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三个“间谍”

2019-07-11 01:52孟迁
妇女之友 2019年6期
关键词:有罪眼光间谍

孟迁

每个人内心都有三个“间谍”——恐惧、罪咎、控制。

恐惧,比如,孩子不做作业就坏了,你再不管他就坏了;再不出去挣钱就坏了,这样下去就完了;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完了,如果失业就完了,如果离婚就完了,如果我们之间出现隔阂就完了,如果谁谁不理我就完了……总之就是那种大限将至、末日临头的感觉,这些都是恐惧。

罪咎,比如自责,责备自己做得不够好。即便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对于一个罪咎的人来讲,“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还有没做到的,你本来可以做到的,你还是不够努力,你还是能力不够,你的心还是不够纯净,你的状态不够好,你不是真的理解……”这些话都是自责内疚,觉得自己不够好。

再比如抱怨,把自己当作一个受害者,“当初妈妈竟然那样对我,让我此刻的生活困难重重,我遇到一个多么不好的丈夫(妻子),一个多么顽劣的孩子,带给我地狱般的生活……”这些就是罪咎,是受害者模式。

控制,掌控,比如“就得那样才行,孩子不上学怎么行?那绝对不可以,作为一个孩子最起码应该怎样,他必須怎样。我必须怎样,别人必须怎样,这事情就应该怎么样”等等,有无数这样的规条。

这三个“间谍”经常联手合作、里应外合,把我们搞得一片混乱,不知不觉内在交通就瘫痪了。让我们不知所以,只是感到难受、委屈和无力。其实这些背后都是信念。

怎么转化呢?

控制。对控制的转化就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什么是我的最佳利益,我不知道事情怎样是最好的进展,我什么都不知道,我的知道都是基于过去有限的经验,我不了解全局,我不知道下一刻的转机、改变、发生是什么,我不知道。当你心甘情愿地说出“我不知道”,由衷地认识到自己真的不知道的时候,控制这个枷锁就消解了。

罪咎。转化罪咎,就是“如果我有罪,那么所有人都有罪。我爱我自己,所以我宽恕所有人”。如果我去定罪,没有清白的人;如果我去宽恕,没有有罪的人,没有不够好的人。基于爱,让所有的罪咎烟消云散。升起爱心,就没有了罪。

恐惧。恐惧和控制是紧紧相连的。恐惧意味着“我知道什么是坏的,我知道什么是好的,我知道什么是必须的,我知道怎样才能活下去,怎样才能平安”。这些都是恐惧背后的信念。在一个人懂得自我反思之前,他就像锁在铁桶里的一只鹅,四处撞头,越撞越努力,越努力越痛,越痛越怕,最后就沮丧害怕。

如果我不喜欢自己的感受,我宁愿我相信的是错的。如果一个信念让我感到不安,那么它肯定是错的,我愿意去看到另一种可能。我追寻另一种看待的眼光,能够让我平安、自由的眼光,能够让我感到自己是爱、自己也被爱的眼光。

如何停下脑中那些负面想法?

消极的想法会影响脑部的活动,导致个人解决问题和自我保护的能力降低,最终还有可能会引发心理疾病和身体上的健康问题。如何消除这些负面想法呢?

树立自身信念:忽略外部压力,关注自己的人生和境遇。

不要纠结于负面情绪:每个人都有权利快乐,不要对消极的事物耿耿于怀,这会很有帮助。

积极地思考,迎接积极的话语、人和事:但也没必要憋住负面情绪,以免演化成恨意和不屑。应该和信任的人分享感受。

当感觉脆弱或愤怒时,可以尝试做些平静的身心运动,比如瑜伽、普拉提等。

猜你喜欢
有罪眼光间谍
他们就是“有罪”
谁是间谍?
回到规范分析:克隆人行为是否有罪的方法论审视
心态决定眼光
我是间谍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
想着孩子的眼光
间谍混进来了
应验吧
终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