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角度谈“校园霸凌”

2019-07-09 03:17曹友文熊燕妮沈瑶
好日子(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机制法律

曹友文 熊燕妮 沈瑶

【摘 要】“校园霸凌”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越来越频繁,由此酿成的悲剧也是屡见不鲜,文章主要探讨校园霸凌的界定,行为表现方式,规制校园霸凌的法律意义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探讨从法律角度怎样解决霸凌问题。

【关键词】校园霸凌;法律;机制

一、“校园霸凌”的界定

(一)“校园霸凌”的定义

霸凌主要是只当一个人或更多人的负面行为反复指向同一个人时,这个人便是遭受到霸凌。而一个学生长时间、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欺负或骚扰行为之中便是校园霸凌。霸凌者(一个或一群人)对被霸凌者进行重复的伤害行为。霸凌者拥有高于被霸凌者的力量,其力量包含社会权力、体力、及过当的管教权。霸凌的范围从简单的一对一到复杂的团体霸凌,其中必然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霸凌者,以及未必每起霸凌事件皆有的协助者。霸凌可以发生在任何人际互动的场所中,包括学校、教会、家庭、工作场所、社区等。霸凌行为可能透过言语、肢体、集体、网络、电话、文字等媒介之行为,使被霸凌者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中(一项或一项以上)受到伤害。系指一个学生长期重复的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欺负或骚扰,或是学生被锁定为霸凌对象而成为受凌虐学生,导致其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形。具有欺侮行为;具有故意伤害的意图;造成生理或心理的伤害;双方势力(地位)不对等。

(二)“校园霸凌”的行为表现方式

1、身体:校园霸凌最多表现为身体霸凌,如殴打等。

2、語言:言语霸凌通常伴随着身体霸凌,如恐吓,辱骂,嘲讽等。

3、社交:社交霸凌是只霸凌者通过散播谣言,拉帮结伙的方式孤立被霸凌者的行为。

4、网络:网络霸凌宣传范围广,宣传度高,对被霸凌者的伤害程度也十分高。

5、性霸凌:性霸凌指的是通过性骚扰,性威胁,性侵犯,侵犯被霸凌者的性自由权,如曝光被霸凌者的裸体照片视频,对被霸凌者进行侵犯等行为。

二、规制校园霸凌的法律意义

校园霸凌触目惊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家庭关系,校园秩序和社会和谐等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规制校园霸凌不仅是社会的责任,学校,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校园霸凌危害

1.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整个社会的角色构成中,学生是我们的下一代,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理应好好保护他们,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还未成熟,在霸凌事件中,都会受到消极影响。对霸凌者来说,他们会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认知,如果不及时教育很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对于被霸凌者,他们往往容易变得自卑,懦弱,排斥和陌生人交往,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

2.影响家庭关系

孩子之间的霸凌行为在家长看来,通常不会太受到重视,而对于家长的忽视,被霸凌者没有办法寻求到帮助,会产生对父母的不信赖感,逐渐疏远父母。而霸凌者的父母对其霸凌行为,通常是相信自己的孩子,认为只是同学之间的打闹,不加管教,结果只会使孩子变本加厉,最后出事。

3.扰乱学校正常秩序

和谐校园是我们今天建设校园的目标之一,而校园霸凌与其恰好背道而驰,会给学校带来很多负面效应。霸凌事件发生后,必定影响学校声誉,地方声誉,使学校蒙羞。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校园霸凌一旦发生,很容易引起社会关注,使得学校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处理,影响学校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4.危害社会和谐稳定

在最近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霸凌者是一个原本遭受校园霸凌的女生,她在转学之后,反而成为了一个霸凌者,这在于她在原本的学校遭受校园霸凌没有得到及时遏制,霸凌者没有得到惩罚,她认为自己也不会被惩罚,从而犯下错事。霸凌者一旦成为惯犯,暴力倾向就会越来越严重,会给社会带来更多不安定因素,成年后的犯罪率会明显升高,扰乱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规制的法律意义

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为祖国培养合格的下一代,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完善我国法律体系,跟上世界反霸凌的潮流,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三、校园霸凌的法律缺失及完善

近几年各种校园霸凌事件接连被揭发出来,不禁引起了我们对于法律的思考。对于校园霸凌,法律方面还是空白虽然今年三月有人提出反霸凌草案,但并未获审通过。国内现行的《教育法》中针对校园安全的结伙斗殴,寻衅滋事等行为的违法性没有明确,没有针对校园霸凌行为作出界定。《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提到,学校需要构建安全制度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但太过空泛,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效果不明显。而《侵权责任法》遵循不告不理原则,大多数家长都会选择息事宁人,被欺凌者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欺凌者也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还会继续犯错。

对于校园霸凌如何在法律上进行完善,我有几点看法:

1.对霸凌行为进行明确界定。根据过去发生案件的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校园霸凌的行为表现发生进行全面且明确的界定,确认其违法性。校园霸凌不仅有表面现象,更有隐蔽现象,要多种,全面的对其进行界定,保护被霸凌者的利益,惩罚霸凌者。

2.建立完善惩罚机制。《未成年人保护法》本意是保护在整个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未成年人,但某些人却把这部法当做护身符,毫无顾忌的伤害自己的同龄人,把怒气发泄到无辜的人身上,不敢去伤害其他人,只好抓住比自己弱小的人,肆意妄为。好多人说这部法已经变成了“《未成年人渣保护法》”。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符合现状的惩罚机制,遏制当前校园霸凌猖獗的现状,打击校园霸凌,保护弱者的合法人身财产权益,使霸凌者不敢肆意妄为,用法律约束人心。

3.形成家长、学校、教育行政单位责任负责制。霸凌和被霸凌者大多数都是家庭有特殊情况的,或是被父母溺爱,或是父母疏于管教,或是家庭不完整,但孩子不是物品,需要家长的关爱与呵护,孩子碰上霸凌,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导致严重后果的,家长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学校是孩子学习的地方,霸凌事件的发生,伤害了学生,而学校也必定脱不了责任。至于教育行政单位,可责令学校制定校园霸凌的紧急应对方案,针对校园霸凌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尽量规避发生此类事件。

结束语

校园霸凌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并不是因为事件发生的多了,只是因为现代手段太多了,科技越发达,而这类事件也被曝光的越来越多。据调查,遭受过校园霸凌的学生超过一半,就是说在我们身边,平均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遭受过校园霸凌。很多网友会评论说起自己曾经遭受到的校园霸凌,过了很多年仍旧记忆犹新,既然我们自己也曾遭遇过,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希望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有更多的人会关注到这一块,以此推动我们法律在这方面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Olweus,D.AggressionintheSchools;BulliesandWhippingBoys.[M]WashingtonDC:Hemisphere,1978.

[2]程淑华,于童.中小学校园霸凌现象的心理干预措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9):157-160.

作者简介:

曹友文(1997-),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本科,研究方向:法学

熊燕妮(1997-),女,彝族,四川,本科,研究方向:法学

沈瑶(1997-),女,彝族,四川,本科,研究方向:法学

猜你喜欢
机制法律
基于目前班级阅读下幼儿多元表达内在机制的创建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浅谈基于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
皮革机制
政治法律
生活(外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