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2016年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干预

2019-07-10 02:44邓伟豪李轶男吉圣珺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锐器佛山市病原体

邓伟豪 李轶男 吉圣珺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致病因子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1]。随着 HIV 等传染病越来越受到重视[2],医务人员因为要频繁地进行各类有创性的操作,接触包括患者的血液、体液、各种分泌物以及医疗废物,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性相对比较高,所以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关注程度也相应的增加[3]。本研究通过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年来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情况,探讨发现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特点,旨在探索下一阶段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控工作关键点。

1 研究方法

1.1资料来源 开展日常的医院职业暴露监测,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报告职业暴露232例次,其中2014年83例次,2015年79例次,2016年70例次。

1.2监测方法 制定《职业暴露个案随访表》,记录包括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导致发生职业暴露的诊疗操作、暴露方式、暴露源患者的实验室检验结果等情况。对梅毒、HIV、HBV等病原体暴露的医务人员,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进行追踪和处理。分析比较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部位、诊疗操作,以及不同类别、工龄、接受培训次数的医务人员之间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差异。

1.3干预措施 2016年重点对新入职医务人员和实习生加强宣教,通过反复的培训和多次的考核,基本技能竞赛,现场督导检查等措施,落实医务人员诊疗操作的规范性。

1.4统计分析 使用Excel 2010整理数据,计数资料之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运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血源性职业暴露分布情况 通过监测2014年至2016年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分布情况,发现实习生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呈下降趋势,从2014年的43.37%下降至2016年的2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4,P=0.047)。工龄小于1年的医务人员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呈下降趋势,由2014年的69.88%下降至2016年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2,P=0.035)。

表1 2014-2016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分布情况的(人次/构成比%)

2.2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 2014年至2016年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以本人操作为主,分别为78.71%、74.16%、82.86%。

表2 2014-2016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人次/构成比%)

2.3血源性职业暴露病原体情况 监测血源性职业暴露病原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梅毒螺旋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发现其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所占比例,从2014年的60%下降至2016年的4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3,P=0.040)。

表3 2014-2016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病原体分析(例次/构成比%)

3 讨论

3.1暴露者的分布情况 本研究调查发现,血源性职业暴露者以护士和实习生为主,表明护士和实习生是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实习生在刚开始接触临床期间,往往因为操作的不规范,或者不熟练等原因,更容易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另一方面由于临床经验的不足以及保护自己的意识不强,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进一步增加[4]。调查组根据这一监测结果,在2016年着重加强了针对实习生和新入职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教育,通过反复的培训和多次的考核,临床技能竞赛,院感科到现场督导检查等措施,确保实习生诊疗操作的规范性。结果显示实习生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呈下降趋势,从2014年的43.37%下降至2016年的24.29%,工龄小于1年的医务人员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呈下降趋势,由2014年的69.88%下降至2016年的50.00%,表明反复加强实习生和新入职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的措施,对控制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切实有效,下一阶段有需要推广受培训的对象,覆盖院内所有的医务人员,并且结合各个临床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育[5]。

3.2职业暴露的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以本人操作为主,表明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时,主要是因为医务人员防范意识不足,比如未能按照标准流程去执行常规操作,或者是操作还不够熟练,另外处置锐器不够及时也是导致本人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之一[6]。

3.3暴露源以HBV为主 本院2014年至2016年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感染源病原体都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与学者们的研究相一致。因此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有必要保证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以减低在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引起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7]。本研究监测结果显示,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中病原体不详所占的比例也较高,这部分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是在处置医疗废物过程中造成的,下一阶段可以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务求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3.4加强培训及规范防护措施 对于高危人群、高危环节进行专门的培训,按要求规范诊疗操作过程中医疗锐器的操作规程,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掌握职业防护技能,在工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防护习惯。针对高危的诊疗操作,制定进一步细化的操作规程,强调锐器用完后马上放入锐器盒,避免二次分类再去处理,绝对禁止徒手分离针头针管,禁止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等[8]。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避免二次分拣而造成职业暴露。继续完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追踪体系,确保发生职业暴露后能正确及时的处置,避免发生感染[9]。

猜你喜欢
锐器佛山市病原体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医院图书馆参与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合作共建的实践与探讨
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 李西鹏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一种可视限高安全锐器盒的设计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脂肪有时可助免疫
广东省第六届留守少年儿童佛山市福彩夏令营顺利开营
玻璃艺术中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