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结构、关注对比、理解本质

2019-07-11 05:46李霞
新课程·小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交换律方框分配律

李霞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将《运算律》这一内容安排在四年级教学。本单元教学目标是在学生掌握基本运算顺序的前提下,学习加法、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这五种基本运算定律,其目的是让学生能更简便、更准确地进行计算,同时也为后续进行小数、分数的计算打下基础。

然而,从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运用单个知识时“游刃有余”,学习的准确率非常高;但是五个运算律都学习之后,很多学生出现了“东拼西凑”“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所以,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理与疏通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片段一:借助“式图”,在探讨中疏理运算顺序

教师出示下面的“式图”,先让学生观察,再说说它的运算顺序。

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课件演示生1方法)

师:假如黑色方框表示“225÷3”呢?

生: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或者除乘可以一起计算,最后算加法。

师:如果白色方框表示(20+5)呢?

生: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你能把四则运算顺序完整地说一说吗?你觉得下面同学的运算正确吗?

教学思考: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内容就是四则运算。该内容学生掌握比较好,所以我们就设计了用“式图”说运算规则的开放性的题目,目的是带出计算法则。学生讨论積极,参与性特别高。

教学片段二:变化“式图”,在破与立中复习运算律

(一)复习整理交换律

观察算式说想法。

1.辨别说理由。

师:你觉得这样计算正确吗?为什么?

生1:图2把白色和灰色的乘积看作一个整体,(课件出示一方框盖住白色和灰色方框)那么黑色加这一方框就等于这一方框加黑色了。

生2:图2是运用加法交换律a+b=b+a

师:a、b表示什么?

生1:a、b可以表示两个数相加,也可以表示是两个算式之和。

生2:只要将加号的左边与右边交换,结果都相等。

师:那图3你觉得正确吗?

生1:图3是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根据乘法交换率a×b=b×a,所以我觉得也是正确的。

生2:我觉得和加法交换律一样,a、b也可以表示是两个算式,只要将乘号左边与右边交换,结果都不变。

2.两个数相加或相乘可以交换位置,那么三个、四个呢?说说你对加法交换律或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教学思考:加法、乘法交换律相对比较简单,图2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交换位置不只是两个数交换,也可以将算式中某一部分看作一个整体进行交换,深化了交换的意义;图3是让学生明白并不一定整个算式一起运用运算律,算式中的某一部分也是可以运用运算律的。最后通过追问,让学生明白只要是加号、乘号连接,都可以左右交换这些数(算式)而结果不变。这样的开放的教学设计,基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学生的思考空间大,学习的水平自然就提高。

(二)复习整理结合律

师:这样计算有可能相等吗?为什么?同桌交流,举例说明。

生1:我认为不正确,因为乘法和加法是不能互相代替的。

生2:我认为也有正确的可能,假如当图4的白色和灰色都表示2,那么这样计算就是正确的。

生3:图5中如果黑色和白色表示2,灰色表示1,这样计算也是正确的。

生4:但是,如果填入其他数字就不行了。

师:同学们表述得非常好,也就是说这样的算式不确定。那么,你觉得如何改变题目,这样计算就能保证是正确的呢?

生:将图4的乘号改成加号,图5的加号改成乘号。如此,图4是运用了加法结合律(a+b)+c=a+(b+c),图5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a×b)×c=a×(b×c)。这样就能保证是正确的了。

教学思考:学生通过举例验证计算的正确性,是对思维的一种反思与提升,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辨析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思维的严密性。让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将知识互相转化与融合,体现了数学知识间的贯通性。让学生通过改题,则是对运算律特征的深入理解。

(三)复习整理乘法分配律

师:这样计算又是否正确呢?

由于有了上面的经验,学生不会马上表述想法,纷纷开始验证。

生1:当这三个数都是1的时候,这样计算是正确的。

生2:当黑色和白色表示2,灰色表示1的时候,也是正确的。

……

生4:无论黑色和白色表示什么数,只要灰色表示1,就是正确的。

(课件出示灰色表示1)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黑色可以看作乘以1,那么黑色乘以1加白色乘以1,就等于黑色加白色的和乘以1。

师:如果灰色表示2、3、4…任意一个数呢?它们有没有要等的可能?

(生进入讨论阶段)

生1:只要黑色中能拆出几个灰色,就可以这样计算。如:10+7×5=2×5+7×5。

生2:我同意他的想法,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表示a×c+b×c=(a+b)×c。

教学思考:如果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关注习得,那么,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的是对比、辨析与创造。上面的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学生具体的数字,而是给了一个“模式”题,让学生在不断举例中验证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在行与不行中“奔跑”,这样的复习不是简单的梳理,是梳理后的再梳理,是对学习知识的“再造”,是对学习能力的一次新提高,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总结促使学生思维不断得到提升,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片段三:式图互通,分类辨析中再构知识

教师出示六个算式,先让学生观察,再给它们分分类。

①50 + 25 × 4 ②(50 + 25) × 4

③4 × (25 + 50) ④4 + 25 + 50

⑤50 × (25 × 4) ⑥(50 × 25) × 4

1.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如何计算?

(1)理解任何算式都可以运用四则运算进行计算。

(2)根据算式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

2.上面不能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的算式,你能不能改变题目,使它们也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3.想一想:算式“50+25×4”不改变题目,能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呢?

教学思考:习题设计题组化,可以提高习题的使用效率,要让学生在解答中触摸到习题变化的“脉搏”,直观感受变化带给学生思维的直接触动。具体来说,通过让学生“改”题目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同时也避免了以前学生因为数字的欺骗而盲目地凑整去运用运算律;这样的习题,还打通了算式之间、运算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互通的;更为绝妙的是学生对这种创造题目的解答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思维的水平层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本课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立足梳理、关注对比、理解本质,具体教学中以结构为原点,以知识串通为要件,以开放建构为手段,让学生在破与立、个别与一般、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中强化了运算律的本质属性,发挥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猜你喜欢
交换律方框分配律
填方框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方框里的数字
方框里填数
高远处立意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高观点立意 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苏教版四下《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填方框
除法中有“分配律”吗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