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绘本开启学生阅读的旅程

2019-07-09 00:00张维娜许红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绘本阅读低年级

张维娜 许红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呵护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绘本情节简单又跌宕起伏,画面生动又色彩丰富,能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近年来,绘本阅读深受广大一线教师喜爱,但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或误区,缺少阅读策略的渗透指导。笔者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求及学生认知特点,在多年的低段绘本阅读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发现了绘本阅读在读前激趣、读中指导和读后延伸各教学阶段中的有效指导策略,为学生开启人生阅读的旅程。

关键词:低年级    绘本阅读    指导策略

2012年,学校一年级与幼儿园联谊举行课堂教学幼小衔接活动,笔者与大班教师开展了同课异构的绘本阅读课《风到哪里去了》。那是第一次走进幼儿园的课堂,也是第一次接触绘本教学,孩子不认识字,拼音也帮不上忙,该安排什么内容呢?笔者把它看作一节语文课在准备,企图带着他们一句一句地朗读故事,还安排了简单的识字环节。结果一群坐不住的娃娃完全与我不在一条道上,30分钟的课上得笔者一头汗。

课后参加了幼儿园的绘本阅读研讨会,笔者才发现,笔者没有从绘本本身出发激起阅读兴趣,也没有运用有效的策略去指导阅读故事情节,导致课尾的拓展说话空泛而不着边际。这哪是学生不对我的路子,分明是笔者没有找准绘本阅读教学的路呀!

回来后笔者便想:小学低年级正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呵护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绘本情节简单却又跌宕起伏,画面生动、色彩丰富,如果把绘本阅读带进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不更加能让小朋友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吗?于是笔者上网寻找中外优秀绘本,列出书单,开启了班级绘本传阅专列。近年的实践中走过弯路,也做出了尝试性的改进,找到了指导低年级绘本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读前:绘本阅读的兴趣引入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小,所以他们更喜欢亲子或师生共读的方式。在阅读中切不可把大人的理解强加给孩子,但可以在聊书时渗透书中不可忽视的信息,来帮助他们读懂绘本。

(一)关注封面上的讯息

当孩子拿到一本绘本,决定他翻开读还是放下不看的重要因素往往就是封面。封面上书名、封面图画都是经过绘者和编辑精心设计的,所以,一定不要忽略封面带给读者的信息。

绘本的封面大多是取自书中的一幅图画,一幅能表现这本书主题的画面,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通常是引发孩子阅读好奇心的第一要素,值得在读前引导学生观察和猜测。如《糟糕,身上长条纹了》的封面就是小女孩卡米拉·克莉姆得了怪病后躺在床上,脸上身上布满了彩色条纹,嘴里含着温度计,一脸忧伤的表情,这样的画面一下子就激起了孩子寻根问底的兴趣。

还有很多绘本的封面是根据书中内容精心创作的。如《小老鼠的漫长一夜》的封面,虽然在内文中没有将这一页单独呈现,但看到封面上这只小老鼠躲在被子里一脸紧张的画面,一下子把整本书的精华都表现出来了。

图画与书名交相呼应,不禁让孩子们好奇书中会讲些什么?是否和自己猜测的一样?从而迫不及待地翻开绘本进入阅读。

至于作者和绘图者,建议在孩子的识字量和阅读量都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引导关注,慢慢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创作者的风格,也能帮助孩子根据喜好去选择读本。

(二)探寻环衬中的秘密。

有些设计师很善于利用环衬进行构图,在孩子翻开书的第一页时,就已经走进了故事的情境中。如《我爸爸》《我妈妈》的环衬是书中爸爸妈妈的衣服图案,每一页中都会有相同的图案,有时变成家里的沙发,有时变成犀牛角上的蝴蝶结,这其实是一条爱的线索。《糟糕,身上长条纹了》环衬是绿色,这是故事中小女孩不爱吃的青豆的颜色,而挑食正是身上长条纹的原因。《地下100層的房子》的环衬是土黄色,让读者翻开第一页就似乎闻到了泥土的芬芳,想要去探寻地下的秘密。

环衬无论是图案或是单色,都在暗示或渲染着作品的审美基调或情感氛围,千万不要忽略。在进入故事阅读前,我们要舍得给孩子时间在这里短暂的停留,感受封面和环衬等页面中表达的主题和传递的其他信息。这停留就像起跑前的热身,为孩子之后的有效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读中:绘本阅读的策略指导

绘本阅读教学追求的也是有分享、有方法、有思考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文本和图画特点,采取恰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来涵养并提升孩子们的阅读品质。

