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苎麻混纺纱与黏胶彩点纱交织条子织物的设计与生产*

2019-07-11 09:18
产业用纺织品 2019年4期
关键词:黏胶毛羽经纱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功能性纺织品俨然成为纺织行业新宠,服装、家用纺织品等都向着健康、舒适方向发展。苎麻纤维织物具有挺括、吸湿、透气、抗菌、防螨、防霉等性能,用其制作的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具有保健、舒适的特性。棉纤维是天然纤维素纤维,棉纤维织物穿着舒适,吸湿性好,手感柔软。黏胶纤维织物手感柔软而光滑,透气,穿着舒适。为满足市场需求,本文将苎麻、棉、黏胶纤维进行合理配比,开发了棉/苎麻混纺纱与黏胶彩点纱交织条子织物,其中棉/苎麻混纺纱和黏胶彩点纱线密度均为19.4 tex,织物经纬密分别为268、 220根/(10 cm),幅宽为144.50 cm。现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纺织行业的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1 织物设计

1.1 织物规格设计

成品幅宽144.50 cm,坯布幅宽175.60 cm,上机筘幅179.20 cm。总经根数3 956根,其中边纱40×2根。经纱为19.4 tex棉/苎麻混纺纱(加白色、海蓝色2种),棉与苎麻混纺比为70∶30;纬纱为19.4 tex的加白色黏胶彩点纱(彩点为涤纶)。成品经纬密为268根/(10 cm)×220根/(10 cm),坯布经纬密为223根/(10 cm)×209根/(10 cm),机上经纬密为218根/(10 cm)×198根/(10 cm)。经纱织缩率为5.4%。全幅花数5花+236根,一花宽度27.16 cm。经向紧度43.67%,纬向紧度35.85%,总紧度63.86%。加白色经纱1 754根,海蓝色经纱2 122根,加白色经纱用量3.816 1 kg/(100 m),海蓝色经纱用量4.616 7 kg/(100 m),边纱80根采用杂纱,不计用纱量,经纱总用纱量为8.432 8 kg/(100 m),纬纱总用纱量7.998 2 kg/(100 m),织物用纱量16.431 0 kg/(100 m)。织物面密度为97 g/m2。

1.2 织物风格和特点设计

经纬向分别以加白、海蓝为主色调,配合涤纶彩点,在织物表面呈现不规格的彩点效应,增强了立体感。同时,织物采用平纹组织,布面平整。由于采用两种色经搭配排列,在织物表面形成宽窄不同的条子效应。织物实物照片如图1所示。

图1 织物实物照片

1.3 织物配色设计

色经循环为126B—23A—1B—23A—22B—重复3次(23A—20B)—25A—重复3次(4B—4A)—4B—重复6次(8A—9B)—25A,色纬循环为1C。其中:A为加白色棉/苎麻混纺纱;B为海蓝色棉/苎麻混纺纱;C为加白色黏胶彩点纱;数字表示纱线根数。

一花经纱根数728根,其中加白色337根,海蓝色391根。全幅经纱根数3 956根,其中边纱80根,地经纱3876根。全幅5花,余地经纱236根,其中加白色69根、海蓝色167根。

2 工艺设计

2.1 络筒工艺

采用CA036型络筒机,以“低车速、降毛羽、防断头”为工艺原则。络筒速度为600 m/min,张力圈质量15 g,清纱隔距为0.33 mm,筒子卷绕密度为0.43 g/cm3。本产品采用织布结的结头形式。

络筒时应注意:(1)加强设备维护管理,定期对纱线通道及络筒机内部进行清洁,检查断头自停装置、筒管、锭管、槽筒、防叠装置等,防止因设备原因导致蛛网、形状不正等疵筒;(2)加强工艺技术管理,由于经纱为19.4 tex棉/苎麻混纺纱,容易断头,因此应降低车速,减小张力,从而降低毛羽和纱线断头;(3)经纱有两种颜色,应防止混杂卷绕在同一个筒子上而产生“错经”;(4)加强设备运转操作管理,首先抓好结头工作,采用织布结结头,确保结头质量,同时做好设备表面纱线通道的清洁,防止飞花、回丝卷入筒子。

