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 YKL-40与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

2019-07-09 06:43林丽君范培云姚勇利蒋艳苹王淑琼范晓霞谢延玲李亚楠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蛋白尿视网膜肾病

林丽君,范培云,姚勇利,罗 玮,蒋艳苹,宋 康,王淑琼,范晓霞,谢延玲,李亚楠

(青海省人民医院,西宁 810007)

本研究就血清YKL-40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做了相关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 T2DM 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进行分组研究。筛选出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作DM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患者33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作NPDR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患者39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作PDR组、糖尿病肾病患者41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作DKD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在青海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健康者作CG组。

1.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于抽血前一晚八点禁食,次日清晨六点抽静脉血5 mL送青海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检测FPG、HbAlc、YKL-40;留取晨尿测ACR。YKL-40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血清YKL-40与DR的关系(表1)

CG、DM、NPDR组与PDR组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组YKL-40水平明显高于CG组,NPDR组YKL-40水平高于DM组,PDR组YKL-40水平高于NPDR组,提示YKL-40水平随着DM及DR的发生、发展而升高,与DR严重程度相关,且呈正相关关系。详细结果见表1。

Table 1 Relationship between

■:与CG组比较P<0.05,▲:与 DM组比较P<0.05,★:与NPDR组比较P<0.05

2.2 血清YKL-40与DKD的关系(表2)

CG、DM组与DKD组间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组YKL-40水平明显高于CG组,DKD组YKL-40水平高于DM组,提示YKL-40水平随着DM及DKD的发生、发展而升高。详细结果见表2。

Table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与CG组比较P<0.05,▲:与 DM组比较P<0.05

2.3 回归分析

2.3.1 DR亚组内行Logeitic回归分析结果(表3)

以是否合并DR为因变量,合并DR记为1,未合并DR记为0。以病程及HbAlc、ACR、YKL-40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YKL-40、HbAlc、ACR及病程是影响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详细结果见表3。

Table 3 Results of Logei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 DR subgroup

2.3.2 DKD亚组内行Logeitic回归分析结果(表4)

以是否合并DKD为因变量,合并DKD记为1,未合并DKD记为0。以病程及BMI、HbAlc、YKL-40、ACR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YKL-40、ACR是影响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详细结果见表4。

Table 4 Results of Logei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 DKD subgroup

3 讨论

3.1 YKL-40的生物学活性

YLK-40是一种由肝素、几丁质和胶原结合成的糖化蛋白,最初发现于小鼠乳腺癌细胞[1]。YKL-40的缩写是基于酪氨酸(Y)、赖氨酸(K)、亮氨酸(L)的一个字母代码和表观分子量[2]。YKL-40由多种细胞产生,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破骨细胞、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3-6];也可由局部炎症组织产生[7]。多数学者认为YKL-40在促进组织纤维化、抗凋亡,炎症形成、组织重构、细胞的增殖分化、新生血管形成、细胞外基质的降解重构过程中发挥作用[8],其生物学活性过程包括对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和活化的调控,并参与了细胞外基质重构的相关过程[9,10]。

3.2 YKL-40与糖尿病

以往在许多疾病,包括肝纤维化[11]、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和炎症相关疾病中,发现血浆YKL-40水平升高[12-14]。有研究发现,DM患者的脂肪组织也可产生YLK-40[15]。Rathcke、Vestergaard[16]的研究发现,T2DM患者YLK-40水平显著升高。相继的,有研究在T1DM患者中也发现上述现象[17]。有研究表明,YKL-40与糖化血红蛋白、蛋白尿、空腹血糖等指标相关[17,18]。Michelino Di Rosa[19]的研究发现,YKLK-40可能在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炎症形成和氧自由基生成等机制中发挥关键的中介作用,而这些机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进展至关重要。

3.3 YKL-40与DR

DR在临床上以视网膜血管微瘤和点状出血(blot haemorrhages)为特征,DR可分为NPDR和PDR。PDR主要表现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出现、玻璃体出血以及纤维血管不正常增殖导致的视网膜脱离以及黄斑水肿。目前DR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炎症和氧化应激的作用促进DR的发展是最近许多研究的焦点。YKL-40在以炎症或组织重塑增加为特征的患者中存在较高的血浆浓度[20,21]。YKL-40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趋化,细胞附着、扩散和迁移引起血管内皮损害和炎症反应,通过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重组促进新生血管形成[22],进而影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3.4 YKL-40与DKD

DKD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虽然有明确证据表明DKD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但炎症是关键的病理生理机制[24],且慢性低度炎症与蛋白尿的发生、进展有关[25]。微量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患者的多种内皮功能障碍标志物水平升高[26],而YKL-40在内皮功能障碍中发挥中介作用,其在肾脏近端小管中分解代谢[27,28]。Rathcke CN等人发现YKL-40与AC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29]。Rathcke等报道YKL-40水平在T1DM肾病患者中升高,并随蛋白尿[17]水平升高而升高。Røndbjerg等报道YKL-40水平在T2DM肾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ACR >25mg/mmol)中升高[30]。在一项针对年轻日本T1DM肾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其YKL-4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YKL-40为ACR的独立危险因素[31]。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DKD的YKL-40水平与DM组及CG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YKL-40是D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血清YKL-40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呈正相关关系。

猜你喜欢
蛋白尿视网膜肾病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2型糖尿病脑灌注及糖尿病视网膜氧张量的相关性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出现蛋白尿如何检查治疗
孩子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