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新路径

2019-07-12 09:40王永哲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39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生信息

王永哲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在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也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然而在互联网朝着可移动化、便携化、智能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是大学生了解世界的主要窗口。这一变革,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当下,高校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新媒体这一重要背景,深刻认识高校思政教育的深远意义,探索新媒体视域下思政教育新路径,开拓新局面,全方位践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命。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深远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由此可见,高校思政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从国家层面来看,高校思政教育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支柱,有利于培养出能够勇担时代重任、践行历史使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基。从社会层面来看,高校思政教育根据社会发展变革,积极调整教育方针,顺应时代趋势,探索新路径,有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品质人才。就个人发展来看,高校思政教育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作用,为个人提供未来生活和发展的思想指引。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

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大学生课程紧张、活动密集等因素限制着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更重要的是能够顺应互联网发展的历史特点,走出课堂,构建全方位多样化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其中,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这一契机。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使得信息传输更为便捷、精准、个性化,从而突破了思政课堂中的大范围教学,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学校跟踪监督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思想观念提供了可能。同时,思政教师借助新媒体平台,可以和学生实现良性互动,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和相关信息的传输和反馈渠道更为多元,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真正做到入耳入心。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红利。技术为教育赋能,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但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风险,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挑战。

(一)信息海量、信息飞沫化

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充斥在海量的信息当中,而在“人人都可以有麦克风”的新媒体平台上尤为如此。然而,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信息爆炸时代,人们所接触到的信息数量已经超过了人们能够处理信息的数量,这进一步带来了信息的飞沫化。有时候,传播者认为自己已经将信息传送出去,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被接收到或者注意到,就像飞沫一样蒸发了。而这一点,正是如今摆在高校思政教育者面前的难题。学校或者教师为学生精心准备了思政教育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学习,甚至是实践课题,但是学生的注意力早已淹没在各种各样的信息当中,并没有真正接受到这一教育。

(二)信息进入门槛低、监督力度弱

新媒体时代,信息进入门槛很低,而相关监督较为滞后,导致谣言滋生、不良信息泛滥。而不少大学生刚刚脱离高中的封闭环境步入大学,很容易被这些不良信息诱导。甚至有些信息以思想自由、释放个性等说辞鼓吹大学生脱离学校“束缚”,追求所谓的独立与个性。而其根本目的无疑是夺人眼球、吸引流量。但因为大学生群体普遍辨别力有限,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形成过程中,容易被这些不良信息牵着鼻子走,给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增加了困难。高校以及思政教师需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排除不良信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干扰,让学生能够真正从内心认识到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并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三)思政教育教师教学主导性下降

新媒体作为新型媒体,去中心化的趋势明显,信息获取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在高校课堂中运用新媒体,能够极大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在思政观点辩论的教学模式中,思政教师通过提出论点,引导学生运用新媒体渠道获取相关思政论据并加以讨论。然而在信息的采集及运用过程当中,学生选择的自由性增加,老师的主导性相对下降。这虽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思政教育课堂与其他专业性知识教育有所差别,老师和学生所处的地位不同,认识不同,常常导致学生在收集新媒体信息的过程中存在片面收集、不加辨别地使用等问题。

(四)思政教育教师媒介素养有限

如今,高校思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思政教师媒介素养有限。1992 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下了如下定义: 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的媒介素养有限主要体现在对新媒体信息的理解、选择、评价和利用能力有限,新媒体运营偏低,导致高校思政课堂存在灌输式教学、单一模式教学的弊端,无法有效适应时代发展。

四、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新路径

(一)着眼大局、构建体系

高校新媒体思政工作应有策略、有针对性地制定思政教育目标、体系以及相应的制度。从大局出发,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布局,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学校应该起到引领的作用,把握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对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思政信息进行审核和监督,提高内容质量。同时,应该大力通过网络推广等形式,和高校其他媒体平台实现联动,全方位多角度地渗透思政教育,加强教育力度,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干扰。

(二)培养人才、精准发力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者普遍缺乏新媒体运营经验,培养相关人才成为当务之急。高校应该着力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思政教育理论水平强、具有高媒介素养的新媒体运营队伍。在实施层面,高校应尽力打破学科壁垒,为各院系老师搭建平等自由沟通的平台,从各个院系中抽调相关老师,或者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培训,从而实现高校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思政教育工作与新媒体的结合助力。

(三)增加温度、提升力度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利用新媒体呈现有温度地说、有温度地讲,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学会顺应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视角去阐发和解释思政理论,争取将思政教育做到“入耳入心”。目前,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改变传统模式,从说教、灌输式教育变为引导式、讲故事式,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另外,高校思政教育应更加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检验思政理论知识,把思政教育和思政学习变为双向的互动过程,而非单一的教学,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和力度。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生信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