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息态fMRI在脑功能皮质定位及脑功能重塑中的应用分析

2019-07-12 01:53牟怡平
中外医疗 2019年4期

牟怡平

[摘要] 目的 探讨静息态fMRI在脑功能皮质定位及脑功能重塑的应用方式。 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8例主侧板球脑胶质瘤手术及22例全臂丛根性撕脱患者作为实践对象,利用正常人群与全臂丛撕脱患者作对照。患者在2016年12月—2018年2月入院就诊或者检查。利用fMRI对患者进行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L-fMRI敏感度为50%(χ2=1.01,P>0.05)。R-fNRI敏感度为60%(χ2=3.42,P<0.05)。L-fMRI特异性为72.7%(χ2=4.12,P<0.05)。R-fMRI特异性为90.9%(χ2=1.02,P>0.05)。B组、正常人群扫描结果显示,B组患者右手测运动区域连接系数为(0.254±0.061),指标明显低于左侧系数。并且B组患者整体系数低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fMRI及DTI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语言皮质功能检测敏感度不足,但是能够对全臂丛根性撕脱患者脑皮质重塑过程进行监测。

[关键词] fMRI;脑功能皮质定位;脑功能重塑

[中图分类号] R445.2;R7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2(a)-002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resting fMRI in brain function cortex localization and brain function remodeling. Methods 18 patients with primary glomerular glioma surgery and 22 patients with total brachial plexus avulsion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The normal population and the patients with total brachial plexus avulsion were used as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6 to February 2018. Patients were examined using fMRI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fMRI sensitivity was 50%(χ2=1.01, P>0.05). The R-fNRI sensitivity was 60%(χ2=3.42, P<0.05). The specificity of L-fMRI was 72.7%(χ2=4.12, P<0.05). The specificity of R-fMRI was 90.9%(χ2=1.02, P>0.05). The results of group B and normal population showed that the connection coefficient of right-hand exercise area in group B was (0.254±0.061), and the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left side coefficient. And the overall coefficient of patients in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popul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more obvious(P<0.05). Conclusion fMRI and DTI are not sensitive enough to detect cort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glioma surgery, but can monitor the process of cortical remodeling in patients with total brachial root avulsion.

[Key words] fMRI; Brain functional cortex localization; Brain function remodeling

全臂叢根性撕脱伤是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性疾病,临床上一般应用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进行修复。临床发现,术后早期患手需要健侧耸肩动作配合才能运动,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患者才能够摆脱耸肩而自主控制患手活动。这些特殊现象的是周围神经再生以及脑自我重塑的过程。但目前对大脑是如何完成这种重组变化及C7神经是如何进行修复生长的过程尚不清楚,而且目前临床尚没有良好的影像技术能够客观的判断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情况。fMRI及DTI属分子影像学技术,能够对大脑功能区进行无创定位,并显示神经纤维的细微结构及其走形轨迹。将两种技术联合应用能够达到理想的监测效果。该次研究将该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纳入的18例主侧板球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及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作为实践对象,人数总计40例,以下为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纳入的18例主侧板球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命名A组,22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命名B组,A组患者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12例、6例,患者年龄段在25~48岁间,平均年龄为(36±2.45)岁。患者为首次手术,病灶蔓延至颞叶5例,额叶13例。15例患者患病后出现癫痫症状,12例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头痛,2例患者出现失语问题。患者并未出现严重脑部水肿,或者颅内压强增加。B组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12例、10例,患者年龄在25~51岁间,平均年龄为(34±4.12)岁。患者致病伤害为车祸。正常人群一般资料与B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该次实践的所有患者均同意,并经过相关协会审批。

1.2  方法

A组患者术前1 d应用R-fMRI检测,若患者为低级别胶质瘤,需应用T2W1快速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方式进行扫描。若为高级胶质瘤患者需应用T2W1增强导航序列扫描。患者利用R-fMEI及L-fMRI扫描。扫描过程中患者需双目紧闭,保障清醒的头脑,在扫描过程中根据医生指令行事。扫描层后设定为4.0 mm,TR设定为2 000 s,TE设定为35 ms,矩阵设定为64*64。

B组患者车祸后及第7个月分别行2次扫描,利用TIWI平扫导航序列进行检测,TR=1 900 ms,TE为2.93 ms。R-fMRI扫描层厚为4.0 mm,TR为2 000 ms,TE为35 ms,矩阵设定为64*64.患者在扫描过程中需双眼紧闭,保障头脑清醒。患者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利用海绵垫保障头部制动,保障不同扫描方式的图像结构一致[1]。

B组患者C7神经根位移治疗方式:B组患者将侧根部切口后将臂丛神经显露,明确C7后,远端游离至前后股,并测量健侧C7神经根自椎间孔至C7前后股远端距离。将胸锁乳突肌及前斜角肌间隙分离,测量健侧颈根至患侧上干及下干的损伤距离。将踝关节外侧至腘窝中点行切割,将双侧腓肠神经分为三步电缆式编织,接连健侧C7前股及患侧下干,健侧C7及后股上干。接连腓肠神经至颈前皮下隧道,突出胸锁乳突肌间隙[2]。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扫描后的R-fMRI及L-fMRI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对参数结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利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利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患者扫描结果分析

