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冬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19-07-16 10:31冯倩
青年时代 2019年17期
关键词:师资建设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

冯倩

摘 要:冬学师资队伍建设是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抗战时期,边区政府运用一系列灵活的方式和措施,通过对冬学教师严格的审查和选拔工作,对冬学师资的分配和训练班培训,以及冬学教师的如何优待的问题上,进行边区冬学师资队伍的成功建设。本文就以上几个问题对陕甘宁边区冬学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冬学教师;抗战时期;师资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冬学运动的核心,也是冬学运动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抗战时期边区文化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如何解决冬学教员的缺乏问题和如何提高教师的质量问题是冬学运动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边区教育厅非诚重视冬学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培养、壮大和充实了陕甘宁边区冬学的师资队伍。

一、陕甘宁边区冬学教师审查和选拔要求

冬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冬学运动的中心一环,冬学运动中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知识水平以及政治认识是非常直接的影响到群众的教育。“教师对冬学的好坏有决定的作用”,因此,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都非常重视冬学教师的审查和选拔工作。边区教育厅要求选择有能力的教师,强调冬学教师不但文化水平要高能够授课,而且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水平,能够很好地领导群众和教育群众。1937年10月13日边区教育厅提出冬学教师的选拔条件:“1.能读《新中华报》或能看简单文件的。2.思想观点正确能刻苦耐劳的。3.善于组织群众,工作积极的。4.身体健康的。对于政治上存在问题、参加迷信组织、识字不达1500的人以及思想迂腐的教师,1939年边区教育厅明确规定是不能选作冬学教师的。可见边区政府对冬学教师的选拔是有严格的要求。边区政府要求冬学的教师“应该是专职的”,对于一些军事和珠算科目,请政府里的工作人员、小学教员或具有专长的群众来兼课。1940年边区政府强调了冬学教师要“文化政治程度要相当高的、本地的、年龄较大而具有民运工作经验的”,并且在1942年新文字和汉字要求冬学教师“高小毕业以上程度”,新文字冬学教要有初小毕业以上程度,而且要在教育界服务“一年以上”,对于有一定“社会经验者”、在群众中有良好的影响以及热心教育工作,具有服务精神的才符合任用标准。1942年的吴堡县冬学教师的选拔工作,要经过考试,考试合格的人,才可以担任冬学教员。由此可見,边区政府十分重视冬学教师的选拔,尤其是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领导教育群众的能力。通过提升冬学教员选拔和审查的标准,来保证冬学教员的质量,从而使边区冬学运动的顺利开展。

二、陕甘宁边区冬学教师分配情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师资是十分缺乏。为了解决边区冬学师资缺乏的问题,边区教育厅动员各方力量来组建一支冬学教师队伍。

首先,采取公派师范或者干部学院培养的中小学生、教师解决冬学教师不足的情况。如1938年边区政府针对冬学教员比较缺乏的情况,动员各方力量补充师资,如鲁师从预备班及师范班两班中共抽调50个学生出来做冬学教员,并具体分派各县教师数目。1940年边区政府强调师范学校学生担任教员。经过边区政府公派冬学教师,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边区冬学教师缺乏的情况。

其次,吸收当地的知识分子、小先生、老先生作冬学教师。边区教育厅公派冬学教师数量是有限的,边区政府通过动员当地自行解决,动员小先生和教职员充当教员,来起领导冬学的作用。1943年三边分区群众自聘冬学教员多达220人。1939年边区教育厅指出要动用当地识字的人和冬学学员做组长。如在定边冬学教员就是“聘请一个当地识字的人作教员,学校又派出小先生来帮助。”因为有些教员,文化程度比较低,人情世故也比较生疏,所以1942年有些县区聘请一些老先生做教员,这些老先生在群众间有威信,他们担任冬学教员,能够说服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冬学运动中来。

最后,吸收大批的党政群众团体工作人员兼任冬学教员。例如在周家圪一揽子冬学的教员是文工团高鹏同志在学员们要求下留在冬学当教员。1944年边区教育厅指出“各分区、县亦应作此准备,从所属中等学校中、文艺团体中、完小高年级生中、军队、机关人员中,组织大批干部并争取民间知识分子及老冬学教员参加”。

陕甘宁边区政府和教育厅在冬学教师数量十分薄弱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分配和公派冬学教师,以及吸收当地的知识分子,很好解决了边区冬学教师的缺乏问题,为冬学运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陕甘宁边区冬学教师指导和培训工作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水平都比较薄弱和落后,在边区冬学运动中,“冬学教员质量不够优越”,而且有些教师文化不高,办学经验少,所以受到群众的轻视。因此为了提高冬学教师的教育技能,政治水平和积极的思想意识,边区政府一方面要求以区为单位,组成冬学教员联席会,检查、指导和督促冬学教育工作,一方面开办冬学师资训练班,对冬学教师进行短期的培训工作。

