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会视域下观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转型

2019-07-14 02:43王兰兰
运动 2019年6期
关键词:青奥会奥林匹克竞技

王兰兰,谢 云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各领域开始关注战略研究的重要性和发展战略研究。1985年,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成立,体育学术界正式展开对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尤其是对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随着中国竞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也改变了我国体育资源极度匮乏的状态,而青奥会的举办和其理念的提出无疑使社会对体育的参与和投入有了新的依托。在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倡议下,2007年国际奥委会决定专为青年人举办一项国际赛事——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Youth Olympic Games,YOG),简称“青年奥运会”或青奥会。因此,不管是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转型还是青奥会这股新兴力量的壮大,我们都应该重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与互动特征,优化竞技体育诸多弊端,构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新时期竞技体育发展道路。

1 青奥会的发展历程与理念探析

1.1 青奥会的发展历程

1962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瑞典国王古斯塔大五世为了扩大奥林匹克的影响,邀请了来自欧洲的1500名青少年在奥林匹克赛场周围进行狂欢节,后来这场比赛就成了奥林匹克青年营。此后,国际奥委会又逐步尝试和创立了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欧洲奥林匹克青年节、世界青年运动会、澳大利亚青年奥林匹克节等等,这些都为之后青奥会的提出提供了方向。2001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雅克.罗格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影响,提出了举办青奥会的设想。在全球青少年肥胖人数激增和运动人口显著减少的时代背景下, 2007年7月5日在危地马拉城举行的第119次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一致同意成立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年龄限制在14~18岁,分为夏季青奥会和冬季青奥会,每4年1届。目前夏季青奥会已成功举办3届,第四届将会在塞内加尔的达喀尔拉开序幕。冬季青奥会成功举办两届,第三届将在2020年举办。

1.2 青奥会的主要创新理念

1.2.1 由崇尚“金牌至上”到无金牌榜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多国家已经不仅仅将参与体育赛事作为简单的比赛,而是将其作为彰显国家未来实力和进行战略部署、商业开发的手段之一。为了避免现代奥运会的过度商业化倾向在青奥会中出现,青奥会创新性地提出了不设金牌榜,各单项比赛结束后的颁奖仪式也不升优胜者国旗、不奏优胜者国家的国歌,这与现代奥运会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2.2 由人文精神薄弱到回归奥林匹克精神 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了奥林匹克精神并一直致力于古奥运会研究,他认识到,古希腊人组织竞赛活动,不仅仅是锻炼体格和展现一个壮观场面,而且是为了教育人。但当前奥林匹克运动人文精神薄弱,过度商业化、兴奋剂泛滥、职业性腐败等问题频频发生。黑分、黑哨、假体育、假比赛、假球,使奥林匹克运动失去其原有的魅力和价值,严重危及了奥林匹克理想,玷污了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无处不在的商业化和金钱利益的诱惑,运动员们正被过度消费着,这与奥林匹克精神所追求的锻炼人、教育人、培养人背道而驰。 青奥会对处于成长阶段青少年参与体育竞技运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创造丰满的人格。青奥会以各种形式开放其参与空间,无处都彰显着着重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如按照青奥会组委会的要求,参加青奥会的外国运动员必须在开幕前 4天抵达,并在闭幕后两天才能回国,运动员们将在这期间备战及参加各自赛项,同时也必须参加 8~12 h的文化与教育活动。

1.2.3 由逐渐低迷到确保可持续发展 国际奥委会基于全球化、普及化、生活化的视角,对青少年体育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战略思考,而青少年所追求的创新、激情、活力、单纯往往是当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所缺乏的。根据多项调查研究显示,全球青少年参与户外体育运动兴趣越来越低,体育运动人口越来越少,他们“宅”在家中, 宁愿玩着虚拟的体育游戏, 或者窝在沙发上观看电视转播的体育赛事,也不愿踏出家门, 亲身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的魅力,这样的趋势如果继续持续下去, 后果将是体育的不幸,更是人类的不幸。青奥会最重要的受众是青少年,抓住青少年的心理, 让他们热爱体育运动, 将会带来长期的巨大效益。因为青少年在未来会成长为成年人, 届时热爱体育运动的人将会更多, 也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通过青奥会吸引青少年,引起青少年的兴趣,激发青少年对体育的热爱,是确保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2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状况以及青奥会发展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特殊原因,中国急需改掉“东亚病夫”现状,把希望寄托于摘取金牌这种最简捷的方式缩短与强国之间的差距,改变别人眼里的中国形象。长期以来,在金牌战略的引导下,竞技体育基本上是为了取得金牌而开展的 。中国的体育体制常被人称为“举国体制”,而“举国体制”的确是我国体育最成熟、最优秀的制度部分,但这仅仅涉及培养竞技精英的顶尖部分,而非真正的面向公众,更不是一个满足全体中国人民体育需要的完善制度。再者,有人称竞技体育是“献身体育”,能拿到奥运会金牌,当个文盲又有什么关系?学生的业余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即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越高,运动员的学习成绩必然下降,且下降幅度会越大。如何调整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学训矛盾,不仅仅对中国,而且对一些体育和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青奥会的发展恰恰为中国竞技体育转型提供参考与借鉴。

