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探索一条新路子

2019-07-15 01:43布和朝鲁
北方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路子优先内蒙古

布和朝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内蒙古发展思想的最新内容、最新阐述,为建设亮丽内蒙古指明前进方向,指引发展路子,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对总书记殷殷嘱托的丰富内涵,我们要从整体上去理解、从重点上来把握、从逻辑上贯通起来,在贯通中求深化、在落地上做文章,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九次全委会部署,努力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探索一条新路

总书记要求内蒙古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找对路子。路子对了才能高质量发展,路子偏了就会带来后患。总书记提出的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唯一正确的路子。

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相互支撑。草原是内蒙古生态的主体,草原生态是内蒙古发展的根基。没有美好完整的草原生态,就不是内蒙古。生态优先是发展方向,是重大原则,是绿色发展的根本遵循。生态优先,就是把草原生態环境保护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在草原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是内蒙古的美好形象,绿色是内蒙古发展的鲜亮底色。绿色发展是发展方式,是基本要求。绿色发展的要义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绿色发展是坚持生态优先的内在要求,是追求天更蓝、草更绿、山更青、水更净的发展,是为全区各族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创造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发展。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互为条件。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高效益发展,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顾的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由之路。从总体上讲,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还没有真正破题,发展的重点还需要进一步突出出来,发展的短板需要尽快补齐,发展的弱项需要不断强化。加快高质量发展,要按照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要求,根据内蒙古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立足于体现内蒙古特色,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要着力抓好绿色产业发展这个重点。切实贯彻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个体系”的思想,立足于发展生态农牧业,大力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融合性产业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引领性经营体系,推进农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促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切实贯彻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的思想,立足于发展绿色工业,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加快振兴实体经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企业是主体、质量是生命、绿色是标准,必须压实企业责任,尽快实现不排放、不污染、不破坏、不浪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绿色发展新动能。

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要着力补齐生态环境这个短板。内蒙古发展的最大优势是资源,最突出的短板是环境。本世纪头十年里,内蒙古通过粗放式、掠夺性资源开发换来了GDP增速连续8年全国第一。但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留下了许多后患,导致草原退化沙化,环境严重污染,造成经济增长对资源型产业的路径依赖,甚至使政治生态恶化,一些干部的发展观、政绩观出现偏差。这种发展模式、增长路径、发展观和政绩观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格格不入。我们一定要从政治站位的高度,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坚决摒弃片面以速度论英雄、以总量论英雄的老思路、老套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总结经验教训,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底线是指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线。一旦量变突破底线,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坚守底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就要以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牧业、生态空间和草原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立足内蒙古资源禀赋特点,体现内蒙古优势和特色。

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要着力抓好创新驱动这个弱项。内蒙古发展的差距主要是创新资源较少、创新能力较低,创新动力较弱。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化内蒙古弱项,特别要下好绿色技术创新这个“先手棋”。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坚持生态优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解决保护草原生态、构建现代农牧业“三个体系”、振兴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强化绿色引领,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创新人才为中心、产学研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备、资源配置高效、成果转化顺畅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人才引进、研究开发、应用推广、产业发展贯通融合。

明确战略定位

总书记指出,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

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要明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这是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的根本依据。把握事物的定位很重要,正确认识事物的定位是顺应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决定了内蒙古必须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内蒙古自觉担负起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重大责任的必由之路。

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努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坚守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努力推动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来,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四个一”的规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位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其他四位统筹发展,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实实在在的,绝不能把它虚化,绝不能光说不做,或者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落实起来不要。

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于构建现代农牧业“三个体系”、振兴绿色工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展方式转变力度、改革开放力度和创新驱动力度,对内蒙古传统农牧业、传统工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这不是修修补补的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统筹推进、整体推进,持续推进、久久为功的事。必须义无反顾地努力探索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优先位置。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保护好绿色大草原,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各族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能否顺利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认真贯彻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激励约束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者进行褒奖,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者,进行严肃追责。

保持战略定力

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战略定力,是指在错综复杂形势下为实现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所具有的战略自信、意志和毅力。我们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来自“四个自信”“四个意识”,来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来自习近平新时代内蒙古发展思想。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定力,是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有力支撑。这个定力不强,就会左摇右摆,走偏路子。

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定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提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行动自觉,不断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思路,始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針,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新路子,为全区各族人民增进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定力,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表面上看,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矛盾,但从根本上讲两者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如果固守经济增长对资源型产业的路径依赖,割舍不掉片面以速度、总量论英雄的思想观念,仍然坚持粗放式、掠夺性开发的老套路,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的老路子,那么,不但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增长也难以为继、不可持续。必须强化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守住生态保护的红线、环境质量的底线,下功夫解决结构调整、方式转变、科技创新、制度改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强调,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否则不仅会前功尽弃,也会为今后发展埋下更大的后患。

内蒙古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定力,就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当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事情,或者抓一阵松一阵,上级督察得紧就抓一下,风头过去了又放到一边。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草原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内蒙古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加大保护力度

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是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内在要求,是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长远之计,是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的现实选择,是切实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发挥内蒙古草原生态优势的必由之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梳理清楚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这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前提。

内蒙古生态环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我国北方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的底子总体较好,草原生态不仅是内蒙古生态的主体,更是国家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内蒙古拥有13亿亩草原,占全区总面积的73.26%,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1.67%,其可利用面积居全国首位。另一方面又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集中、危害严重的省区之一,生态环境基础非常脆弱。多年来,由于超载过牧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在下降,退化沙化面积在扩大,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减弱。2019年4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草原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查反馈意见指出,全区草原生态系统仍然脆弱,中部、东部地区草原面积呈现减少趋势,全区草原植被平均高度、草原牧草产草量持续下降。一些部门和地方对保护草原重视不够,重眼前、轻长远,向草原要地、要矿、要钱的现象多见。

这些年,内蒙古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推进重点区域污染防治,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减少”,成效喜人。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整体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局部生态退化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水资源、矿产资源、草原等保护和开发利用矛盾凸显。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

总书记指出,内蒙古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多种自然形态,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综合性生态系统,生态保护和修复必须进行综合治理。這些年,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局部生态系统退化、恶化问题依然突出。保护草原、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保护草原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实行最严格的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同时,坚持发展生态畜牧业,大力调整畜种结构、品种结构、畜群结构,推行标准化饲养、规模化经营,振兴传统工艺、家庭作坊、手工制作,多工艺加工畜产品,多渠道增加牧民收入,实现保护美丽草原与创造美好生活双赢。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艰巨任务。坚定不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依法治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方式转变、制度创新、效益提升。坚持发展绿色工业,立足于加快解决排放排污和浪费资源方面的突出问题,组织生产工艺关键环节技术攻关,促进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压实每个企业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把政府的“放管服”落实到每个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实现内蒙古工业转型升级。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善环境民生是紧迫任务。呼吸清新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安全食品,少一些沙尘、多一些花草,少一些坑道、多一些绿道,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对症下药,把功夫下在抓好落实上。继续推进重点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特别是抓好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的生态综合治理,加快城镇、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为全区各族人民创造生态宜居的环境。

明确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是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内蒙古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内蒙古发展思想的实践逻辑。这个逻辑必将指引我们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亮丽。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新路子优先内蒙古
“农医结合”走出产业新路子
引领大项目 探索新路子
王双亮:蹚出槐蕾茶致富新路子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多端传播,何者优先?
爱在内蒙古
站在“健康优先”的风口上
探索青年农民创业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