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体育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考

2019-07-09 03:17游钊
好日子(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课程标准中学

游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给中学体育课程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得到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教师的充分肯定。《课程标准》正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前进和发展着,但同时也给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带来了困惑,他们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加之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准确,造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解和操作上的偏差,阻碍了课程改革健康有序的推进,因此有必要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对中学体育教师有效实施《课程标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针对传统体育课程存在的不足,《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的方式,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及体育的特点出发,总结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中,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动技能技术却成了课程的唯一目标,无论是教师教、学生学,还是大大小小的考试,运动技能技术都是唯一的内容,学生不过是运动机器而已。在这种课程模式中,健康成了体育的基础而不是体育的目标,健康状况差的学生甚至可以免修体育,因为他们的体能状况不能适应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育态度和行为的改善以及情感意志的发展……都不是体育教学的目标。然而,恰好针对这些情况,《课程标准》有着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对现行体育课程模式具有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体育的独特教育作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缺的方面。

2 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对《课程标准》实施的影响

2.1 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出现偏差

部分教师认为体育与健康就是“体育加健康”,使其“合而不整”;认为过去的传统体育课程就是“旧课程”,将改革中的课程认为是“新课程”,把《课程标准》看成是对旧课程的绝对否定。

由于教育观念落后,个别学校的领导对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认识不足,虽然学校也作出了相应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够,落入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误区,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不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部分学校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消除,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作他用,或是用于补习升学考试科目,或是用来开会等等。

2.2 教师素质能力不能适应《课标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体育专业教师奇缺,大量非专业体育教师任教体育课程,他们专业知识薄弱,难以正确理解和实施课程改革;另一方面,有的教师上进心不强,存在惰性心理。一些教师不思进取,教学依旧,使课程改革有名无实;此外,部分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较好吃透教材,不能灵活驾驭课堂,不能恰当地评价学生。

2.3  新型的师生关系未有效建立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操控下按程序进行,因而教师感到心里比较塌实。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学习了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但不能很好地融入教学之中,导致课堂教学行为不足,改变不了教师把持课堂的局面。有的则太放松,教学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却不敢过问和干预,生怕有悖学生主体的精神。

3 实施《课程标准》的措施

3.1 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教师要彻底地转变教育观念,就是要“洗脑”。这种“洗脑”并不是把过去的东西全盘否定,而是要借鉴其有用的东西,摒弃传统的、落后的东西。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框架,建立具有前瞻性、全新的教学格局。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在教学中突出“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样《课程标准》才能得以有效实施。

3.2 加强对教师的素质能力的培养

首先,各级管理部门要通过教师教育加速实现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扩大和稳定体育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教师教育和终身学习制度,加强学校培训和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中学体育教师思想水平、专业知识、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其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学科知识加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体育教师要适应面向21世纪的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必须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以及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识广博,专业知识精深,能够把握和跟踪学科发展边缘具有较强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把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运用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要善于吸收新的教育成果,了解一些国际、国内体育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的理性认识,以崭新的观念和方法技术去主动适应课程改革。

3.3  转变教学方式

《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方式应是合作加引导,就是直接指导、合作学习、伙伴学习。首先,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正在被“你说我说大家说(教师,学生)”的课堂气氛所代替。《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和学生成为好朋友,彻底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民主平等地对话、沟通、合作;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以“共建”的方式来 “以教促学”“以学长教”“互教互学”。其次,师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合理的交往方式和时间分配教学工作是润滑剂,具有极大的推动力。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4 重视对学生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培养

兴趣和爱好不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课程最终目标的实现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也才能使学生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来讲,关注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以及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比关注学生一时的运动技能表现更为重要。

3.5 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

《课程标准》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有利于体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目的出发,建立了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性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中認真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要求我们中学体育教师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中,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与健康的乐趣;另一方面要求我们中学体育教师对学生采用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不仅看学期结束时的体育测试成绩,也要看学生的进步幅度、态度,从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感和意志、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改善软环境可以促成新课程标准的健康实施。

4 结论

《课程标准》,既为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又对中学体育教师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重视对学生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培养;在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改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方法,以确保《课程标准》全面正确有效地实施。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课程标准中学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