3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项目宏观调控与战略转型需求

3.1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项目的选择

3.1.1 发展项目选择“年轻化”的分析确定 青奥会的参赛资格选拔提前18个月开始,很多青少年运动员在年满12~13岁就可以参加青奥会的资格赛,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提前青少年运动员的早期专项化训练。尽管早选材早定项能让运动员取得青少年阶段的成功, 但由于早期专项化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风险, 他们中大部分并不能达到成年阶段的高水平,所以应在遵守训练原则的基础上确保青少年运动员的生长发育。

3.1.2 选择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重视“以人为本” 青奥会作为专门给年轻运动员提供的世界级的比赛机会,对我国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也将起到助推的作用。纵观青奥会的项目设定,无论是夏季项目还是冬季项目,有一些项目是国内青少年很少接触的,但却是世界各国青少年普遍喜爱的运动项目,其中也创造性地增加了一些新兴项目。我国应从世界主流项目着手,解决后备人才资源短缺、许多运动项目不够普及等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均衡发展,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青奥会究其本质还是体育竞赛,也势必涉及成绩和名次,只是在其中加入了教育性与文化性。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应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时代主题,由“夺金”向“育人夺金”方向逐渐发展,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其竞技能力,更要注重其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水平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参训的后顾之忧,培养与体育强国相适应的后备人才之观。

3.1.3 世界主流竞技体育项目要重点关注与提高 自从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通过《名古屋决议》,恢复了中国奥委会的权利以来,纵观中国在各大国际赛事取得的成绩,发现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以及待发展项目之间存在严重失调。不难看出,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结构布局不均衡,不仅是青奥会,在很多世界大赛都依赖跳水、羽毛球、乒乓球等优势项目,主要靠这些项目保持竞技水平。青奥会比赛项目的设定,很多项目都是中国的弱势项目,与一些竞技体育强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3届夏季青奥会各国优势项目金牌分布来看,我国优势项目都分布在美、英等体育强国优势项目之外,很多重金项目,成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短板,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此外,冰雪运动项目的推广与普及也有待加强与重视。

3.2 竞技体育转型战略需求

中国竞技体育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国竞技体育的需求不仅是“追求当下”,更要“放眼未来”。在新时代实现强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竞技体育要把握强国梦和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中作出新的贡献。

4 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几点启示

第一,重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有助于社会价值观念的调整。中国有着非常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很多可贵的价值观念,任何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变革,不仅受当时的生产方式制约,还受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中国仍存在东西部、不发达地区体育运动发展滞退,在青少年当中推广奥林匹克精神能使更多地区共享发展机遇,使“奥林匹克资源”合理流动。

第二,鼓励更多社会大众参与竞技运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新要求。竞技体育战略目标的拓展,让青少年、中老年等不同社会群体有更多的选择参与体育,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推动运动项目的市场开发,有利于竞技体育的普及与推广。第三,提倡“重在参与,而不是取胜”,有益于市场道德观念的建立。摒弃金牌至上的价值观,不是金牌不重要,在比赛上取得好成绩、为国争光,是建设体育强国,推动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是要塑造与体育强国相适应的健康积极的金牌观,从单纯追求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向提升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转变。第四,突出竞技运动的教育功能,发挥其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独特效能。突出竞技运动的教育功能,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与体育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未来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它们在锻造人的身体、精神、智力、情感和社会关系诸方面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五,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机制,重视跨界(项)选材。以“科学”为导向,建立健全体育人才供给体系,创建信息网络“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效利用,便于青少年运动员人才的合理流动。

5 结 语

尽管青奥会的创立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着不同的正负反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日益凸显体育利益化和政治化的今天,我们需要像青奥会这样旨在教育青少年,重视青少年文化培养、旨在复归体育本质、旨在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体育赛事。它不仅仅是一项全球性的体育比赛,更是一种对社会实践、体育实践的反思,代表着一种“以人为本”“重在参与”“教育为先”的体育价值观念,这无疑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转型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可以考虑从青奥会的创新理念出发,重新衡量我们的目标取向和发展路径,充分地认识到体育与教育、文化活动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重视体育运动中人的主体地位,建构新的体育价值观,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青奥会奥林匹克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花与竞技少女
头脑奥林匹克
南京青奥会掠影
世界华人协会主席一行点赞青奥会
青奥会少吸PM2.5让人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