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

2019-07-09 03:17孙志明
好日子(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摘 要】高校纪检监察机关既要协助学校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组织和协调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同时也是加强学校政治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参与者。本文在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分析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思考工作中的问题,探索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纪检监察机构改革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有力的解决了反腐败力量分散、纪法衔接不顺畅、监督对象覆盖不全等制约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的问题,全面加强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提高了纪检监察工作的质效。实践充分证明,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和动力。

一、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在政治性、教育性、法制性、保密性、复杂性等方面与国家纪检监察工作具有相似性,但由于高校本身的特殊性,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又呈现出其不同的特点:

(一)突出政治属性,强化教育特性

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学校纪检监察部门是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守协助学校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职能定位,坚持不断净化校园政治生态环境、打造风清正气正的校园氛围。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既要突出其独特的政治功能,深刻理解新时代、新气象、新要求、新使命,提高政治站位;又要突出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引导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全体教师、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持续净化高校政治生态,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团结友善、安定和谐的健康校园环境。

(二)舆情扩散迅速,社会广泛关注

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自媒体的广泛使用,使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如“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性骚扰”事件、“翟天临论文抄袭”事件,均是由网络媒体曝光、社会发酵、舆论推动、公众监督下开展的高校纪检监察案件。这类案件因自网络舆情而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公众力量的介入虽然有助于真相的快速挖掘、推动相关部门的规范化管理,但同时也扩大了对高等学校的影响,挫伤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给纪检监察干部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三)涉案领域复杂,审查难度较大

结合高校办案工作实践和查处通报的高校违纪违法案件来看,主要涉及招聘招生、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职称评定、师德失范、评先评优等重点领域,涵盖了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高校违纪违法人员相对来讲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往往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借助科研项目、合作办学、产品研发、职称评审等方式,通过网络平台、现金交易、财物输送等途径谋取私利,造成了牵涉部门众多、领域广泛、人员复杂的局面,扩大了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外延,受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职权、审查调查手段权限的限制,在证据收集、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方面增加了难度。

(四)专业水平不高,监督效果不强

高校纪检监察干部除纪委书记外均由学校选拔任用、考核管理,难以消除熟人社会监督的弊端,监督難的尴尬处境比较明显。此外,高校纪检监察干部往往由其他岗位转岗而来,未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对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程序规则把握不够;对于涉及财务、审计、工程招投标等专业性强的知识领域,纪检监察干部受知识所限,对这些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往往不能很好的处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

各高校都设置了纪检监察部门,但在称谓、职能和编制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尚未形成成熟的组织关系,甚至还和其他部门合署办公,例如与审计部门合署。造成纪检监察部门承担多项业务,功能混杂,无法发挥纪检监察部门专职监督部门的作用。

(二)干部力量较薄弱

高校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不但在机构设置方面存在问题,纪检监察干部力量也较为薄弱。调查中发现,高校纪检监察部门中有一部分干部是退居“二线”的老同志、想“混日子”的;甚至有的高校只有包含纪委书记在内的3名干部,人员力量极为薄弱。

(三)“三转”贯彻不到位

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个别高校纪委不能很好的把握自身职能定位,对“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学习贯彻不到位,没有及时从众多议事协调机构中退出,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现状没有很好的改变,距离实现向监督的再监督转变还有很长路要走。

三、如何开展高校纪检监察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

纪检监察部门是政治机关,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主要职能,必须将政治属性贯穿始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锻造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和勇于担当的意志品格。要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到纪检监察工作的全过程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学校党委的工作要求,强化政治监督、开展专项监督、做实日常监督。

(二)明确职责定位,持续深化“三转”

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明晰自身职能定位,协助学校党委开展全面从严治党、组织协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好监督这个基本职责、首要职责。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是对新时代下纪检监察部门职责定位最精炼的表述,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聚焦主责主业、坚决退出不必要的议事协调机构,严格按照“三转”要求,改变过去“运动员”兼“裁判员”的双重角色,切实有效地履行监督责任。

(三)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组织建设

理顺组织关系对提高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效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党委要统筹谋划、规范顶层设计,合理配置纪检干部;正确区分高校纪委和监察部门的职责,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及时作出必要调整和完善;严格落实高校纪委工作的双重领导机制,完善学校纪检监察干部的考核晋升、奖惩机制,激发纪检监察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四)落实改革任务,提升监督质效

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努力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着力构建“党委主责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基层组织工作监督、师生民主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督体系;积极创新反腐败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全面提高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办法,逐步将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追究制度化、程序化和常态化。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执纪者必先守纪”,要不断加强高校纪检队伍内部的监督,强化“监督者更要带头接受监督”的理念,强化履责本领,不断提高精准监督、精准执纪、精准问责能力,严防“灯下黑”,以实际行动展现高校纪检监察队伍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切实推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孙志明(1989-11),性别:男;籍贯:山东滨州;民族:汉,学历: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加快建设适应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工业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制度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