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权主义思想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9-07-09 03:17徐诗琦
好日子(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建议现状

【摘 要】女性是维系家庭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最基础力量。女性的权利直接和其所处的地位与生存状态息息相关。受到历史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女性权利意识的崛起相对较晚,在实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即使是进入到现代社会,女性与男性之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都在影响着社会的进步。本文将中国女权概括为参政权利、教育权利、就业权利和婚姻生育权利四个方面,从现有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阐述,其目的在于为女权的实现提供充足的客观基础,进而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帶来实际的帮助。

【关键词】当代中国;女性权利;现状;建议

女权是女性权利的简称。它是指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应该享有的权力和被合理维护的权益。在社会学范畴中,当代中国女权的含义是在法律保障下,女性与男性享有各项平等的公民权利。考虑到当代中国女性的工作与生活范畴,课题对女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参政权利、受教育权利、就业权利和婚恋家庭权利四个方面。简而述之,参政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本文主要是指女性公民依照法律,通过各种形式与途径参与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权利。受教育权是指女性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女性就业权是指女性劳动者在就业权利、就业机会、就业条件等方面和男性享有平等的权利。所谓婚姻生育权,是指女性依法享有的婚姻家庭权与生育权。如结(离)婚自由,生育或不生育自由等。

一、中国女权主义思想发展现状

中国女权思想的兴起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在这一段时期,封建思想和西方民主意识在中国不断地碰撞与更迭,一大批接受过教育的女性走出国门,学习西方文化,将先进的思想带回到中国,给处于封建蒙昧思想中的女性以启迪和希望。当时地上海、南京等地是全国女权思想最集中、最鲜明的地方。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很多女权主义的典范,如宋庆龄,向警予,何香凝,秋瑾,郑毓秀等,她们参与中国的建设,为实现女性的权利奔走呼吁,提倡女性自尊自养自立,兴办女校,招收女工,同时对传统文化中女德、女贞等思想进行批判。当时的文学大师胡适、鲁迅等也在报章上发表宣传男女平等思想的文章,男权牢笼在这个时期开始松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义务教育兴起,劳动平等法律的制定,都让男女平等有了实际的基础: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废除了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婚姻,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1953年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选举法》明确规定妇女与男子享有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颁布,其后多次修订的《宪法》,每一次都申明了男女平等的原则……改革开放后,许多西方的女权主义书籍传播到中国,国内的许多大学成立了“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女权主义思想在国内形成了由先进文化群体带领和引导的趋势,法律体系日趋完善: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女性受教育的权利;1992年《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学教材的增多、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的召开等等,都将中国的女权主义思想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妇女法律服务中心、妇女援助中心、妇女健康服务中心等为女性服务的社会组织成立,“春蕾计划”、“母亲水窖”等公益计划也为女性权利的实现提供着保障,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建立的专业研究女性问题的队伍,让女权主义思想形成了理实一体化的结构框架。

进入到新世纪后,女性的参政议政比例逐步提高,截至2019年,女性参政比例达到了24%,全国30个省政府领导班子都有女干部;女性的受教育权从新中国建立之初的0.46%上升到了现在的52%。其中学龄前女童的入学占比是46.7%,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接近100%,高等教育成人本专科女性占59.4%,普通本专科女性占比52.5%,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7%。与此同时,女权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走向也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互联网的发展让西方社会更多的女权思想涌入国内,西方一些激进的思想“刺激”了国内的女权运动者,在经济水平、文化背景不同的情况下,一部分女权主义者通过参政比例、受教育比例等数据,将国内的女权主义思想从“我是女人,这件事情我可以做”演变成“我是女人,这件事情凭什么让我做”,进而发展出“田园女权”、“仇男仇女”等社会现象,违背了女权追求平等的核心思想。

