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槐花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研究△

2019-07-13 03:47黄宇冯健胡昌江李文兵
中国现代中药 2019年6期
关键词:芦丁槐花指纹

黄宇,冯健,胡昌江,李文兵

1.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1900;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配方颗粒质量与临床疗效评价重点研究室,四川 成都 611900;3.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japonicaL.的干燥花及花蕾,槐花、炒槐花和槐花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版均收载的其3种饮片[1]。槐花为中医临床常用的止血药,具有清肝泻火、清热凉血的功效;炒槐花的清热凉血作用弱于槐花,止血作用逊于槐花炭而强于槐花,用于脾胃虚寒的出血患者[2]。槐花主要含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等黄酮类成分以及鞣质,此外还含有皂苷类、甾类等多种成分[3-4]。炒槐花配方颗粒由槐花经过炮制处理,应用现代制药工艺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目前,炒槐花配方颗粒的研究未见报道,仅有炒槐花、槐花饮片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等研究[5-7],本文建立其特征峰指纹图谱,可以系统地反映炒槐花配方颗粒水溶性化学成分的全貌。

1 材料

1.1 仪器

安捷伦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G1312B型二元泵、G1315C型DAD检测器);电子天平BP-211D(Sautoris,德国);KQ520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等。

1.2 试药

芦丁对照品、槲皮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分别为:100080-201409、100081-201610);甲醇(迪马公司,色谱纯);水为重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炒槐花配方颗粒(四川新绿色药业,批号分别为:101001、100102、120301、0908146、0904176、1111015、A111075、A100617、A081883)编号为S1~S9。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1%冰醋酸溶液为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7 nm;柱温为30 ℃;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10 μL。

表1 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芦丁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1 mg的溶液,即得。

取槲皮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1 mg的溶液,即得。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约0.1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 mL,称定质量,超声(功率:250 W,频率:50 kHz)处理30 min,放冷,再称定质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即得。

2.3 方法学考察

2.3.1 精密度试验 取炒槐花配方颗粒(批号:1111015,下同)精密称定,按照2.2.2的制备方法制备。将制备的供试品溶液,按2.1色谱条件测定,连续进样6次,每次10 μL,4个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为0.00%~0.02%;特征峰的相对峰面积RSD为0.00%~0.77%,表明该仪器精密度良好。

2.3.2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炒槐花配方颗粒6份,分别按照2.2.2的制备方法制备。取供试品溶液,按2.1色谱条件测定,所得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值分别为0.00%~0.09%;特征峰的相对峰面积RSD值为0.00%~0.94%,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3.3 稳定性试验 分别取同一份炒槐花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按2.1色谱条件,分别于0、2、6、12、24 h测定。结果分析,各特征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变化较小,其RSD值分别为0.00%、1.10%、0.33%、0.12%和0.00%、1.90%、1.52%、1.91%,均小于2.0%,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2.4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分析

2.4.1 炒槐花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的建立 按照2.2样品制备方法和2.1色谱条件,分别对9批炒槐花配方颗粒进行测定,记录70 min的色谱图。根据相对保留时间稳定及各批次样品均能检出且峰相对较高的原则,共选择了4个重复性较好的峰作为特征峰。结果见表2~3,图1~2。结合现代研究表明,芦丁为槐花的主要有效成分,故以芦丁峰(峰1)为参照峰。4个共有峰的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依次为:1.000、1.197、1.234、1.439,RSD均低于0.1%,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可作为炒槐花配方颗粒的特征峰。

表2 9批炒槐花配方颗粒相对保留时间

表3 9批炒槐花配方颗粒相对峰面积比值

图1 炒槐花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

图2 9批次炒槐花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

2.4.2 炒槐花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相似度评价 将所得到的数据导入国家药典委员会指定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设定参照图谱,将9批次样品中4个共有特征峰自动匹配,生成对照图谱R,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见表4。9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说明9批炒槐花配方颗粒的质量稳定。

3 讨论

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分别考察了提取溶媒甲醇、70%甲醇、50%甲醇,其中甲醇作为提取溶媒色谱峰最佳,综合考虑,确认甲醇作为提取溶媒。在提取时间上,分别考察了超声提取时间15、30、45 min,结果表明30 min时,炒槐花配方颗粒中主要成分提取充分,故确定提取时间为30 min。

为保证炒槐花配方颗粒的质量一致性[8-9],笔者对炒槐花炒制工艺进行研究,以芦丁含量和炒制颜色情况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了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对炒槐花的影响。芦丁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和供试品制备方法均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槐花”项下检测方法。参考各地饮片炮制规范以及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炒槐花”项下炮制要求,最终确定,炒槐花的炮制方法为:取槐花饮片投入炒制容器内中,90 ℃下清炒4~8 min,至表面深黄色时,取出,放凉。

本实验建立了炒槐花配方颗粒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系统地反映了其水提物化学成分的全貌,该图谱方法的建立,可作为炒槐花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炒槐花配方颗粒的分析,共建立4个共有峰,其中指认2个峰分别为芦丁、槲皮素。最终以芦丁特征峰作为参照峰(S峰),计算各特征峰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5%之内。规定值为1.000(峰1,S峰)、1.197(峰2)、1.234(峰3)、1.439(峰4)。结合峰2、峰3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初步判断峰2、峰3均为黄酮类成分,后期将继续开展其成分确认研究。

表4 9批次炒槐花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果

采用本实验建立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分别对槐花配方颗粒和炒槐花配方颗粒进行比较,发现在3.8 min左右炒槐花配方颗粒较槐花配方颗粒多出1个峰,该峰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86 nm,充分说明槐花在炮制前后成分发生了变化,该峰亦可用于两者的鉴别。

猜你喜欢
芦丁槐花指纹
芦丁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槐花花开
像侦探一样提取指纹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赶路的槐花
槐花吃过,这个春天就完整了
槐花
唯一的指纹
荞麦
芦丁-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物理化学表征及体外溶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