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燕:学生生命自觉

2019-07-09 00:00杨伟光尤丹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江南建构生命

杨伟光 尤丹

【摘要】教育应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生命自觉是新基础教育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江南第一燕:学生生命”自觉课程唤醒学生生命自觉意识,激发生命自觉潜能,丰富促进生命自觉的实践性内涵,不断推动教育由外部走向内部,回归生命的本质,最终真正实现教育的旨归。

【关键词】江南燕    学生    生命自觉    校本课程

一、课程理念概述 

(一)课程的提出

《江南第一燕:儿童生命自觉》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社会主义特色文化背景下,立足“立德树人”的教育总方针与育人目标,以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建构与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为要旨,以“百年江小、励志树人”的办学理念和“江南燕”特色教育品牌塑造为内核建构出的体系化、特色化的着眼儿童完整生命成长的学校课程体系。其核心主题与课程标签亦可称之为“自觉童年课程”,基本理念为叶澜教授提出的“生命自觉”:“时代呼唤生命自觉,生命自觉是新基础教育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二)课程的内涵

什么是生命?生命兼有自然、社会和精神等多重属性,其共同特征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长变化的有机体。什么是自觉?自觉是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取向,它强调人的生命发展主要是内在动力主导和自主推进的结果。 “自知自行自创造,觉己觉人觉世界。”生命自觉课程就是儿童自主发展、主动成长的课程,是以课程为平台和载体,建構儿童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方式,并进而培养具备“自觉意识”与“自觉能力”的儿童的一个过程。“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江南燕”正是具备这种特征与气质的儿童的一个校本化的形象与标识。

1.生命自觉下的儿童观

“江南第一燕”是瞿秋白的美丽诗句,我们借此用作课程的儿童观:儿童好似江南的燕子,朝气蓬勃,自由飞翔,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人人争当江南第一燕,进取向上,力求先进,以“幸福—劳动”、“乐观—奋斗”迎接与创造美好的春天。江溪好学生正在不断塑造与展现“江南第一燕”的美好形象与美好品性。

2.生命自觉下的课程观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是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的名言,我们借用来作为课程观:课程是育人的,《江南燕》课程要坚持为育人服务。课程要有开阔的视野,容纳“天地人事”。《江南燕》的课程有了开阔的视野,儿童才会有开阔的视野。课程本身要有“生命自觉”的内涵,课程的实施目标要突出“生命自觉”的主旨。《江南燕》的课程建设应围绕“生命自觉”而展开。是否“教天地人事”,是否“育生命自觉”,成为《江南燕》课程品质与课程水平、课程成效评估的重要标准。

3.生命自觉下的教学观

自觉体现为主体性、主动性,偏向动力与认知范畴。自为体现为实践性、成效性,偏向行动与操作范畴。乐学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意,又有瞿秋白反复倡导的“乐观奋斗”,以及他身体力行的以学习为乐的示范效应。同时体现出儿童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乐创既与时代特征相呼应,又突出了我校所在区域“新吴区”之创新的品质。“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自觉自为,乐学乐创”,一方面是对于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更是对于教师的要求。只有教师“自觉自为,乐学乐创”,才会有“自觉自为,乐学乐创”的学生。

二、课程的目标 

(一)课程发展目标

从长远来看,“儿童生命自觉”的课程要建构具有江溪小学特色与品牌的优质课程体系,让每一门具体的课程体现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展现完整的“人”的成长过程,并充分呈现儿童的主体性、主动性与实践性。

(二)课程育人目标

“自觉的生命、自觉的学生”是“学生生命自觉”应指向的育人目标,包括理想自觉、道德自觉、学习自觉、生活自觉和社会自觉五个方面。

理想自觉就是学生应该通过课程的学习不断清晰与形成对自己的理想规划与成长目标,形成个性化成长的动力。

道德自觉就是儿童应该通过课程的学习建构完善自身的道德素养与意志品质,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个人成长与社会生活的价值判断与行为实践。

学习自觉就是儿童应该通过课程的学习逐渐掌握基于个人特征与风格的学习方法,养成个性化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思维方式,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内驱力的真正的主动学习者。

生活自觉就是儿童应该通过课程的学习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合理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

社会自觉就是儿童应该通过课程的学习逐渐理解与形成自己在不同社会生活场景中的角色意识,包括社会生活中的公民角色、校园生活中的伙伴角色、家庭生活的成员角色等等,每一种角色都需要逐渐形成不同的心理建构、责任建构与能力建构。

(三)目标与评价简表

“儿童生命自觉”的课程目标可分为四个一级目标:自觉即自我觉知,“认知”是主要要素,这是“生命自觉”的基本条件;自为即主动作为,这是“生命自觉”的实践形态;乐学即快乐学习,这是“生命自觉”的儿童立场;乐创即幸福创造,这是“生命自觉”的品质追求。