二、中国女权主义思想发展问题

(一)参政权利

女性参政权利的实现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女性的参政意识主要表现在女性是否对政治生活表现出兴趣和参与的意愿,以及女性能否自觉地代表妇女和维护妇女的合法利益,使女性发挥出政治影响力。但是从现在女性的参政情况来看,参政意识低是非常普遍的。女性参与地方选举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性,国家自中央高层领导到决策部门的领导,以及基层领导中的女性比例都非常低。以《2019年妇女参政地图》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到,仅部长这一职位,中国女性部长在188个国家中的排名在164位,可以说已经处于末端水平。其次,女性的参政结构也不好。女性参政存在的问题,其原因和社会文化背景有着深刻的关系。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深刻的意识形态,直接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西方女性对参政权利的争取是通过自己主动且漫长的斗争而来的,因此参与意识和行动都表现出高涨的热情。但是中国女性的参政权利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党和制度所赋予的,缺少了激烈抗争的环节,意识的觉醒程度就比较匮乏。再加上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所形成的强大的内驱力,贬低了女性的价值,直接阻碍了现代女性参与政治选拔和干部任命过程。长此以往,也对女性参政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二)教育权利

教育是女性能够获得与男性平等的生存、发展与竞争机会的基础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接受的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在高精尖领域,女性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地区受教育差异也越来越大。边远或贫困地区的女童,接受教育依然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在现代社会的框域下,男生和女生对不同学科和专业的选择,看似是一个自觉自愿的过程,但是将这种选择和毕业后的社会地位与收入联系起来,则会发现,女性高等教育的状况限制了她们参与社会的条件、资格和能力,从而决定了她们在社会中普遍低下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并不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而是社会性别符号的再一次表征,它反映和延续的依然是一种男性中心文化。

(三)就业权利

虽然法律一直强调男女就业的平等性,但是从招聘开始,女性就处于一种劣势地位。与就业紧密相连的收入,则更加明显地体现出了男女差异。国家统计局在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男性的最高收入在城市和农村的所占比分别是69.1%和75.6%;女性的最低收入在城市和农村所占比分别是59.8%和65.7%,也就是说,男性集中在高收入群体中,女性则在低收入群体较为集中。随着中国家庭形式从多代同堂转向三口(四口)之家,中国女性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日益沉重,但是收入上的明显差距暴露了隐性歧视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见深刻。有专家将女性的生理因素、婚育因素称为女性在就业中处于劣势的“无法解释的因素”,这也在变相的承认。

(四)婚姻生育权利

进入婚姻的女性面临的问题也非常多,首先是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为了工作不生育,有可能错过最佳的生育期,如果生育则意味着放弃宝贵的职业机会。女性的生育权被很大程度的侵占,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家庭权利从父子相承向夫妻共管的过渡,女性地位在表面上的提高,让很多人忽视了家庭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实际上,女性在家中的角色,无论是母亲、妻子,还是女儿,其本质都是无私、隐忍,甚至是牺牲。“男主外,女主内”,意味着女性要自觉地放弃一些社会利益,并在家庭的重大决策上,扮演辅助者和听从者的角色。这直接反映了女性的人格价值没有得到完全体现和尊重。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刻板印象,认为女性理所应当承担更多的家庭劳动,女性本身也接受这样的认知,即使在职场和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却仍然以家庭成就衡量自己,在家庭和事业发生冲突时,选择保全家庭与婚姻。

三、中国女权主义思想发展建议

(一)提升权利意识,提高女性素质

阻碍女权主义健康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来自于女性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判断与肯定。在现代社会,文化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的形态后,女性的自我意识如何发展,直接关联着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其社会地位的提高。为此,通过提供更多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机会,让女性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或者是发现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女性权利的实施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采用符合女性现实特点的教育形式,广开渠道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例如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政府不仅要鼓励女孩上学,还要用法律手段保障她们完成义务教育。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适当增加接受高中、大学教育的女性人数。对成年女性,则偏重于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的内容以技术含金量高、经济附加值高的内容为主,且覆盖到职前培训、职中培训。接受教育越多的女性,不仅职业能力越高,且应对风险、发现并抓住新的机会的能力越高。这才是女性树立性别自信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应该为农村女性专门开辟培训内容,以科普宣传为主,在短时间内让农村女性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为此可以专门设置一个农村女性学习基金,让其家人也能支持女性的学习,逐渐通过女性自身的努力和周围环境的辅助,实现生产致富中的地位,彻底扭转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思想对人们的荼毒。

