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定向导学模式下小学英语中高段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2019-07-11 05:46杨冰玉
新课程·小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

杨冰玉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应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对于刚接触英语课外阅读不久的中高段学生来说,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自主阅读。对此,由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方法指导、阅读习惯培养入手,谈谈在定向导学的模式下小学中高段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中高段;课外阅读;定向导学模式

课外阅读是拓展英语学习广度的一种方式,也是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对于接触英语课外阅读不久的学生来说,为了其阅读的有效性,教师不能完全放任他们自由阅读,而要给予“定向导学模式”的阅读指导。

定向导学模式,即在阅读前,教师有明确的读法指导,借助导学单明确阅读任务,学生按照相应的要求及阅读策略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这种模式超越低段教师手把手扶着学生读词句,又不像高段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这样的“扶—帮—放”的过程能更有力地促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一、选择分阶读物,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针对小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高趣味—低难度”(high interest& low level)的标准。对比英语绘本、中英对照读物,分阶读物显得更为适合初步进行阅读的学生。分阶读物是以“图画+故事”为主的课外阅读书籍。它按照孩子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编写,依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划定级别,从每页一句话到一段话到更长的篇幅,从以图画为主,到以文字为主,循序渐进,适合英语阅读入门的学生拾级而上。对于分级阅读读本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攀登英语阅读系列》更适合学习PEP教材的学生,也适合教师使用定向导学的模式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除了集中指导统一使用的阅读材料外,《牛津阅读树》、I can read、《培生儿童英语分级阅读》也非常适合作为辅助课外阅读教材。

二、借助导学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导学单是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导”为辅,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的学习活动单,往往有“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任务设置。在导学单中,阅读前的任务设置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阅读中的任务设置,能使学生对故事进行多层次阅读,并训练阅读技巧和策略,培养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阅读后的活动环节,有巩固、拓展的作用。通过“导学单”,学生能积极投入课外阅读,从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学习的探究者和创造者。

1.阅读前,预设问题,把薄薄的故事书读出意味来

初阶读物以图画为主,配以简单的文字,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阅读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封面、插图,展开想象,猜猜故事的发展,也可以设置自己想从文本中获取的信息问题,然后带着自己的问题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攀登英语分级阅读第二级》Ken has a Secret中,封面上Ken在嘴边用左手对着小鸟摆出了“嘘”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Ken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学生根据导学单中阅读前的問题,在一幅幅连续的画面中寻找故事,通过画面之间的关系推测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停地挑战自己的预测能力,修正自己的猜测,极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读图能力。

2.阅读中,运用阅读策略,把故事读深读透

(1)初读故事,跨越障碍,理解大意

分阶阅读初级阶段,故事难度虽小,但还是有一些生词和新句式。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阅读的关键是了解文章的内容、故事的情节。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整体阅读领悟的技巧。阅读中,不影响理解的生词可以暂且跳过,也可以根据图片内容、上下文的线索去猜测词义,如果猜测不出来再去查字典,这样对单词的记忆更深刻,同时也能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2)细读故事,通过阅读获取文本具体信息或细节性信息

当学生了解故事大意后,就需要进一步细读故事。其中包括细读文字与细读图片。细读文字,利用关键词画出故事的关键信息,抓住细节,把故事读细读透;细读图片,观察图片的细微之处以及前后图片的关联,联系文字,读出故事中隐含的趣味和故事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如Rabbits Run,Run,Run中,通过文字,我们发现兔子奔跑不为了大头菜(radish),也不为了胡萝卜(carrot),而是为了山上的一朵玫瑰(rose)。然而文字结束,图片却没有,通过仔细读图,才知晓原来故事是一则关于鞋子的广告。细读故事,捕捉文本和图片细节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促进思维的发展。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阅读、获取文本信息的过程,是更好地把握故事整体脉络的过程,也为阅读后的复述故事环节起了铺垫作用。

(3)听读故事,图、文、音同步

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有多感官的刺激去提高学习效果。借助图文进行学习,是通过视觉感官在发挥作用,听配套CD,是利用听觉感官来学习,这不仅促进了学生掌握并巩固英语中的“形—音”对应规则,更加强并提高了孩子的Phonics拼读技能。边看书边听录音,到以朗读的方式展示故事,这个过程促使学生充分地练习朗读,把语言的节奏韵律、故事的趣味生动形象地传递给他人。如I am Going to the Sun中,讲述了一个孩子以各种方式去寻找太阳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出孩子愉快又兴奋的心情,要引导学生模仿录音,揣摩故事中孩子的心情,将这种情绪表达出来。

3.阅读后,设置个性化学习活动,内化语言运用

(1)根据故事的细节性信息或关键词,复述故事

读后环节首先要培养学生在图片、关键词、关键句或思维导图等的提示下进行概括复述的能力,从而内化语言,提高语言的整合能力及输出能力。复述时要抓住关键词以及关键信息,可以将原文的句子进行压缩或转换。对于刚开始进行阅读的学生来说,尝试故事复述有一定难度,因此不一定要完整地复述一个故事,可以复述喜欢的一个片段或场景,经过一定阅读量以及口语表达的积累,慢慢完成一个完整故事的复述。

(2)分享感受,创编故事

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之外,教师还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发现故事的多元意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及创作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导学单和孩子就所读的故事进行讨论。

在导学单的设计上,可以设置一些主观性的问题:故事中哪个人物角色是你(不)喜欢的,为什么?故事的发展和你预期的一样吗?尝试让孩子谈谈就某册图画书对他的启发,或者就某册图画书的情节安排,人物设计等给出一些不同的建议和评论。如孩子读了故事I Want to Move之后,可以鼓励孩子用故事中的小兔子Tom这个角色来改变故事或续编故事,想象小兔子Tom还会去哪里,她会喜欢住在那里吗?让故事情节更为多元有趣。

三、利用阅读记录卡,延续学生课外阅读的持续性

阅读记录卡是学生课外阅读过程的记录,是促进学生课外读、写、理解、创造、积累的一种手段。记录卡大致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读者:姓名、阅读日期和阅读时长;第二部分介绍读物:读物名称、作者姓名和读物类别;第三部分是阅读收获:主要内容、阅读中认识的新字词、关键词句、精彩的表达方式、阅读理解和感受等,随着学生阅读水平、思维能力和书写表达能力的提高,尝试编写或改写读物内容,写一写阅读评论;第四个板块是自我评价。

学生在制作使用阅读记录卡的过程中,不仅扩大了词汇量,还逐渐掌握各种阅读策略,更是培养提高了分析归纳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最终促进自主性阅读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教师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有效加深英语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理解力、概括力、欣赏力、创造力等多重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爱春.浅谈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J].英语教师,2015(15).

[2]殷蓉蓉.課内课外有效融合,探索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上),2016(6).

[3]张文华.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活动设计[J].基础英语教育,2015(2).

[4]倪恩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理性突围[J].江苏教育,2014(7).

[5]李莉.教师指导下的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2009(4).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浅探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