冬学成绩的好坏,教师虽然有相当部分的责任,但是教师也需要领导的帮助和推动。所以边区政府有系统的推动各级干部和冬学委员会的领导与巡视制度。每年冬学开办前,边区政府都要求各分区教育特派员,各县三科要讨论关于集中训练冬学教师,保证冬学教师能够胜任冬学工作,不会半途辍职。 而且边区政府要求以区为单位,组成冬学教员联席会,来“讨论冬学教学管理,课外活动”使冬学顺利开展,并且要求“各级教育科应经常派人,指导巡视,推动冬学工作的前进。”通过以上的措施来检查、指导和督促冬学教育工作。1937年边区政府要求冬学教员训练“要利用每星期日的假期举行附近各教员的联席会议,相互检讨上星期工作和布置下星期工作”。1939年边区政府对于比较落后的教员,每周或半月以区为单位召开教员联席会议,实际的讨论政治问题、管教方法,帮助他们加强对冬学的领导”并且要求县政府三科对于每个冬学必须研究:怎样供给必要的书报,怎样对冬学教员经常联系、定期检查、交换关于校务和教学方面的意见。

为了提高冬学教师的质量,边区政府1936年12月有计划的开办冬学师资训练班,来解决冬学教师质量问题。冬学训练时间是两个礼拜,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质量以此来配合冬学运动的开展,教他们“怎样做战时乡村教师”以及了解“国防教育的中心任务,国防教育的实施,抗战的知识”冬学师资的训练科目都有新千文字文教法、政治、自然、唱歌等。为了培养冬学教师,1940年边区政府在一、二、三师附设了社教人员训练班,为了推行新文字,专门训练了一批程度比较高的教员。1944年8月边区政府明确规定各分区、县要在冬学开办前,必须给一星期或一个月的训练。主要训练的关于冬学的指示,研究冬学课本,研究如何教学,以及一些常识知识和助产常识训练。1944年三边分区对于公派教员进行训练,训练的内容除关于一般教字方法外,还有秧歌,政府一般政策法令,一般应用文(如请帖、契约)珠算等,以及学记一些简单的药方和医药卫生常识等方面的训练。

冬学师资训练班的训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开会式、座谈会、互相参观、授课式。如1940年10月1日边区教育厅为开办新文字冬学就是通过吴玉章讲授一些课程来对陕北公学抽调的70多个学生作师资培训。靖边采取在讨论全县文教工作,冬学教员及地方教员作自我批评,不仅促进了新老教员的团结,对改造群众,自聘的教员也有作用。1944年三边分区关于冬学教员培训,组织以区为单位的冬学教员座谈会,或组织互相参观。这样做不仅有交流经验的作用,且对改造本地教员,刺激教学,提高效率,也有很大的作用。

四、陕甘宁边区冬学教师待遇问题

边区政府不仅在政治业务上对冬学教员给予帮助和提高,同时在待遇上予以保障和奖励,以此来调动冬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1938年8月边区教育厅就关于冬学教员待遇问题做出要求“冬学教员待遇与小学教员相同”,1938年边区教育厅提出“帮助冬学教员解决工作困难,发动群众解决冬学经费问题”,所以边区政府实行发动群众供给制和教育厅津贴制两种方式,通过对群众动员、宣传与说服,冬学教员的粮食、菜钱,学校办公费都得到了解决。边区教育厅也规定了冬学教师每月津贴一元五毛。而且各县应依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待遇标准及具体解决方法,地方冬学教师规定“一般的不应低于当地雇冬长工之工资”如三边分区1944年冬学工作总结中教员待遇提出公派教员和群众自聘教员也是通过群众自愿负担和教育厅补贴的形式。

1942年9月9日边区教育厅根据去年的冬学经验要求必须提高教员的待遇,改善冬学教师的生活,通过“各县依据具体情况制定教员待遇、帮助解决家庭困难、奖励成绩优良的冬学教员以及准其参与地方性的各种建设和教育事业的活动”这四种方式来提高教员的待遇。如固林县府委员会为使教员集中精力于教学,决定至冬学毕业前免除教员的一切义务劳动负担。

与此同时,1939年12月边区政府为了提高冬学教员服务精神,增强冬学工作效率,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制度《陕甘宁边区冬学教员奖励暂行办法》。该奖励办法对于“积极参加并动员学生工作”以及“教学适宜”、“在冬学过程中有新的创造者”等的几种情形进行奖励。而且奖励的方式有:1.登报表扬。2.发给奖章和奖状。3.发给奖品,如书籍、用具、文具之类。4.派遣学习给予深造之机会。所有这些举措,均提高了冬学教员的素质,保证了冬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2]《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社会教育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3]《陕甘宁边区教育資料》(社会教育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4]1942年11月6日《解放日报》,《西川筹办冬学,吴堡冬学教员经过考试》.

猜你喜欢
师资建设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实录》与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构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拥军工作的述评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