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画筹款 支援抗战
——何香凝先生和她的花卉图

2019-07-12 09:17闫立群
文物天地 2019年6期
关键词:何香凝何先生孙中山

文/闫立群

何香凝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受人敬仰的杰出女性,她不但是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成就卓著并享誉海内外的女画家,邓颖超赞誉何香凝“不仅是一位女革命家,而且是一位画家,有高超的艺术才能”。

何香凝(1878-1972)出生于香港一个大地产商家庭,祖籍广东(今广州市芳村区)南海人,原名谏,又名瑞谏,号双清楼主。何香凝先生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民革主要的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支持者,也是新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何先生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廖仲恺烈士的革命伴侣。早年先生曾在日本随同孙中山先生从事辛亥革命,1924年前后,她和丈夫廖仲恺坚决支持孙中山先生,并协助孙中山先生制定“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改组国民党,促成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何先生坚决维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毅然辞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一切职务,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何先生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卖国、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策,全身心致力于抗日民主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何先生号召和团结国民党内的民主力量,组织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响应中共中央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而特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何先生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60年,何先生82岁高龄时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这是全国美术界对先生绘画大师地位的充分肯定。先生常以诗和画热情歌颂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一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何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何香凝先生是我国最早以美术为革命服务的先驱者,一生的艺术活动与中国革命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一开始步入画坛,她就为了革命的需要而拿起画笔。其子廖承志叙述母亲学画的经历是这样说的,“我妈妈学画的问题是由当时孙中山提出的。孙中山要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需要起义的军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等等,因而需要有人搞图案,把它画出来。我母亲为此进了日本东京上野的美术学校;同时我父亲也怂恿她好好去学绘画,她就真正地……画起画来了。”何先生1909年4月入学开始学习绘画,1911年春顺利毕业。后来武装起义时所用的军旗、符号、告示和军用票图案等都是由先生亲自设计完成的。先生能诗、工书,擅山水、花鸟、禽兽、松梅菊,笔致圆浑质朴,尤工狮、虎、鹿、鹤等动物画,意态生动逼真。先生的画讲究立意,常借松、梅、狮、虎及山川景物等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抒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歌颂祖国和人民的雄姿劲节,先生充满斗争之意的绘画和题诗不仅记录着20世纪初叶以来时局的风云变幻,更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也是先生70年革命生涯和高尚品德及人格的生动写照。先生的绘画作品造诣高深,是中华民族画苑中的瑰宝。代表作品有《雄狮》《寒梅》《高松图》等。出版的著作有《回忆孙中山和廖仲恺》《何香凝诗画集》《双清文集》。

何香凝先生的绘画可分为三个时期:从1909年初学绘画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10年间,是先生美术生涯的早期。这时期对先生影响最深的是日本画家田中赖章。先生除画人物外,还涉猎各个领域,尤其喜爱画狮、画虎,并以画寄情。由于先生学画刻苦认真,画技提高得很快,不仅掌握了东方绘画的传统笔墨,还学习了西洋画的明暗透视技法,在以后的十余年间,她的创作一直带有浓郁的日本画风格。

图一 何香凝 1932年作 花卉图

20世纪20年代初到抗战胜利的20多年,是先生美术生涯的中期。这时她留下了不屈不挠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痕迹,20年代初孙中山先生讨平桂系军阀陆荣廷时,何先生曾以广州“女界出征军人慰劳会”总干事的名义,作画义卖以充军实;1928年初在南京拜谒过即将竣工的中山陵后,即同陈树人、经亨颐合作绘了一幅《松竹梅——岁寒三友图》,以表达他们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而不与南京政府同流合污的决心,并辞去了国民党内的一切职务。1929年秋,为了给“仲恺农工学校筹款”和宣扬祖国优秀文化,先生曾携带自己的画作到南洋马来亚、菲律宾等地出售,并一度漂泊到法国客居巴黎郊外约两年时间,期间以写画自遣。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先生马上归国投身于抗日救亡斗争,她先是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主办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将历年所作画件悉数变价出售,“鬻所写画,得钱在上海设立短期妇女救护班……以培养战时救护人才,为抗日救伤服务”;后又扶病抵南京,与经亨颐等合办“书画会”,以“义卖画展得款捐赠给抗日义勇军将士”。在抗战的年代里,先生一方面以画“寒冬开花、傲雪芬芳”的植物,来“排遣胸中愤气”,“表示在蒋介石政府的凛冽寒风下抗拒不屈”之志节,另一方面则通过画松、梅、菊、竹等之傲霜斗雪,来颂扬在南京政府白色恐怖下坚持正义斗争的革命者,以及在日寇入侵面前奋勇抗战之爱国者。何先生这一时期的另一绘画主题是描画祖国的大好河山,以此来表达自己痛惜山河破碎的真挚爱国情怀。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抗日战争胜利到70年代初这20多年间,是何香凝美术生涯的后期。这是祖国由黑暗走向光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她作为国家领导人之一在五星红旗下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期,这时的画风一改过去的悲愤,而变为豪放硬朗。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何先生积极支持建立保卫中国同盟,为给八路军、新四军募捐筹款,曾把自己大部分的绘画作品出售给海外华侨,并积极向华侨宣传抗战。先生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国内现存数量不多,吉林省博物院有幸收藏先生的两幅花卉作品。

