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到“先生”

2019-07-09 00:00宋晨晨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先生制现实意义实践研究

宋晨晨

摘 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不仅对当时的教育普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现今教育实践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青年语文教师,在忙碌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越发觉得教育需要“小先生”的加入,“小先生制”的采用必将对现下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小先生制、实践研究、现实意义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长达30年的教育实践中, 陶行知给我们留下的教育理论博大而精深,除“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为人们所熟知的教育思想外,“小先生制”教育思想也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不仅对当时的教育普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现今教育实践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青年语文教师,在忙碌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越发觉得教育需要“小先生”的加入,“小先生制”的采用必将对现下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一、“小先生制”的概念

那么,何谓“小先生制”?简而言之,“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普及教育实践过程中依据“即知即传人”的原则,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倡导并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理念。

笔者看来,这便是“小先生”。“先学即先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前自主预习,通过自己先学并用学习所得来教别的学生的孩子就是小先生。“学有己见即先生”: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能够有自己独特见解并与人交流的学生就是小先生。“与人分享即先生”:分享让知识得以传递,一个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看法的孩子就能成为小先生。“授人以渔即先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亦是方法传递的过程,能够把自己的学习方法交给别的孩子的学生就是先生。当然,“小先生”的内涵并不局限于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方式的改变,教师只有活用“小先生制”才能真正适应当下小学语文教学。

二、实行“小先生制”原因

在当今教育环境下,我们接触的学生日益多样化,差异性也更加明显,仅仅凭借教师个人的知识修养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受班级授课制的固有模式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难以真正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再者,一线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培训、考核、检查……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教好所有学生,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有“小先生”参与到作业的设计与批改中来。

作业设计与批改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主要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检查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效果。以往的作业设计与批改过程中,多半是教师占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在这样的作业批改模式下,教师单纯机械地完成批量的任务,集中纠正学生的一般性错误,大多数学生根据教师指出的错误改正错题,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错误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真正弄懂知识,这种机械化的批改,无法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而有了“小先生”的参与,势必能打破僵局,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 “小先生制”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批改中的实践研究

为了让“小先生”更好地做好语文作业设计和批改工作,为此,笔者在“小先生”的选拔、培训、考评、具体操作等方面下了一番工夫。

(一)“小先生”的选拔机制

“小先生”选拔前,做好充分动员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担任“小先生”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小先生”选拔中来。与此同时,向学生明确提出“小先生”选拔是有具体要求的。首先,自身学业成绩优秀;其次,做事速度快、效率高,在校学习期间有富余时间和精力帮助其他同学;再者,做事有耐心,对待工作有责任心;最后,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拥有良好的同学关系。

(二)“小先生”的培训机制

小学阶段,新选任的“小先生”年龄较小,对于如何开展工作有很多认识和操作上的问题亟待解决。为帮助“小先生们”更好地开展工作,适当的培训还是必要的。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两种。岗前培训主要帮助“小先生”初步认识自己的工作和职责,能够指导和督促结对同学学习、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明确作业设计的要求、了解作业批改的一般方法。而在岗培训则是根据“小先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种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让学生迅速认识工作中的不足,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

(三)“小先生”的考评和激励机制

对“小先生”进行考评可以检验“小先生制”实施效果,反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使之朝着我们预期的目标发展。考评可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等方式进行,结合近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给予综合性评价,每周评选出“三星级小先生”“二星级小先生”“一星级小先生”人选。同时实行积分奖励政策,持续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

(四)“小先生”的具体实施办法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仅仅做好“小先生”的选拔、培训、考评工作是不够的,在“小先生制”具体操作过程中,笔者又将各小先生的工作再做细化,具体分为三类。

1.导学式小先生

这类小先生自身学习能力较强,能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后进生。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中容易被学生忽视的环节。开学初,笔者就对学生做出明确的预习要求,但根据一周的预习反馈发现:班级49名学生,较好完成课前预习任务的只有8位,基本完成课前预习的有25位,余下的16位同學不是忘了这就是忘了那,班级里的那几位后进生在上课前甚至连生词还不会读,更不要说课文了,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有了“导学式小先生”,课前预习的要求就更具个性化,比如在预习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A组小先生布置的预习单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文读3遍;生字描红并组词,会默写莲蓬、舞蹈、饱胀等重点词语;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B组小先生设计的预习单相对简单些:读准字音,会认生字词;读熟课文,不少于5遍;能说说每段的简要内容。通过结对方式,小先生给指定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指导该生进行预习,同学之间通过交流、讨论,提高预习的效率,改进了预习的质量,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校完成新课预习任务。

2.合作互助式小先生

“合作互助式小先生”能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即知即传人”的效果,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依靠组内同学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如学完《荷花》一课,在课后开展了“赏荷”系列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领取自己擅长的任务,会拍照的负责拍荷花、画艺精湛的负责画荷花,熟练操作电脑的负责搜集关于荷花的资料,整理成ppt。即使组内有个别不太动手操作的同学,在小组成员的带动下,也找到了自己能做的事,最终大家出色地完成了作品,对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知识加强型小先生

“知识加强型小先生”在复习阶段显得尤為重要。期中复习、期末复习阶段,经过老师的一轮复习后,总会暴露出一些基础知识掌握的特别差的学生。这时候,就轮到“知识加强型小先生”开展工作了。这类小先生会挑选出错的词语、课文填空,要求结对学生再次默写订正。对于课堂上,教师指出的识记要点,这类小先生就会定时抽背、抽默,这对于班中后进生来说是相当有效的。当然,这类小先生还能在一个单元学习任务完成时发挥作用,通过自己设计习题,考查自己结对的小伙伴近阶段的学习能力,及时查漏补缺。

四、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批改中实行“小先生制”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先生制”在一定程度上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推行“小先生制”,让学生成为小先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觉投入学习行动,并在相互指导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起“即知即传人”的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二)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小先生制”,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小先生”督促学生学习,指出学生作业问题所在,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指导,改变了以往教师时刻督促学生认真听讲,追着学生要作业的尴尬局面。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担任“小先生”的同学在此次活动中受益良多。不少学生坦言,担任小先生后自己做事变得更加细心了,不仅能找出结对学生的错误,完成作业后也能有意识地自己检查,发现错误。而为了清楚地把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自己必须深入学习,甚至有时还要去查阅资料,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也得到了扩充,在教别人的同时,知识又得到再次的巩固。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2]周德藩.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4]程振理.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5.

猜你喜欢
小先生制现实意义实践研究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谈学生班级管理自制制度
让儿童教儿童“小先生制”之混龄活动理念实施研究
以“小先生制”为载体建构校园自治文化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