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来凤地龙灯的功能变迁解读

2019-07-16 04:33高莹
北方音乐 2019年7期
关键词:龙灯变迁功能

【摘要】地龙灯是独存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的一种民间艺术,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当地人又称其为“巴地梭”,是彰显地域特色文化的民间艺术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地龙灯的功能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对地龙灯的功能进行了由娱神功能到娱人功能的梳理,把影响地龙灯功能变迁的原因归纳为行政导向、文化环境、学术研究三个原因。

【关键词】娱神;娱人;地龙灯;功能;变迁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龙灯”文化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由于历史条件、地理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其艺术风格和表演方式是绰约多姿的。来凤县就流传着与“龙灯”不同的“地龙灯”,“地龙灯”以独特的形象、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丰富的审美内涵从群龙中脱颖而出,堪称“龙灯一绝”。[1]

一、地龙灯的来源及传承现状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南接湘西,西临渝东,位于酉水支系新下河之滨的武陵山腹地孕育着来凤县的大岩板村、板沙界村等多个民风古朴的土家山寨,此处地势较为高寒,常年盛行着习武之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情怀孕育了来凤老百姓所喜爱的民间艺术——地龙灯。

(一)地龙灯的来源

地龙灯主要在来凤县的大岩板村、板沙界村两个村落中广为流传,这与环境及浓厚的村寨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纵观地龙灯的来源,有“龙生虎养凤遮阴”、“龙王施雨之恩”的经典传说及人口迁移带来说共三种说法。来凤本地人大多认为地龙灯的来源与“龙生虎养凤遮阴”及“龙王施雨之恩”这两个经典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92岁高龄的邓斌和他的徒弟万建全是大板岩村有名且被村民公认的地龙灯传承人。关于地龙灯的来源,两位传承人除了支持“龙生虎养凤遮阴”与“龙王施雨之恩”这两个经典传说之外,还声称地龙灯是通过家族相传和师徒相传这两种方式逐渐流传下来的,留存年代甚为久远。

有关地龙灯来源的三种说法以下将分别加以阐释。首先是“龙生虎养凤遮阴”的经典传说。三太子为了阻止秦始皇填平黄海,不得已偷走了秦始皇的赶山鞭并慌忙脱逃。三太子的恋人三公主眼看就要分娩,却找不到三太子,于是只能在沙滩将男婴产下并忍痛扬长而去。这名男婴在老虎的喂养和凤凰遮阴的照顾下才得以存活。经过“龙生虎养凤遮阴”的婴儿长大后力大无比,他就是推翻秦朝的楚霸王。楚霸王建功立业之后也不忘龙、凤、虎的重大恩情,所以每年正月初五到十五,楚霸王号众人扎长龙和彩凤舞蹈,地龙灯就这样产生了;“龙王施雨之恩”的经典传说:泾河龙王被玉皇大帝任命为掌管雨布的大臣。玉皇大帝对何时降雨作出了严格规定。泾河龙王时刻为百姓着想,在任职期间严守天命,毫不懈怠。人们为了感恩泾河龙王的施恩之雨,于是在正月初五至十五这几日以舞地龙灯的.方式作为回报;最后是人口迁移带来说。人口迁移带来说即有不少学者认为地龙灯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由他者在人口迁移下把地龙灯带到了来凤地区,期间由于来凤人和汉人交往比较频繁,所以地龙灯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至今日。

