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2019-07-15 03:35杨金光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8年度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匠精神与中职德育工作有效融合的研究与实践》(编号:ZJB18106)阶段性成果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中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中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从开展符合中职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探讨了中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关键词】 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

当前,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尤为重视,中等职业学校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担负着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要实现这一重任,关键在于学生必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聚社会共识的精神武器,对中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为中职学校培养人才提供了根本的价值导向。

一、中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符合企业一线需要的技师、技工等应用型人才。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必须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准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中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内在需要。校园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是中职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更是学校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各种文化思潮相互交流交融,文化思想日益多元多变,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时期,极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为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来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中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和改进德育课教育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给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冲击。一些学生价值取向扭曲,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加之,部分中职生因中招失利,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中职德育课的功能在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德育课教学中,能够帮助中职生正确认识自己,发掘自身的潜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助推中职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二、中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缺乏认同感直接制约着中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相当一部分中职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以便毕业后能顺利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意义、作用丝毫不感兴趣,觉得没必要学习。

中职生自身价值观的缺陷。中职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核心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受不同社会思潮的干扰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他们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困惑迷茫,相当一部分学生重知识技能培养轻道德素质养成,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要求人格独立,但由于他们身心发展处于青春期,自我认识出现偏差,又缺乏抵制力和甄别力,对事物往往缺乏理性认识。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调整,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诸如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对中职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有的中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质疑,认为理论与现实反差太大,不愿意通过自身奋斗和公平竞争来实现个人发展,价值观出现了严重扭曲。

德育教育实效性不强。当前,部分中职学校并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德育教育两者有机融合起来,对中职生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没有产生良好的效果。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單调乏味,以“填鸭式”灌输为主,一味进行枯燥说教,不利于中职学生的接受,对中职生缺乏吸引力,不能满足中职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成效。

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最大。在当前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背景下,一些家长无暇顾及子女培养,单纯认为应该由学校来负责孩子的教育,与子女缺少及时有效地沟通交流,使得中职生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得不到家长的鼓励和指导。

三、中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1、搭建实践平台,开展符合中职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活动

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在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针对中职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渴望成才这一情况,可实施社会实践养成教育。中职学校要与企业开展校企联合,加强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鼓励学生走向社会,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规范。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职学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下健康成长。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中职学生在享受娱乐趣味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二要开发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和发扬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创新精神、传统美德等,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微信,QQ等新载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广大学生所了解和掌握。

3、依托德育课主渠道,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是德育课教育,利用德育课进行系统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强硬的灌输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则能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采取中职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进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科知识、解疑答惑,也要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来安排教育内容,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榜样示范、案例分析及参与讨论等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辨价值观念,澄清模糊认识,端正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

4、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加强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三方联动,合力育人。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是长期的,其感染力是学校和社会所不具备的。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会对子女产生较强的示范作用,直接影响着子女的价值取向。家长只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和践行者,才能让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积极引导家庭和社会各方主动配合学校教育,探索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新渠道,促进双方互动,营造有利于中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激励他们成长成才。

【參考文献】

[1] 曹志宏.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职校园文化的融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14(32)79.

[2] 习近平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4 -05/08/c_126477806.htm,2014-05-08.

【作者简介】

杨金光(1988—)男,河南洛阳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太极拳文化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