(二)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女性权益

完善女权的法律制度,不仅是为了保障女性的根本权利,也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女性的参政权的实现就与立法有着息息相关性。立法保障了女性的参政权,女性参政后又可以进一步完善法律。因此,有必要制定《妇女发展纲要》、《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规划》等法律法规,细化并落实女性参政的条件、选拔的方法、参政的比例等。法律的制定需要充分的尊重女性的意愿,不仅要满足女性群体的权益,还要对女性个体的权益加以关注,不能简单的将女性参政权利和男性等号化。如果说权利的平等和不分性别是政治文明的底线,那么权利的分性别对待和向弱势者倾斜则是政治文明的进步性所在。只有如此,“男性中心主义”的局面才能够扭转。

其次,参照国外的立法实践,扩大我国在就业歧视范围上的认定,精确就业歧视的判断标准,让隐性的规则无处遁形,最大程度的实现就业公平。同时在《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中,增加就业歧视救济内容,通过“公益诉讼”、建立反歧视委员会等方式,保护女性的就业机会,消除就业歧视。

再有,生育权法律制度也需要确立和完善。全社会应该认识到公民的生育权首先是一种最基本的民事权利,第二步才会在公法层面上考虑根据社会利益的需要,对公民生育权进行规范或限制。所以,在《民法典亲属编》中专设生育制度一章、在《婚姻家庭法》中完善相关的生育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其立法目的在于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推行合法的生育权益。另外,女职工由生理带来的孕期、产期、哺乳期,增加的企业支出应该被纳入到法律规定中,采取社会、企业并重的方针,由社会建立生育基金,统筹安排,同时根据企业内部女职工生育休假的情况,减免一些税金,来减轻女职工生育对基层单位的负担,消除其在招聘任用女性中的顾虑。

(三)大力发展经济,提供物质保障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女权充分实现的物质基础。大力的发展生产力,生产领域就会拓宽,能够为女性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会相应的增多,再加上智能化的发展,体力要求等女性的弱势也会被避免。我国正在着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与生产力大发展,为女性带来的就业机会是不谋而合的。其次,实现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不仅是生产力大发展的象征,还能把女性从繁琐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自由支配和自我提升的时间,从而为女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条件,为女性创造了和男性平等的竞争环境,也让更多的职业“去性别化”。

女性人才发展规模的大小和她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透视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女性的迅速成长和发展提供着坚实的物质保证,使许多女性意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女性受教育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的程度越来越低,在面对家庭问题时,也有了自尊自爱、平等对话的基础,家庭暴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即使发生了家庭暴力,女性因为接受教育而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得到帮助,也能够因为经济的独立,实现婚姻自由,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反而更有力量的维护了家庭的稳定。

同時我们应该注意到,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增长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平等与解放,因此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并用社会性别视角重新审视现有的公共政策,合理的规划和制定新公共政策,考虑两性利益,消除性别歧视和性别盲点。从宏观上,把女性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通过政策调控,减少和避免对女性的负面影响;从微观层上,政策的制定者要站在人的发展高度重新认识女性的受教育权、就业权、婚姻家庭权,向整个社会广泛地宣传性别意识,保证体现性别倾向政策的贯彻执行,时刻保持性别的敏感性。

结语

社会的主体是由两性构成的,维护女性的权利既是社会的基础职责,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代中国,人们已经开始用不同的方式关注并实践女权,这不仅象征着传统女性地位的改变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还意味着真正准确地实现女性的权利,是任重而道远的。课题的研究过程,是对女性参政权利、教育权利、就业权利、婚恋家庭权利一次全面纵深的了解与梳理过程,其中诸多对比数据说明了女性权利的极大变化与改善,但是,因为关于女权保障的法律法规细则仍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中国女权的实施和实现还是会存在许多问题,人们对于女权的认知还存在较大的偏差,在很多情况下将其放置于男性权利的对立面,导致社会主义着力于破解传统性别文化的一切影响和束缚成为解决女权问题的前置条件。因此,时刻关注女权问题,使全社会对女权问题保持一个清醒而客观的态度,同时唤醒女性自尊自强的意识,学会用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是所有女性权利实现的基础。而女性权利的真正实现,对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银河著.女性主义[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美)詹妮特·A.克莱妮编著.女权主义哲学[M].东方出版社.2006

[3](法)西蒙·波伏娃(SimonedeBeauvoir)著.第二性[M].西苑出版社.2004

[4]雷依妮.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徐诗琦(1999-7—),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江苏大学在校学生 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建议现状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构建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
三代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