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中信息可视化科普设计研究
——以南朝石刻为例

2019-07-13 09:02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210023
大众文艺 2019年23期
关键词:石刻可视化科普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210023)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精神,紧密结合《“十三五”国家科普与创新文化建设规划》提出的“切实提升科普产品、科普服务的精准、有效供给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的目标以及国家“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等三个方面的要求,我们要对现存的文化遗产进行活态传播,使其价值在新时代时期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然而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信息时代人们获取外界的信息愈发便捷,各种外来文化的信息冲击影响了国人对本土传统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知,进而更加弱化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丧失了优秀文化遗产传承的历史责任。同时文化遗产的保护目前因为所受遗产等级问题影响,并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国家层面上得到较为全面的保护和传承,其有大量的保护数据来进行科普信息传播,而多数文化遗产因为受众小、影响力小等诸多因素导致其发展和保护都受到了较大的制约。

本文基于南朝石刻文化遗产多源数据资源挖掘、视觉可视化呈现、科普展示传播的研究策略,试图研究解决南朝石刻科普信息化展示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技术,实施建设传统文化科普创新应用工程,形成示范效应,可面向全国高校、科技馆推广信息可视化解决方案,将成为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典型,有助于南朝石刻文化遗产的信息挖掘、文物保护、文化传承, 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进而在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和视觉形象设计——普适性科普传播与教育的示范效应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南朝石刻的历史与科普现状

南朝石刻作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遗产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文化内涵、艺术形式、营造技艺等诸多方面展现了传统文化遗产的精髓和特有的历史价值。专业考究,传统石刻艺术从功能和题材上进行划分大致有宗教石刻、陵墓石刻、其他石刻三种类型。其中最为世人所熟知和称道的就是陵墓石刻。南京作为我国文化历史名城、遗迹众多,每一处文化遗产都代表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属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南朝石刻分布众多、种类齐全、时代序列完整、精美考究、造型生动、气势浑厚,在我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时间侵蚀、人为破坏、自然风化、工业污染、城市变迁等内外因素,南朝石刻文化遗产的现状令人堪忧,在生存和保护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对南朝石刻文化中的调查、研究、复原和科普力度还有待加强。

传统文化交流与传统文化传播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作用。没有传播力就没有影响力,对于南朝石刻的传承和保护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大众媒体是现下各类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为重要的传播介质之一,使用数字技术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文保产业中重要的手段和发展方向,所以,面向大众的数字化科普传播方式因其受众数量大、范围广的特点在南朝石刻文化传播领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系统分析国内文化遗产的科普实施状况,发现在传统石刻艺术文化展示上内容匮乏、形式单一、参与度低、互动性差,忽略受众的理解吸收效率,忽视心理学中视知觉原理的应用。然而目前,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特别是信息可视化技术在石刻艺术领域还未见开发。

二、南朝石刻的保护价值与传播意义

南朝石刻是一项古老的石刻艺术,代表了南朝时期独特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内涵。现如今现存遗留的南朝石刻雕像破坏程度较严重、散落区域较偏僻,因受重视程度不够,在修复技术和保护措施上并未开展有效和系统的工作,如果政府、科研机构、民众再不引起重视、抓紧研究和保护,南朝石刻这项文化遗产必将在田野中不断衰败,难以良性生存和活态传播。开展南朝石刻的信息可视化科普设计研究能够实现其当代文化价值的全新的传承和传播。南朝石刻文化遗产如若想可持续良性的传承下去,必将采用相应的信息化设计方法对南朝石刻的遗存雕像、历史文脉、石刻数据等内容进行影像、图片、文字等数据的可视化设计与研究,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其文化遗产的科普展示的内容和意义,从而达到南朝石刻系统保护的价值和意义。

南朝石刻信息可视化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可以有效科普传播南朝石刻,扩大南朝石刻的影响范围。南朝石刻信息可视化的原始数据库建设,可以将隐性的石刻艺术精髓和艺术特质利用新媒体数字化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借助新媒体手段和视觉艺术形式能够为传播南朝石刻文化做出努力,唤起人们对于南朝石刻文化的关注,满足南朝石刻文化遗产科普传播内容和形式易于受众接受的迫切需要。同时,数字科普展示平台建设,能够对南朝石刻系统传播进行有效补充,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科普教育展示的系统性和便捷性。文化遗产搜索引擎能够对南朝石刻相关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和处理,科普对象能够较为便捷的按照自身的不同层面的需求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与接收,在南朝石刻科普信息二次消化的过程中,能够使受众合理、有效、全面的进行反馈。通过对南朝石刻大量的数据处理后,进行信息可视化图形图像设计,采用受众易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作用在数字设备上,这种现代的科普方式对南朝石刻的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综述所述,信息可视化科普设计在南朝石刻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满足南朝石刻科普对信息可视化技术的迫切需要

南朝石刻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底蕴深厚,艺术特色鲜明。现存的十一处的明孝陵石刻、梁鄱阳忠烈王萧恢墓石刻、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刻、陈文帝陈茜永宁陵石刻、栖霞寺舍利塔、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梁始兴忠武帝萧谵墓石刻、梁桂阳简王萧融墓石刻、栖霞山千佛岩、白马石刻公园等众多石刻遗迹是南京灿烂历史文化的生动体现和延续。但鲜明的金陵地域文化、精湛的石刻艺术和丰富的文化事实缺乏现代化科技整合提升,信息数据的整合、表现和科普形式单一陈旧,影响力和感染力都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科普方式还未形成体系。

