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学写作(八)

2019-07-16 20:10于晓冰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黄云客舍北风吹

于晓冰

我们一起来重温两首送别诗,之所以说重温,是因为这两首诗实在太有名,很多小学生都能脱口而出。

一首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也叫《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话译文】清晨的细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驿馆的青瓦辉映着柳树翠嫩的新芽。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诗人一开篇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清新柔美的环境。早晨的雨下得不大,也不长。这朝雨恰好润湿了渭城的道路,也使青青柳色映照之下的客舍为之一新。这本应是最适合欢聚的环境,但是,“客舍”和“柳色”却暗示着离别。“客舍”自不必说,是羁旅行役者的住所;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传统,用折柳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可以说,这样的环境越清新、越柔美,越能够表现诗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祝福与不舍之情倾注在这美酒之中。诗人对他的朋友说,再干了这杯美酒,因为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像“我”这样的老朋友了。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首诗———高适的《别董大》(其一)。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白话译文】千里黄云遮天蔽日,渐近黄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人不认识你呢?

这是一个非常恶劣的自然环境。日暮黄昏,大雪纷飞,狂暴的北风中,唯见大雁南飞,使人顿生日暮天寒、游子漂泊之感。这样的环境,已经令人为之悲伤。如果在这样的情境下道别,岂不更添一重悲情!

但是,诗人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下子为这首诗增添了一抹亮色,粗犷豪放之情立显。可以说,环境越恶劣,越能够衬托出诗人的粗犷豪放来。这两句是对朋友、对知音的激励与慰藉,让人从中收获莫大的信心和力量。

以上算是温故,我们也要来点儿知新,搞一点儿“事情”,把这两首诗重组一下,改成下面这个样子。

送别(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别(其二)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先来看第一首,环境如此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下送别,还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如果你是被送别的那个人,是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除了哭,似乎没有什么更多的出路了?

再看第二首,环境如此清新柔美,在这样的环境下送别,还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如果你是被送别的那个人,是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很不被重视———离去时连个挽留的人都没有。

这样的重组,生生地把如此脍炙人口的两首送别诗给毁了。估计王维和高适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吧!

同样的诗句,只是稍稍变动一下语句衔接,重新组合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落差呢?

清代的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

民国时期的王国维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这两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情与景要水乳交融。写景与写情不能做到水乳交融,二者就不能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这里说的写景,實际上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环境描写”。

我们在做现代文阅读练习时,常常会接触到关于环境描写作用的问题,很多同学还去背诵什么“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等所谓的公式,考试的时候生搬硬套,但效果很差。实际上,古诗中的写景与写情相结合的写法非常多,好好琢磨琢磨,会对我们真正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有莫大的帮助。

在写作过程中,也必然涉及环境描写的问题,很多同学也知道环境描写的必要性,但总不能很好地做到情景交融。多背诵一些情景交融的古诗,对提升写作中将环境描写和人物情感有机结合的能力也会有莫大的帮助。

附一则小练习:

假设在一次考试中,因为各种原因,你的成绩很不理想。你独自在学校的操场上徘徊。如果让你写一段文字,来表现此情此景,你准备怎么写呢?

猜你喜欢
黄云客舍北风吹
北风吹
乡思
北风吹
我还差一票
客舍随笔
北风吹
黄云:一个学者型官员的堕落史
被熟人套牢的区长黄云
爱你,就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