(一)在预测中丰富故事

绘本是图文并茂的特殊读本,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文字与图画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通过图画对故事进行合理的推测。如《再见,电视机》这本书里的里昂一家是超级电视迷,使得电视片刻不得休息,终于有一天,电视坚持不住了。里昂一家把电视送到了海边去度假了,电视躺在吊床上怡然自得,但里昂一家却无聊至极,没有电视的日子,里昂一家可以坚持几天呢?结果里昂一家能不能醒悟,不再那么痴迷电视呢?读到一半,让孩子们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进行预测,不仅对故事的情节产生更浓的兴趣,还使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再如绘本《咔嗒,咔嗒,哞》,这本书里有着典型的美国式幽默。当奶牛们用谷仓里翻出的旧打字机给农场主留言说想要电热毯,没能如愿又贴出“今日停奶”的告示来相威胁……无论大人孩子都被一次次爆笑的翻转情节给逗乐了。不过,从头乐到尾的阅读是不会留下太多印象的,故事中许多地方可以停下来带孩子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奶牛们和农场主又会怎么应对呢?

一个个的悬念,一个个的转折,孩子们的推测看似颠覆常理,但更符合他们的逻辑,激发起他们骨子里爱玩的天性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轻易地把孩子们牢牢地吸引进故事中。

(二)在联结中体悟情感

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却不喧闹,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却不说理,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却不教条。

例如,著名的绘本《我爸爸》《我妈妈》,撰写文字的手法非常相似,它的图画语言和文字并没有直接表达出作者的用意,而是借着孩子天真幽默的口吻,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呈现出了爸爸和妈妈无所不能的日常。两本书都是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排比句式,真正撼动心灵地描绘了孩子对于母亲的热爱和崇拜。

《再见,电视机》读后让如今同样患有“电子产品中毒症”的孩子们根据生活实际,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发展进行评论,使得孩子们领悟到“中毒”的危害,比起严肃的说教一定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几乎每一册绘本中都有一个潜在的情感或习惯培养话题。如《小象勿忘我》中的“友谊”,《胆小鬼威利》中的“自信”,《喜欢大的国王》中的“知足”,《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中的“环保”,《糟糕,身上长条纹了》中的“不挑食”……要让孩子读懂绘本蕴藏的“画外音”,就需要教师从绘本的特点和孩子的经验基础出发,为孩子搭建与绘本对话的桥梁。

三、读后:绘本阅读的拓展迁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阅读不仅是一个文本接受的过程,同时也是文本理解和再创造的过程。

(一)假设更换故事的情景或人物

一个孩子们已经熟悉的故事,采用更换情景或更换人物的方式,就可能有不同的发展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练习用同样的思路讲述一个新的故事。如《拼拼凑凑的变色龙》讲的是一只变色龙明明很有本领,却仍对自己不满足,异想天开地想让自己具有所有他喜欢的动物优点。更神奇的是,它居然实现了愿望!愿望实现了,可它真的快乐了吗?变色龙似乎开始怀念起自己原本的样子了……这个故事充满童真,同时发人深省。我们可以设计话题:假设变色龙变成了其他的动物,假设不是变色龙而是你自己会变成不同的身份,故事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孩子在想象中开怀大笑,最终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学会了解自己、肯定自己。

对于这样一些寓意深刻的绘本,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合理豐富的想象,对绘本的故事进行多元化的探讨。

(二)阅读后的想象再创造

很多绘本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让人脑洞大开,如日本铃木典丈的《我的神奇马桶》一书中,把家里一成不变的马桶画得千奇百怪:弹簧马桶、飞天马桶、胶囊马桶、机器人马桶、移动式马桶……还有为每个好朋友设计的专享马桶:图书馆马桶送给喜欢看书的阿雪,50米跑马桶送给飞毛腿阿健,捕手马桶送给喜欢棒球的浩二……最后,惊险有趣的过山车马桶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又一个马桶的世界!小朋友看了这本书后,一定觉得上厕所变成了有意思的事情,不再单调孤独,充满无限乐趣。那是不是也有了设计新式马桶的冲动和灵感呢?如果带着孩子们来一场“马桶设计大赛”,又是一本《我们的神奇马桶》要问世了呢!

不同的绘本运用不同的方法,积极让儿童参与想象、表达、创作,创造性地开展制作小图书、绘画日记、创编新故事等活动,放飞了孩子想象和创造的翅膀,表达了他们对作品的心得与感受。

我们常常期望通过一节课、一个故事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什么,获得正能量。在绘本创作中的确隐藏着这样的思想,但实际教学中切忌把这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思想固化,磨灭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绘本。我们希望并坚信,在低年级坚持使用适当的策略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孩子们一定会爱上绘本,爱上阅读,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自主阅读,收获阅读的快乐和丰富的成长体验。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绘本阅读低年级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影响学前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因素分析及指导策略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绘本阅读分析
孩子们与绘本的那些事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