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存在的治安问题研究

2019-07-16 10:31王贝贝
青年时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治安管理治安网民

王贝贝

摘 要:网络作為现代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两面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类社交媒体的出现,给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社交媒体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的主要场地,使用社交媒体传播暴力恐怖活动,社交媒体容易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等这些社交媒体治安问题不但影响着网络环境的发展,还给现实社会造成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社交媒体;治安问题

一、社交媒体的特点

社交媒体主要指的是人们使用社交网站、微信、微博以及博客等平台交流经验,分享见解以及观点。社交媒体是基于互联网的基础上快速发展的,并且成为了人们重要的传播工具。构成社交媒体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个人数较多与自发传播。社交媒体的产生主要依靠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赋予了网民较多的主动权,社交媒体才能获得群众基础以及技术支持,这是其发展的根基所在。

(一)社交媒体的虚拟性

网络社会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交平台,但是不同虚拟社交平台上,网民运用的ID号基本不相同,也就是其在网络社会中扮演者不同角色,从而造成了网络社交与实际社会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虚拟的身份构成了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社交平台上,人们不需要现实接触,因此,虚拟性是社交媒体的显著特征。

(二)社交媒体的交互性与开放性

互联网具有高度开放性,这就使网络信息能够实现快速和广泛的传播,并且难以控制。人们使用不同的ID账号就可以在多个社交平台活动,不论何种身份的人,只要注册了ID账号就能进入社交媒体平台和其他网民进行沟通。目前多数社交平台都要求实名制才能进入,但缺乏强制手段,仍旧有大多数网民在身份没有得到核实。同时,社交平台交流具有实时、双向的特点,这是集中体现了网络的交互性,也就是说每一位社交平台的成员不但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在社交平台上可以自由交流。

(三)社交媒体的自治性

虚拟、开放的网络社会,能够使人们在社交平台上自由交流,各种网络社交平台成为了人们自由发表言论的场所。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每一位成员的地位平等,都享有言论自由权。社交平台的建设者作为该平台的管理者,因此具有自治性。

二、社交媒体存在的治安问题

(一)社交媒体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的主要场地

其一,网络诈骗盛行。随着各种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社交媒体成为了网络诈骗的新平台。例如扫微信二维码,这些二维码其实都隐藏着病毒,扫描之后,病毒就会进入手机从而盗取各种软件的账号与密码,最终致使个人钱财丢失。微信中还通过点赞以及中奖等模式来获取用户个人信息,从而进行诈骗行为。使用社交媒体实施的诈骗犯罪传播速度较快,范围广泛,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同时犯罪成本较低,隐蔽性强,又较为便捷和迅速,导致违法犯罪行为难以顺利进行打击和预防。其二,赌博行为。网络赌博行为不易被发现,且比较便利,同时赌博团伙使用高额的回报来引诱大量网民,致使使用网络赌博人数的数量不断扩大,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比如微信抢红包赌博、网络棋牌游戏赌博等,这种变相的网络赌博,严重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其三,使用网络交易色情淫秽信息。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虚拟环境不断扩大,但是却象征着现实社会。所以,利用社交媒体传统色情淫秽信息就会让人们对现实社会产生错误的判断。例如不法分子使用各类社交媒体的直播功能直播淫秽视频,从而得到受众的礼品,或者利用微信群发送淫秽视频所要红包等。由于网络平台的虚拟性增加了公安机关对此项犯罪行为打击与预防的难度。网络色情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但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更使接触网络的青少年生理与心理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二)使用社交媒体传播暴力恐怖活动

恐怖袭击活动的政治意图较为强烈,其目标不仅是消灭,还要营造恐怖氛围。首先使用社交平台营造恐怖的社会氛围,犯罪分子利用社交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传播大量控制袭击音频和视频,创造了更为恐怖的社会氛围,增加民族怨恨,威胁着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其次,利用社交媒体传播恐怖思想。社交媒体的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其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以及接受者,为犯罪分子传播恐怖极端思想提供了极大便利,使恐怖思想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另外,犯罪分子利用新闻媒体发布的一些恐怖思想和图片大范围的传播恐怖思想,蛊惑人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恐怖组织当中。其三,利用社交媒体诱导恐怖活动。据调查统计,涉及暴力恐怖案件的相关人员基本都观看过或者收听过暴力恐怖视频或者音频。有的暴力恐怖组织利用社交媒体来散布各种恐怖谣言,宣传各类恐怖袭击的图片以及教学视频,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这种恐怖袭击活动具体突发性,不需要具体策划,预防和打击难度较大。