(二)地龙灯的传承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龙灯在波段式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向前。每到逢年过节,老百姓们就聚集在一起观赏地龙灯表演,好不热闹。之后由于收音机、电视机等可供娱乐家电的逐渐普及,老百姓们对传媒的追捧胜过了看地龙灯表演,地龙灯也就此陷入了低谷阶段。据传承人邓斌老人回忆,实行承包责任制之后的那几年,他们还组织去重庆舞地龙灯,很受当地人欢迎。但是到了90年代以后,许多年轻人为了谋生而外出打工,外来的思想文化及利益的驱使在一定程度上使“灯客”们的心都散了。近年来,随着国家政府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积极推动,使得许多尚待挖掘、岌岌可危的民间草根文化再一次燃起了生命之火。也正是2010年地龙灯申请非遗的成功,使得地龙灯艺人们重新燃起了满怀的热情。“灯客”的传承,一是家传,二是个人自主加入地龙灯班子。传承人邓斌为地龙灯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尽管家中生活贫寒,却依旧用微薄的生活费为地龙灯的训练演出添置行头,想方设法地让地龙灯这项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地龙灯是民族艺术之林的瑰宝,呈现的不仅仅是地龙灯艺人们活灵活现的表演,更是一代代为之付出的传承人所倾注的心血,应该让地龙灯永久的表演和传承下去。

二、地龙灯的功能变迁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每件事物都处于运动、发展和变化之中,地龙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迁,这种变迁尤为明显的表现在了地龙灯的功能方面。

(一)祭祀祖先与敬神祈福:地龙灯的娱神功能

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的社会现象还是具体的物质现象,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有一定的功能。[2]地龙灯亦是如此。地龙灯最初在来凤地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祭祀作用,即敬神祈福與祭祀祖先,也称之为“娱神功能”。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龙往往是司雨水神。[3]土地得到雨水的滋润会更加肥沃,庄稼获得雨水的灌溉会茁壮成长。在祖先面对无情的天灾人祸无法理解并束手无策之时,就把与水有关的臆想物“龙”作为可以与自然相抗衡的化身。希望可以借助龙的神性战胜自然,得到龙的庇佑,从而过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古老且悠久的龙崇拜遍及各族各地。来凤县的大板岩村是本地区内土家族的聚居地,这里不仅流行着宗教巫术,还有着浓厚的傩祭活动,所以此地有着深厚的崇龙文化并不奇怪。土家族是一个崇拜祖先的民族,这种祖先崇拜的意识不仅穿梭在土家族的发展进程中,还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支柱。除此之外,由于来凤地区过去交通极为不便,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环境相对比较闭塞,与外界联系甚少,因此给地龙灯的存留提供了充足的有利条件。来凤地区的人们若是感觉最近诸事不顺或身体欠佳,就会请地龙灯班子来家中的屋前屋后、屋内屋外舞一圈。他们认为舞地龙灯可以表达对神灵的敬奉,并相信神灵看到地龙灯表演会很快显灵,从而把家中的晦气带走,使自己身体健康、万事顺利。

人们舞地龙灯或是出于祭祀祖先,或是通过舞地龙灯达到祈福禳灾的目的,这两种情况都与娱神有着密切的关系,折射出地龙灯的娱神功能。

(二)休闲娱乐与强身健体:地龙灯的娱人功能

民间艺术并非只有保持“原汁原味”才叫传承。地龙灯艺人们突破表演环境的局限走上舞台的这种做法是符合当代文化需要所做出的改变。地龙灯表演挣脱带有神性的外壳摇身变为亲民喜庆的文娱表演,使来凤地区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真正达到了“老有所乐,健康长寿”的目的。

伴随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及社会的转型,大众媒体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地龙灯艺人们及传承人也深刻地意识到要想让地龙灯真正“走出去”,必须借助大众媒体的力量。但若想让人们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体上认识并了解地龙灯,必须要有可以“流动的舞台”,即这个舞台是可以搬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地龙灯表演中时空的转换跳跃、意象纷呈、物象转移均可以通过舞台一一呈现,加上现代舞台的音响及其他设备的相互配合,让地龙灯看起来更加威武和灵动。除此之外,传承人邓斌以创办“老年协会”的方式号召乡亲们加入进来,让地龙灯成为所有来凤人们共同的地龙灯,使来凤人们共享地龙灯真正的喜悦。传承人邓斌认为乡亲们加入“老年协会”意义重大,一是可以通过“老年协会”这种方式召集大家一起学习舞地龙灯,切实感受地龙灯的乐趣;二是乡亲们在舞地龙灯之时需要全身各部位肌肉的协调用力,这对提高身体肌肉的协调性和关节的灵活性有着明显的作用。真可谓做到了传承、健体两不误。