(2)树立优秀石刻艺术文化科普创新应用工程的示范效应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遗产的科普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尤其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可视化技术,成为南朝石刻文化解读、展示、教育、研究功能的有力支撑。技术手段的完备带来艺术表现形式的变革,社会和群众对设计的评判标准也趋于信息化、多元化。现在,科学普及和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创新逐步构建,信息可视化设计传播效率高、传播信息易读、跨越时空限制、再现难取形象等传播优势逐渐明朗,因此,南朝石刻的信息可视化科普设计要摒弃单向灌输纯文字和图形的静态展示的陈旧方式,也要借助数字展示设备,增强受众的交互感受,将南朝石刻的文化系统解构出来,让受众参与其中,将隐性的非遗文化知识和技艺通过各种有效的体验方式进行全方位的科普教育展示,进一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兴趣。

三、南朝石刻信息可视化科普设计策略研究

针对南朝石刻文化信息资源的科普传播、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以南朝石刻文化遗产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为核心,以信息可视化关键技术探索为支撑,对南朝石刻文化遗产各种数据信息的可视化科普设计,提出下面3项设计策略:

1.南朝石刻文化资源数据的信息模型构建研究

以网络数据挖掘技术、计算机数据整合技术、文化遗产检索技术、计算机数据库搭建技术等构建具有南朝石刻文化的数据库模式;主要针对南朝石刻展开相关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南朝石刻文化历史文化形态数据化模式构建技术研究、数据检索技术在南朝石刻文化数据整合中的研究和应用。

2.南朝石刻文化的信息设计表达研究

以数据可视化技术、新媒体图形制作技术、多媒体交互技术、新媒体动画技术、移动交互技术等构建南朝石刻文化虚拟展示、保护、传承的信息可视化设计范式。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新媒体图形制作技术在信息可视化系统中的运用技术研究、物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在南朝石刻文化保护和科普中的应用研究。

3.南朝石刻文化信息可视化科普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地域特色石刻文化信息可视化的研究成果,以智能数字化展览技术、新媒体传播技术构建高校级智能数字化传统文化科普宣传的应用平台,探讨基于该应用平台的相关技术、交互形态和服务模式。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现有或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来构建高校级、地域级别的智能数字化石刻艺术科普服务平台,为大众提供更好的科普学习体验。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基于新媒体平台的高校级智能数字化科普平台设计及技术、基于社会化媒体技术的文化信息共享和传播技术、电子交互技术在地域传统文化科普及交互体验中的运用研究。

四、南朝石刻信息可视化科普设计方法研究

“南朝石刻信息可视化”是在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下,利用各种数字化手段,实现传统文化的历史、人文、形态、特征、推理、修复、演绎等各类信息的采集、挖掘、整理和可视化的动态过程。它把实际的南朝石刻文物资源进行信息数字化信息整合、加工、再生、演绎等技术处理,建立数据库和信息可视化设计范式。具有网络化、智能化、仿真化、虚拟化的特点。具体科普设计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采集与信息整合

通过对南朝石刻进行田野考察,采用数字扫描、数字影像记录、历史文献资料整理,对南朝石刻多源数据处理、整合,建立南朝石刻信息数据库,对各类图像、影像等进行整理、编码、分类,建立可视化数据集,为后期的数字内容制作及信息可视化科普示范工程打下基础。

2.视觉呈现与数字化展示

对南朝石刻信息结构模式构建和信息设计呈现方式进行尝试,利用新媒体图形制作技术,解决传统文化遗产科普形式的陈旧问题,为文化遗产的科普艺术呈现探寻新的表达方式。同时结合数字技术,采用动画、视频、增强现实技术等提升文化遗产的交互体验,使南朝石刻通过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可视化形式传播更多的信息,全方位的提升受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感受,从而系统的学习和接受南朝石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3.数字传播与科普教育

借用南朝石刻信息可视化数字产品的开发,以APP、网页、视频等形式对南朝石刻进行数字化的动态传播,受众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系统的了解南朝石刻各方面的信息资源。通过搭建小规模移动网络平台和研发试制设备进行科普宣传的模拟和验证工作,展示和推广南朝石刻的所有的遗存作品,面向大众进行立体化的科普教育与宣传,进而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参与度,使南朝石刻转向活体科普传播的阶段。

五、结语

通过本项目研究,提出南朝石刻的数字化再生理论与实践方法,发展信息可视化领域的相关技术理论,揭示文化遗产的物质基础与内在价值的呈现规律。形成地域文化遗产信息可视化的方法范式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信息化传承、非物质化科普宣传提供更多科学上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体系。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提供新的信息化科普平台,有效提高了南朝石刻信息可视化设计与科普传播水平,采用数字技术促进与融合文化遗产信息可视化范畴与历史、设计、传播等学科的交叉与集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生存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猜你喜欢
石刻可视化科普
西狭颂摩崖石刻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