二级目标是一级目标的具体化呈现。每个一级目标分为五个二级指标,其中有些校本化实践。当然,还可以根据“二级指标”提出若干年级化的要求。“一级目标”和“二级指标”,一方面具有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指导价值,一方面具有课程效果评价的运用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作为每位儿童在课程学习后的发展性记录反馈与评估。

依据上述目标进行评价,可以对学生采用“档案评价”与“星级评价”。档案评价是记录、积累儿童的课程学习过程。星级评价是过程与效果相统一的评价,如:经常能做到,可得五颗星;基本能做到,可得三颗星;偶尔能做到,可得一颗星。这样,20条指标总计最多可得100颗星,进而可评为“江溪美少年”。

三、课程的结构 

《江南第一燕:学生生命自觉》的课程体系是在现有课程实践的基础上,以发展和形成儿童“生命自觉”为指向的再提升与再架构。它涵盖完整的国家课程与现有的特色课程,明晰与凸显了具体课程的目标指向与价值追求,呈现了儿童生命成长的核心追求,以“精彩课堂”为核心,把六大课程版块塑造为书型,形成书页层课程结构。书香型课程结构寓意“江南燕——学海探真”,是江小的课程结构特色。

(一)精彩课堂学习场——学科课程系列

精彩课堂为课程的核心。课堂是国家课程的主阵地,也是“儿童生命”精彩绽放的主要平台。精彩课堂学习场是基于国家课程的儿童自觉学习场,处处显精彩,人人有精彩。通过自觉的参与、丰富的情境、多元的对话、活跃的思维、积极的展示,让生命自觉课程愈加生动地开展。

(二)健美身心俱乐部——自强身心课程系列

健美身心是儿童生命自觉的基础。健美身心俱乐部鼓励全员运动自强不息。其主要课程有篮球、足球、排球、啦啦操、羽毛球、乒乓球、轮滑、五子棋、国际象棋、心灵之窗等。

(三)秋白精神体验园——品德课程系列

儿童生命自觉重要的是精神的塑造。通过瞿秋白故事汇以及红色文化系列活动,让秋白等革命前辈的精神在儿童心灵中播下红色文化的种子,传承秋白“自觉、向上、执着、创新”的精神,争做报春第一飞燕。

(四)传统文化研习所——传统文化课程系列

儿童生命自觉必须接受传统文化的滋润,厚植传统文化的根脉,让每位儿童都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小传人。经典诵读、古诗词吟唱、成语探源、编织、十字绣、相约谜语会、七巧板、呢喃吴语……学习、研究、传扬中华优秀传统皆是“生命自觉”课程,是文化基因优化的课程。

(五)快乐创意工程院——创新课程系列

时时乃创造之时,人人皆创造之人。创新的自觉是生命自觉的本质要素。“快乐创意工程院”之“快乐”重在突出儿童在创意中体现快乐的情绪。通过巧巧手、FUN生活、机器人、科技小制作、趣味编程、动漫制作等促进学生动手又动脑,快乐去创造。快乐既是驱动力,又能让学生体验创意成果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六)立美文艺百花苑——文学艺术课程系列

美美的生命,美美的童年是“儿童生命自觉”的价值追求。绘本课堂、故事屋、合唱、舞蹈、二胡、吉他、鼓号、节目主持、小剧社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让每位学生学会欣赏,创造文学艺术的美,逐步实现“大美江溪”,不断建构和完善文学艺术课程系列。

系列課程透过物态、文本、活动、网络等方式呈现,有“章程”、有“指导教师”、有“活动基地”、有“展示平台”,采用全员必修、社团选修和个别定制相结合的多样模式,全方位整合场馆体验式学习、多彩创意式学习、主题探究式学习、多元分享式学习,让课程成为时空、内容和过程的整合,促进学生学得自如,学得精彩。

四、课程资源

五、课程实施评价

课程评价既是对课程效果的评估,更是对课程实践的引领。《江南第一燕:儿童生命自觉》课程的评价体系主在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状态的评估,兼顾整体性与个体性、成效性与发展性,既有基于课程目标的儿童自我评估指标体系,又有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的儿童成长评估指标体系,还有基于课程维度的儿童生命自觉学习的评估指标体系。本课程的评价更加需要关注与体现过程性与过程中的评价。“生命自觉”的品质养成评价分低、中、高年级,对学生从理想自觉、道德自觉、学习自觉、生活自觉、社会自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品质养成。基于五个课程版块的育人目标评价从秋白精神体验园、自强身心俱乐部、传统文化研习所、快乐创意工程院、立美文艺百花苑展开评价。

【参考文献】

[1]叶澜.“生命·实践”教育的信条[J].光明日报,2017.2.21第13版.

[2]叶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

[3]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10).

猜你喜欢
江南建构生命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建构游戏玩不够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