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阅卷后的教学反思

2019-07-12 16:38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等高线读图答题

第六师五家渠高级中学 浙江 绍兴 831300

2019年高考结束以后,本人有幸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科目的高考阅卷工作,分担了36题第(1)和第(3)的阅卷任务,这两题满分12分,平均分4.89分,面对一份份答非所问、逻辑不清的试卷,笔者也在反思,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呢?结合阅卷的体会,就高中地理图文信息获取提出几点建议。

试题内容略

一、阅卷中发现此处学生出现的问题

(一)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能力不足。36题第(1)问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试题提供的文字材料、地形图准确有效地获取显性的信息和隐形的信息。

(1)对地形特点描述:地势高、海拔高、多山;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宾川县总体地势较高,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东北部多在3000米以上,等高线凸向高值的地区为河谷地带。对地形图的判读不到位,地形类型描述不全面,导致失分严重——分布在洱海附近、分布在平原周围,出现错误的原因:

第一,没有注意图中县界线与图示范围,第二,没有结合等高线的数值和疏密来答题,等高线稀疏与等高线的数值大小混为一谈,没有将这两个信息综合分析,因此出现了平原之类的答案;对于耕地数量特点,少部分学生没有作答,可能是没有看完整问题,也有部分学生给出的结果是耕地面积大,是因为学生审题不清,只关注了视觉上面积的大小,没有考虑比例尺大小。

(二)地理综合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能够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1]。第(3)问明确指出从气候角度分析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的原因,考察气候条件对水果种植业发展的影响,此处学生出现的问题:

第一、学生答了引水、地形、土壤、市场、等其他条件,把引水条件理解成降水条件,属于概念混淆,其他条件是属于审题错误;第二、学生只答了气候干热,而气候条件可以从热量、光照、昼夜温差、降水等方面思考。本题的得分点有三个:热量、光照、昼夜温差,光照和昼夜温差大两个条件很容易被忽略,可见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结构不太完善;第三、题目明确要求分析气候原因,旨在考查考生对气候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掌握及分析能力,需要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与气候相关的知识分析和综合地理逻辑思维来分析热量、光照、昼夜温差条件好的原因,区域图中给出了经纬线,由此确定纬度低、全年气温高,热量条件适宜;图中给出了等高线,通过等高线的数值确定海拔高,光照强,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品质高。大部分学生只答了有利条件,原因分析的不太到位。

二、教学改进的方向

(一)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掌握了读图的基本程序,便可以有序、有目的地阅读地图,为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奠定基础。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强调读图步骤:(1)读图名,图名呈现地图内容;(2)读图例,熟悉图例,初步完成对地图符号的形象记忆[2];(3)要教会学生分析图表,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对信息的分析、重组,归纳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并揭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要素,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析图技巧,适当设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可以用同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抽象地图具体化,将图表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平面图转化为剖面图会更直观。学生在读图时,只停留在地图所呈现的知识层面上,缺乏对地图中的地理事物进行整体联系,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述在题目中获取到的隐性信息,展现学生思维过程,及时发现学生信息盲区和逻辑思维导向问题,教师及时的引导和评价,可以高效培养学生获取隐性地理信息的能力[3]。

(二)题目解读能力培养。图文信息转换是地理高考命题的基本方法,也是对地理核心素养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和“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4]。每一组高考题所提供的文字材料都是精选的,一定要对背景材料仔细阅读,提取有效地理信息。

第一、培养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标志或画线的习惯。文字材料在审题时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将获取的信息与图示图表信息、设问综合分析,才能抓住答题的关键[5]。

第二、从设问中获取信息。抓住设问的关键词,设问明确了试题要求和知识的考查角度,了解问的问题是什么,同时抓住指令词,如“分析”、“描述”、“评价”等,以此来确定作答方式、答题详略程度。如2019年36题(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从“气候的角度”为限定词,“分析”就要求说明原因。

(三)构建思维导图。图文转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练习制作思维导图。从高一开始,培养学生将一节的知识用线条、箭头、关键词等串联起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二的学生可以制作章节的思维导图,知识的整合能力进一步提高;高三的学生在建立知识之间的思维导图,增强的综合思维能力、对知识的整合能力[6]。思维导图既可以从全局进行把握知识框架,又可以细化重点[7],学生在答题时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和情境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做到精准答题。

猜你喜欢
等高线读图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地形图的阅读
一种基于Fréchet距离的断裂等高线内插算法
读图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测试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