(三)社交媒体容易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负面思想给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有混淆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降低青少年的道德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极易诱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为了获得关注度,过度描述违法犯罪的细节以及方式,对实施者不断渲染,从而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偏离,导致模仿违法犯罪的人群不断上涨。尤其是社会阅历不足,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他们更加容易在网络中迷失,形成不良习惯,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首先,诱发和引导青少年参与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主要指的是广大网民为了实现共同利益,一起参与讨论产生影响较大的社会事件,这种活动属于扰乱网络社会秩序,影响政治稳定的非正常事件。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使各种热点问题传播速度较快,传播范围较广,涉及到群众利益的事件如果在社交媒体上被关注,就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假如没有科学合理的控制和预防,就会造成实际生活中的非法游行活动当群体性事件的图片、音频以及视频被社交媒体广泛传播之后,有的心理不平衡的社会群体就会利用这些内容鼓动和诱导群体性事件。目前青少年已经成为群体性事件的主要人群,他们喜欢模仿,从众心理较为严重,违法犯罪的头目根据青少年这一心理诱导他们模仿群体事件行为,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其次,引诱青少年性犯罪。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色情淫秽信息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更加隐蔽,致使这种行为更加猖獗,从而腐蚀着青少年的纯洁心灵,冲击着他们的价值观,扩大了社交媒体传播色情信息的队伍。目前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自控能力较差的青少年不可缺少的娱乐项目。青少年通过社交媒体接触到色情信息之后会对其进行模仿,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解決社交媒体治安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网络治安管理体系

由于网络治安管理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属于一项复杂且、长期的系统工程,因而必须不断健全治安管理体系,才能为治安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首先,国家立法部门应该根据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握好网络犯罪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法律法规,使网络治安工作的顺利实施能够得到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其次,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引导,带来公安机关、新闻宣传部门以及信息管理机构等一起创建联合体系,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完善网络舆论引导体系,协调配合体系、危机处理和响应体系等逐渐使网络治安管理朝着系统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方向发展,并且要加大对网络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最后,完善联动体系。制定多警种联动方案,确保各个地区以及部门之间能够及时通报情况,传递信息,形成强大的协作力量,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保证各项措施都能落实到位,从而实现对网络治安管理的全面监督。

(二)提高网民的网络治安意识

网络社会的主体是广大网民,因此维护网络社交媒体的治安也需要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大部分网民基本都不会有意的去扰乱网络治安秩序,但是因为网络的高度开放性以及广大网民缺失法治意识,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创建规范的学习网站,为网民学习网络法律法规提供平台,从而提升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道德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自觉抵制通过网络上传播的不良信息,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使网络的真正价值得到全面发挥。

(三)加强对网络治安管理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力度

处于互联网社会,大部分犯罪行为开始向网络转移,网络治安管理工作的难度与日俱增。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治安管理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一支专业的综合素养高的网络治安管理团队。强化思想认识,加强教育,提升网络治安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使其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社会,同时也要重视对网络治安管理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其政治立场坚定,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提升其政治鉴别能力和敏锐性,使团队团结协作,忠诚尽责。另外,建立创新性网络治安管理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网络治安管理人才,才能使网络治安管理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

总之,大数据网络时代的到来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带来了较大便利,但也给社会带来了较多问题,使一些新型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滋长。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这一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有效的解决网络社交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网络环境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小兵.互联网社会的治安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J].法制博览,2019,(5).

[2]朱凯岳.网络虚拟社会治安问题的思考[J].职工法律天地,2017,(8).

[3]颜攀宇.社交媒体存在的治安问题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猜你喜欢
治安管理治安网民
Me & Miss Bee
不容忽视的治安管理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的接引与疏漏
利益分析视角下社会治安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