L-fMRI敏感度为50%,R-fNRI敏感度为60%。L-fMRI特异性为72.7%,R-fMRI特异性为90.9%,见表1。

2.2  B组、正常人群扫描结果

B组患者右手测运动区域连接系数为(0.254±0.061),指标明显低于左侧系数。并且B组患者整体系数低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神经自椎间孔出现撕脱问题,只能利用位移正常神经将损伤神经修复,因此,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手术难度较大,手术结果无法确定。传统手术方式利用膈神经位移修复方式修复肌皮神经,副神经经过移动后将肩胛神经修复。健侧C7位移后修复正中神经[3]。而肋间神经在位移后修复桡神经,将患者外展、屈伸等相关功能恢复。手术过程较为复杂,一般需要2~3个阶段才能完成,患者健侧C7神经根、膈神经等神经一般会出现麻木及呼吸功能问题,患者耸肩会受到限制,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若患者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可能会伴随膈神经及副神经损伤,动力神经在选取方面具有困难性[4]。全身多处切口使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成为医学难题[5-8]。

该次实践结果显示,fMRI敏感度为50%,R-fNRI敏感度为60%。L-fMRI特异性为72.7%,R-fMRI特异性为90.9%。结果显示R-fMRI特异性较高,但是敏感度低,临床实践过程中无法独立应用R-fMRI对语言皮质进行功能定位。L-fMRI检测后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人数分别为2例、8例、3例、2例。R-fMRI检测后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人数分别为3例、10例、1例、2例。

孙天胜等[9]研究人员对1例全臂丛神经性撕脱伤患者行神经根回植术干预,经过2年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左侧、右侧运动神经功能系数为(0.483±0.124)、(0.508±0.112),fMRI敏感度为42%,R-fNRI敏感度为56%。L-fMRI特异性为58.7%,R-fMRI特异性为80.5%。对比来看,该研究中观察手运动区及辅助运动区连接系数可知,B组患者左侧、右侧运动神经功能系数为(0.421±0.074)、(0.254±0.061)。正常人群左侧、右侧运动神经功能系数为(0.512±0.124)、(0.508±0.124)。数据显示患病人群神经根功能指数低于正常人群,fMRI能够有效对患者运动神经功能进行检测。

同时其患者为外伤所致,肩以下感觉减退,肘以下感觉完全丧失。入院查体:左岗上肌、岗下肌、前锯肌、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頭肌、屈伸腕肌、屈伸指肌均为0级,肩下感觉减退,肘下感觉完全消失,最终诊断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经过神经根回植术干预干预后,患者肌力能够达到M3,肱二头肌肌力能达到M4.肌电图检测能够发现,CMAP潜伏期及波幅接近正常,肌电图能够观察到再生电位,患者机体麻木症状逐渐消失,但是抬臂等活动依旧受到限制,能够做简单动作,无法做回臂等动作。治疗效果比患者C7神经根位移治疗方式差。

通过上述对静息态fMRI及联合C7神经根位移治疗方式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可以发现,fMRI能对脑部胶质瘤患者语言功能进行检测,但是敏感度不高,需要与DTI联合使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提升语言皮质功能的精确度。R-fMRI脑功能重塑检测过程中效果较为理想。神经根回植术治疗方式患者肢体神经恢复较好,但是有效率及神经修复效果远低于C7神经根位移治疗方式,肌电图诊断效果也无法与fMRI效果相比。全臂丛根性撕脱患者R-fMRI指标结果反映出患者大脑皮层上肢运动变化过程,对患者术后的神经恢复及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俊,靳峰.脑功能重塑在胶质瘤个体化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15(2):152-154.

[2]  杨晓菲,乔一杰.静息态fMRI在脑功能皮质定位及脑功能重塑中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6):69-71.

[3]  孙一睿. 动力外骨骼辅助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和脑功能重塑[C]//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长三角地区神经科学论坛2017摘要集.上海: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2017:2.

[4]  曾素丹. 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脑桥梗死后锥体束纤维增生性重塑的临床意义[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6.

[5]  丁皓.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早期失聪后脑跨模态重塑机制的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6.

[6]  曹鹏克,王伟,李俊明,等.健侧C_7神经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正中神经功能随访[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5):449-451.

[7]  王伟,阿里木江·阿不来提,吐尔逊江·达地汗,等.健侧C_7神经根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28(6):737-740.

[8]  杜玲,贾英伟,陈新云,等.健侧C_7神经根椎体前通路移位修复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5):369-370.

[9]  孙天胜,刘树清,李绍光,等.神经根回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一例[J].中华外科杂志,2005(16):1104.

(收稿日期: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