质,就是阅读经典,阅读有价值、有营养的好书。二是阅读的方法科学,就是阅读有长期计划,阅读有深度、广度、厚度。

作为当今的读者,除了须要抗衡的是读屏时代的各种分心手段,更需要抗衡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些生活认知,这也叫做意识竞争。在西安一家科技型企业上班的孔珊珊告诉我们,她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喜欢用手机看电子书或听书,有的人一周的阅读时长多达几十个小时。“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从自己的阅读习惯,我可以简单的罗列出诸如容易分心、专业晦涩的书籍难以进入阅读状态、再到看完觉得没有吸收,无法应用等比较常见的问题。虽然互联网让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电子书,但是我不得不否认,阅读效果不如在实体书上进行的阅读来得好。即使身边一部分的朋友认为,在读屏上更方便了,所以阅读更多了,但是在替自己的孩子做阅读选择的时候,又纷纷倾向于纸质书的选择。”她说。

像孔珊珊一样,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困惑。专家认为,数字阅读在给读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会出现碎片化、实用化、娱乐化的倾向,让人趋向“读图”“读视频”,迈进一个“浅阅读”时代。在手机面前,阅读容易被简化成“刷”,长此以往,阅读的初衷和乐趣也会渐行渐远。

有调查也显示,我国成年国民网上活动行为中,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

那么,如何摆脱“浅阅读”之困?专家建议:虽然数字技术会促进碎片化阅读的发展,但阅读的“深”与“浅”更多还是取决于阅读的内容。身处“读屏时代”,很多人依然在坚持着深度阅读,即使是阅读电子书,也会对一些经典作品更加偏爱。阅读介质会变,但无论是看纸质书,还是进行数字阅读,丰富多样的优质内容始终是人们的追求。在应用科技优势的时候,我们应该更早地意识到,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很强烈。只是我们大部分人不曾去深度思考,而是趋于本能地完善了科技的带来的好处,为科技辩解着“便利”“有效”的改变的重要性。

也有专家认为:数字阅读更深层次地拓展了科技的改变对我们的影响。包括读者们深度阅读能力弱化、跳读纵览的能力加强、快餐式阅读的增加,重读的减少和不可能性;根据商家利益,互联网的开发就是为了引诱用户分心,缩短用户的耐心和注意力,也加深了用户对快速切换任务和进行双重任务的习惯,等等。可以说,整个阅读史的改变,不是单单互联网的科技发展所致,而是由人们和社会各个行业共同导致的。人们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十分讲究效率,于这样的环境中,强调长时间专注的输入文字信息,似乎是一件低效而难以接受的事实。这是一种观点,一种培养深度阅读所要去抗衡的意识。

读屏产品不完善,还有提升的空间,也许功能更丰富,设计更倾向于人性化。但是你不能不否认,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深度关注,改变了专注能力,从而改变阅读习惯,这是很难塑造回去的。提升大众阅读质量,让“有质量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进而上升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积极倡导和引导,更需要政府、社会、学校、民间等多方合力,持之以恒为提升大众阅读质量做实事。只有养成“有质量的阅读”习惯,让有质量的阅读成为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受益于阅读,从优质阅读中汲取有价值的知识营养,开阔心智,增长知识,升华思想,陶冶性情,纯洁心灵,在书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塑造“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帮助我们不断提升自己。

猜你喜欢
纸质国民数字
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量4.65本
莲 藕
为什么要读纸质书
答数字
电子疲劳
数字看G20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国民”与民意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