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7-16 02:38苏维骥李文英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苏维骥 李文英

摘   要:课堂常规作为训练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的标准和规范,是课堂管理顺利运转的前提,抓好课堂常规是让课堂更加有序、有效的基石。文章针对课堂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指出其成因,同时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探讨优化课堂常规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课堂常规管理;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苏维骥,安徽省肥西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高级教师;李文英,安徽省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学校教师。(安徽  合肥  231200)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3-0118-02

课堂常规是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一种要求,是以实现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发展为宗旨,适当、积极地处理有效课堂教学的诸因素为前提,师生一起参与制订的一套有系统的规则。显然,建立课堂常规不仅可以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民主意识。

一、课堂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教师要建立有秩序、有安全感、有效率的课堂,就必须制订、实施课堂常规并优化管理。笔者发现,课堂常规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导致课堂常规管理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常规的管理内容不明确。一项关于课堂动机的研究发现,如果学生觉得教师明确了对他们的期望,他们就会更加努力且持之以恒地学习。显然,清晰明确的课堂常规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疑虑,增强他们的安全感,提高其学习能力。同时,明确的课堂常规还会降低课堂的复杂性,提高课堂教学和管理的有效性。然而,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课堂常规里存在很多含糊不清的要求,如“按时上学、不准迟到”,这里并未明确指出具体的上学时间,学生也不知何时到校才算是按时。此外,有的课堂常规只提出所要求达到的结果,而没有规定具体内容及步骤。如“课前做好准备”这一规定并未告诉学生如何做好相关准备,学生在接收到老师的指令后,仍会以自己的行为习惯应对要求,致使课堂失序。

2. 课堂常规的制订方式不民主。有效课堂常规的建立一定要采取民主的方式,在建立课堂常规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与人格。同时,民主的方式还会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关怀,因而更愿意去遵守师生共同商讨制订的课堂常规。然而,现实中大部分课堂常规都由教师制订,学生难有表达想法和建议的机会,教师也不向学生论证常规的合理性,不利于课堂良好秩序的建立,从而影响到课堂常规实施的有效性。

3. 课堂常规的执行力度不到位。高效、有序课堂的建立还依赖于教师严格地贯彻执行合理、民主的课堂常规,只有积极地贯彻执行课堂常规,才能在实践中检验其效度和可操作性。如果学生比以前学习更专注、独立,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并不断取得进步,说明课堂常规正在发挥作用,反之则说明课堂常规还存在问题。但在现实课堂中,大部分教师在制订课堂常规后执行不力,常规形同虚设,由此导致管理效果不佳。

二、优化课堂常规管理的对策

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可以帮助维系课堂秩序,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基于对课堂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1. 具体细化,明确制订课堂常规。内容具体、表述清楚的课堂常规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它可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班级课堂行为标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要确保课堂常规的内容明确、具体:每一条规则表明一个具体行为;以书面形式呈现常规的内容,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被允许或禁止的;不仅要表达出所要达到的结果,还需指出具体步骤,并告知学生违反常规所要承担的责任和承受的处罚。同时,还要清楚、准确地陈述课堂常规。比如,“带着笔记本、纸和笔来上课”就要比“要准备好再来上课”更清楚、准确,且便于学生理解、执行。

2. 平等优化,民主制订课堂常规。在制订课堂常规时,一定要遵循民主原则。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之体会到被尊重感和融入感,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常规,养成尊重他人和遵纪守法的习惯。

笔者认为,在时间的安排上,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来制订课堂常规。对于课堂常规的内容,可以由学生提出需要遵守的具体行为,再由教师归纳;也可由教师事先列出相应的内容,再由学生投票决定。笔者认为,学生参与讨论课堂常规的制订很有意义,只有这样,课堂常规才能更加合理,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3. 持续强化,有效内化课堂常规。常规一旦制订,就需要师生共同持续贯彻执行。教师可在开学的前一周和学生一起商讨制订常规,接下来,再在课堂管理中不断巩固强化,最终达到融合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很少会依赖规则和常规,学生也更加自觉,行为和学习会趋于自我控制。为了将常规内化成行为习惯,可尝试以下方法:

(1)常规视觉化。在小学阶段,教师可用图画作为重要课堂常规的备忘,挂在教室比较醒目的地方。这样的常规包括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听课时的注意事项、课堂活动开展时的注意事项、课间活动时的注意事项等等。低年级教师可将学生小组合作的活动时刻拍摄下来和他们一起分享,并把这些照片和相关图画一起展示,这样更加形象直观,且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常规。此外,教师还可在班级的图书角、植物角、卫生角等区域附近张贴简单的图示,将场所、空间和目的进行有效联系。

(2)常规系统化。在课堂管理中,仅仅制订和发布班级常规远远不够,即使这些常规体现了公平原则,但这样简单的做法并不完善。因此,对于新建的常规,要保持和稳固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有意识地关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如迟到、无故缺勤、制造噪音、上课时玩耍、不做功课等。此外,高效的教学和管理还需要教师随时做好应对教学意外的准备,并建立一个可顺畅运行的日常行为和学习系统。

(3)常规情境化。在课堂管理中,当教师和学生讨论常规时,可联系学生平时的生活或学习经历。例如,高速公路的规定;交通规则和路标;棋盘游戏规则;球类运动规则等。在谈及常规公平性时,也可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利于他们深入了解常规,并自然地将常规运用到课堂情境中,从而将课堂生活化,使常规情境化。由此,学生在内化常规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规则或常规被破坏后所应承担的责任,无形中就增强了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的意识。

总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先决条件。有效的课堂常规可以帮助教师维系课堂的秩序,促进学生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增进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情感。因此,在课堂常规管理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常规管理内容,以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美)埃弗森,埃默.透视小学生课堂行为: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指南(第9版)[M].赵琴,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2] 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杜萍.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 (美)卡罗尔·西蒙·温斯坦,莫莉·E·罗马诺,小安德鲁·J·米格纳诺.做最好的小学教师:高效课堂管理的十三堂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 (澳)罗杰斯.课堂行为的有效管理策略[M].蔡艳芳,马慧,郭燕飞,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范艳玲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