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2019-07-13 01:45马英花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5期
关键词:探索与研究中小学语文衔接

马英花

【摘要】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对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农村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成绩十分优秀,但是进入中学后成绩却直线下降。由此可见,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衔接不到位,出现了教学脱节现象,再加上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学生活,因此导致了学生学习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探索与研究 衔接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109-02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进行阅读课程的衔接是从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出发,使中小学语文教学能够顺利过渡。而农村中小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所以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的衔接工作是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量不达标

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当前的农村中小学语文阅读量并未达到课程要求,由此导致阅读量衔接受阻。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都可以完成阅读量任务,但是进入到中学后,阅读量的标准随之增加,甚至高于小学阶段标准的两倍,但是实际情况则不然,学生在进入中学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阅读量下降,甚至有些学生几乎不阅读,这样就很难达到阅读量标准。学生阅读量的减少也会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学生知识面拓展受限,同时也会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信心。

(二)閱读理解能力水平低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而中小学在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只需让学生对文章浅层的内容理解即可,但是中学阶段就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语言、手法、背景等多方面进行仔细的赏析。这样落差较大的阅读理解要求,充分地暴露了中小学学生阅读理解脱节的问题,这种落差性较强的情况直接反应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水平参差不齐。

(三)阅读方式单一

学生在小学阶段无论是课内、课外,无论什么样的文体,都采用精读的阅读方式,但是进入中学之后阅读的篇章越来越多,越来越长,并且留给学生的阅读时间很少,如果还采用这种精细的阅读方式非常的不现实,会导致教师课程时间紧张,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此外阅读方式运用不当也对阅读学习效果造成影响,阅读不仅有精读、略读、泛读等方法,还要以恰当的时机及方式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很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阅读的使用方式,不能用科学、正确的使用方式达到高效阅读,由此成为了当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小学生“不爱动笔”与“不用动笔”的阅读习惯在逐渐转变,而中学中则强调学生要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这样的脱节现象很不利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中依然采用着小学阶段“听”的阅读习惯,因此当学生进入中学后就很难理解语文知识的内容,觉得中小学的语文学习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的差别是并不利于学生自己去吸收和掌握知识,学习只会渐渐落后。

二、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整教学方法

首先教育教学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顺序性相符。教师在教学中要秉承着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顺序落实到实际衔接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可接受度为原则注重每一阶段的目标衔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平稳推进,逐渐上升。

其次教育教学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性相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同时也要把握中学教学动向,运用启发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对于初一的语文教师来讲,要明确中小学学生的差异,要采用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的方法,借鉴小学课堂的娱乐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过渡并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二)用“生活”阅读,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阅读也不例外。教师要多组织开展阅读活动,从多个角度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也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生活、感悟生活。要让学生带着学习回归到生活中去,同时教师也要将教学置身其中,帮助学生在生活的阅读中体验生命,获取表达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得到正确的启示,这对他们的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生活是一个素材极为丰富的载体,只有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找到乐趣,才能实现一个高效的学习过程。生活与阅读的结合,让学生们在阅读中看到了生活的影子,在生活中体验着阅读表达给自己带来的趣味。

(三)正确朗读,丰富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记忆,也就“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道理。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每天都是书声琅琅,而中学生却都在默读,独自思考问题,这样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也不可以体会文章的层次深度。因此,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小学朗读上的浏览、默读、引读、齐读等读的方式优势,才能真正有效的衔接与统整,同时也能够为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给予学生一个逐渐适应、逐渐渗透的推进过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把握得更为牢固。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差异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更好地完善,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突破冲冲阻隔,应用好的策略方式来帮助学生们渡过这一时期,才能促进他们语文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丹:《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5月

猜你喜欢
探索与研究中小学语文衔接
马铃薯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机具配套方案的探索与研究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