一幅是何先生作于1932年的《花卉图》(图一)。这是一件源于生活、以传统笔法为主、以个人性情表现为之、融中西绘画为一体的艺术佳作。作品取势奇特,构图新颖,技法不拘绳墨,不落俗套,借用西画技法,但又不刻意追求西画的表现手法,色彩清淡明亮,雅逸鲜明,意境生动,整个画面给人以清新、开朗、明快和生机勃勃的美感。图中描写茂密繁盛的绿梅、芍药、天竺花交错有致而层次分明;细节清晰且耐人寻味。花卉枝干的转折交错,以直线为主,表现出一种铮铮铁骨、奋发向上之势;树叶用双勾画法,以青黄相间敷色,展现其苍郁繁茂。整体及局部的聚散,主从、虚实、对比、照应皆相得益彰,境界清灵而有气势,洋溢着无限情趣和韵味,真可谓大师无闲笔,草木皆生情。

图二 何香凝 1934年作 墨梅图

另一幅是何先生作于1934年的《墨梅图》(图二)。此时何先生虽已56岁,但精力却十分旺盛,每天写梅画菊,从不间断,先生以高昂的革命热情投入到绘画创作的收获季节。从其绘画的题材上看,虽也画些狮子老虎,但更多的是画百岁长青的松树、冷而弥香的梅花和傲雪挺立的菊枝,这时的画风已完全脱离了早期所画菊花的风格,作品也逐渐由关注色彩、渲染而转变为以素朴淡墨相尚,常以笔锋墨韵来表现“岁寒三友”的高尚品格,并以此象征自己不与反动派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勉励自己保持纯洁无瑕的品格。此时先生把积郁胸中的愤懑倾注于笔端,画面上充满悲哀、激越之情。何先生的绘画,多描绘有象征意义的题材,并赋予其新的生命,这是她70年艺术创作上的最大特点。陈毅称颂何先生的画“画树重高洁,画花喜独步;大师撮其神,一纸皆留住。绘画如其人,方向毫不误。画高寿亦高,但祝两繁富。”不同的艺术形象,皆取其神韵,又有所寄托。此幅以苍劲笔触描绘的《墨梅图》,应该说是何香凝先生的一幅精品佳作。整幅画作中的梅花,不饰纤粉象征纯洁;枝干挺拔,象征坚贞,这也正是何先生崇高品格的一个写照。

从她1909年留学日本学习绘画起,至1970年病逝前两年止,何香凝先生艺术创作的一生,一直将美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连在一起,把手中的画笔当作从事革命斗争的武器,先生的画作充满着斗争的激情,洋溢着浩然的正气,堪称革命的“史画”,其笔下的寒梅,如她坚挺直立投入革命斗争的身影,先生不仅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宝库增添了不少绘画佳作与珍品,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她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坚定顽强、不屈不挠、多姿多彩的战斗生涯。何香凝先生是近代中国最早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女中豪杰,也是美术界享有崇高声誉和地位的绘画大师,先生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景仰,先生的画作也将流芳千秋。

猜你喜欢
何香凝何先生孙中山
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何宅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何香凝
守号6年七星彩 2元秒变500万
爸爸画1440幅漫画帮女儿学成语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双核当四核卖销售商称“拿错了”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