正是地龙灯娱乐功能的加强,使得地龙灯成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民间艺术。地龙灯来自于民间,并为民所享,强民体魄,呈现出一片祥和喜庆的欢乐画面。

三、地龙灯的功能变迁分析

变迁是一切社会文化最为恒久的现象,有两种原因导致这种变化,一是由社会内部的变化而引起的;二是由社会环境的变化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引起的。[2]如果说在过去地龙灯是以祭祀为主,那如今地龙灯则是以娱人与强身健体为主。已经实现了从娱神到娱人的文化与功能的变迁。

(一)行政导向

来凤地龙灯从娱神到娱人的功能变迁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机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在地龙灯处于每况愈下的传承境地之时,政府展开了对地龙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行动。机关部门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符号,也不可避免的融入了地龙灯功能变迁的过程之中。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恩施州、来凤县等各级单位部门提出要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来凤县有力的响应号召,重视地龙灯的内在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来凤地龙灯的传承和保护得力于各级相关部门对其的帮助和大力扶持,也正是政府和机关部门积极的有效参与,使得地龙灯有了从娱神到娱人的华丽转身。

(二)文化环境

来凤最初的地龙灯是属于傩戏的一部分,住户家凡是有小孩惊吓或者家中不顺都会请地龙班子来舞一段,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活动不免带有一些封建迷信的色彩。1949年之后,新的科学思想的到来,地龙灯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文化环境,这不得不换另一种方式继续发展。加之政府大力的扶持和地龙灯申请非遗的成功使得地龙灯得以以崭新的面貌来面向世人。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与人的需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有机体的需要是第一个基本需要,从而形成基本的“文化迫力”。由于需要而形成迫力,这种迫力迫使人们靠着有组织的合作及经济的、道德的观念,而满足生理的需要,之后,又从中发生新的需要,产生新的文化迫力。[4]健身和娱乐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需要,这种需要是过去的以祭祀为主要目的的地龙灯所不具备的。现今的生活模式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捷,但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如神经衰弱、“三高”等健康隐患。这些高风险病症总能提醒人们要加强体育锻炼。随着人们需要的转变,地龙灯也逐步融入了当代文明的健身理念——人人参与、全身健康、受益匪浅。

(三)学术研究

学者和专家有目的的介入也是引起地龙灯指导变迁的因素之一,“所谓指导变迁,指的是个人或者群体主动地、有目地介入另一个民族的技术、社会、和思想的习俗。”[5]起初来凤地区并没有系统的多样文化的概念,进入新世纪之后,一些研究者才将地龙灯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元素一一提炼,并对其做进一步的总结分析,由此,地龙灯被赋予了娱乐、观赏、健身于一体的文化内涵,使得地龙灯这种艺术形式形成了自身明确的文化体系,促使地龙灯的传统文化意义实现了更好的现代转化,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地龙灯的传承队列之中。

四、结语

来凤地龙灯所承载的不单单是它表演的程序或者单独的形象等,而是來凤土家族的集体无意识。面临着现代化的发展,地龙灯只有在保留自己民族灵魂的基础上进行与时俱进的改变才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地龙灯,或者诸如地龙灯这类的民间传统艺术,即使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的原始意义会逐渐淡化,但它多元开放的文化意蕴,定会在新时代里获得新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向华.地龙灯传说的文化意蕴[J].寻根,2005(2).

[2]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9):128,211.

[3]朱必知.龙图腾——中国精神[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1):14.

[4][英]马林诺夫斯基,费孝通等译.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2):24.

[5][美]克莱德·M·伍兹著,何瑞福译.文化变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2):136.

作者简介:高莹(1991—),女,山东,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猜你喜欢
龙灯变迁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变迁
我有特异功能
舞龙灯
功能关系面面观
新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