2.2 整浆工艺

采用SHGA215型分条整经机,以“低车速、三均匀、贴伏毛羽、重被覆”为工艺原则。棉、苎麻均为纤维素纤维,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羟基,因此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主浆料以淀粉为主。由于苎麻的毛羽长、细节多、强力高,其上浆以被覆为主、浸透为辅,同时由于苎麻的伸长小、易脆断,要求浆膜柔软、弹性好,并有一定的吸湿性。为提高苎麻浆纱的柔韧和平滑性能,适当增加油脂或其他柔软剂的用量,以减少织机上的经纱断头。在浆料中加入适量的聚丙烯酰胺,有利于提高浆膜的分纱性能,使浆膜完整、光滑。浆料配方为聚乙烯醇(相对分子质量为124 000~130 000)60 kg、聚丙烯酰胺20 kg、柔软剂5 kg、甘油3 kg。

整经绞数为6绞,每绞1花,第1绞经纱根数为768根,第2~5绞经纱根数为728根,第6绞经纱根数为276根。第1绞条带宽度为34.79 cm,第2~5绞条带宽度为32.98 cm,第6绞条带宽度为12.50 cm。

浆纱工艺为:浆槽温度96 ℃、浆液含固率9.5%、浆液黏度8.5 s、浆液pH值7、压浆辊压力8 kN、烘干温度100 ℃。SHGA215型分条整经机车速为50 m/min,倒轴速度为250 m/min。浆纱经测试,毛羽损失率为75.3%,减伸率为37.0%,增强率为29.7%,上浆率为12.0%,回潮率为8.5%,伸长率为0.7%。

为减少织机上的经纱断头,浆料配方中的油脂含量较高。调浆时油脂要乳化好,加入油脂时浆液温度不能过低,也要搅拌均匀,防止油脂上浮。控制浆纱机速度、浆槽内经纱张力、浆槽温度等来有效控制上浆率,确保上浆率符合工艺要求且上浆均匀、稳定。控制烘房温度合理控制回潮率,防止因回潮率偏大造成织机开口不清、断头增加,或回潮率过小导致纱线脆断、浆膜剥落,造成织造时断头增加。严格控制好伸长率,防止在浆纱过程中伸长率过大,纱线弹力损失过多,这会使纱线在织造时断裂伸长降低,断头增加。

2.3 穿经工艺

筘号为109齿/(10 cm),穿筘幅宽为179.20 cm,边组织每筘穿入数为4根,地组织每筘穿入数为2根。全幅筘齿数为1 958齿,其中边纱筘齿数为20齿,地经纱筘齿数为1 938齿。综框页数为8页,边纱穿入第1、2页综框,地经纱按照顺穿法依次穿入8页综框,第1、2页综框综丝数为525根,第3、 4页综框综丝数为485根,第5~8页综框综丝数为484根。由于色经排列复杂,穿经时要严防穿错。

2.4 织造工艺

采用GA747型剑杆织机,以“低车速、大张力、早开口、低后梁”为工艺原则,车速为150 r/min,上机张力为1 300 N,开口时间为290°,后梁高度为68 mm,纬密牙轮为52T/3T,中途不得擅自更换纬密牙轮。为了开清梭口,防止毛羽缠绕,上机张力要适当增大,故采用1 300 N。上机张力增大以后,经纱张力均匀程度改善,打纬力增大,使织物丰满均匀。为了减少下层经纱的断头,适当调低后梁的高度,以减少下、上层经纱的张力差异。为了进一步减少经纱毛羽相互黏连的现象,改善梭口清晰度,本产品采用8页综框,从而减小了综丝密度,减少经纱之间的相互摩擦黏连,提高了织造效率。棉/苎麻混纺纱上浆后手感粗硬、刚性强、弹性差、不耐屈曲磨损,因此织造车间温湿度要合理控制,使纱线保持一定的水分,从而改善浆纱的弹性、韧性和耐磨性。织造车间温度控制在25~27 ℃,相对湿度控制在70.0%~75.0%。开口时间早,打纬时经纱张力增大,有利于形成清晰梭口,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开口时间调整为290°。

经过各道工艺的优化,使得织造效率达到75.0%,下机一等品率达到87.0%,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9.0%,缩水率控制在3.5%以内,生产该面料12 000 m,直接经济效益19.56万元。

猜你喜欢
黏胶毛羽经纱
宽幅家纺面料中缝疵点的解决措施
纱线毛羽路径匹配追踪检测
影响纱线毛羽试验结果主要因素探讨
基于贝叶斯阈值的纱线毛羽检测方法研究
基于激光三角法测量经纱管振程的研究
赛得利收购澳洋科技黏胶纤维相关事业
阻燃黏胶纤维纺纱工艺与纱线性能分析
提高小样整经机效率的一项改造
纱线毛羽的成因及控制
玻纤织机光电感应经停装置的研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