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2019-07-16 04:27冯华
北方音乐 2019年6期
关键词:唱法技巧

冯华

【摘要】陕北民歌独有的特点就是歌声中透着宣泄、凄苦的滋味和优美的抒情,这也是陕北人粗犷洒脱、大方热情、真诚直率性格的艺术反映。陕北民歌旋律的主要特点是由两个纯四度的叠置或者一个纯四度加大二度构成,其旋律的跳动很大,音域较宽,其在演唱中要注意真假声的有效融合。按照陕北人的语言特征,演唱者在演唱中还要尤其关注对润腔技巧的使用,在长音中最好多使用直音唱的方式,滑音要唱得有棱角且光滑,演唱fa、si两音时要尤其注意进行特殊的处理,衬词要唱得轻且巧,通过技巧与心灵的演唱来展示出陕北民歌的特点。

【关键词】陕北民歌;唱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在陕北,不管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里,还是在崇山峻岭的大山之中,亦或是在一马平川的大马路上,随处都能够听到陕北民歌。陕北民歌旋律多变、题材较广、种类较多,但最具研究价值且最能够展示其演唱风格的还是那丰富的唱法技巧,它們才是陕北民歌的主要内容,给予了陕北民歌独一无二的魅力。

一、陕北民歌独特演唱技巧的形成原因

(一)陕北独特的自然条件

由于陕北生活环境较差,自然条件艰苦,再加上边疆战火不断,因此灾荒频繁。由于陕北文化中反抗斗争和祈福消灾的特点十分明显,陕北民歌作为人们表达感情、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就被大家广泛传唱。这些特点展示在唱法技巧上也就添加了呐喊、大声哭诉等元素,所以,陕北民歌中拥有很多的激越的旋律和哭调的苦歌。

(二)陕北文化的开放性

陕北文化是开放的文化。陕北文化没有中原文化的排他性,因此从古至今一直在吸收新的元素。新元素的融入使其拥有了别样的风采。在多种文化的影响下,陕北民歌拥有了多样化的唱法和内容。不管是喜事还是丧事,是好事还是坏事,人们都能够将其融入到陕北民歌中,从而传达心声,表达感情。例如,拿信天游来讲,演唱者能够按照曲子的特点和自身嗓音的特点,或根据自身情感抒发的需求与所处的环境来自由发挥,比如即兴作词、添加虚词叠词等。在自由的创作环境影响下,陕北民歌把创造力与演唱技巧发挥到了极致,如大家平时所讲的“十人九个调”,就是陕北民歌多种唱法的真实展示。

(三)陕北文化的多元性

陕北文化是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过渡,它把汉族文化当作主调,并添加了多种少数民族内容,如萌、羌、鲜卑、匈奴等多个民族的内容,展示出了陕北文化的多元性。陕北民歌就出现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它的唱法既有内蒙民歌和甘肃花儿的演唱内容,也有山西戏曲的影子,融入了蒙古民歌悠长的气息和山西民歌的润腔技巧。可以说是多种民间优秀艺术融合的结果,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

(一)长音的演唱技巧

历史上,陕北多是民族游牧之地,到现在,陕北民族的日常生活中还往往用到其他民族的词汇与地名。陕北人在平时的讲话中有拉长音的习惯,常常在长音之后的最后一个字再加上重音。陕北民歌中很多长音之后都添加有短装饰音,这也是其语言习惯的表现。这种音常常音域很高,时值较短。在演唱该长音时,其后的短装饰音需要向丢东西一样甩出去,之前的长音拖够时值后,要立马把气一提,使声音进行头腔,并立刻换气唱下一句,这又重又短的音,就是用假声演唱的结果。这种唱法不但能够让长音听起来穿透力很强,有头有尾,还能够展现陕北语言独特的语气。同时,陕北人豪放、粗犷的性格也使其音乐的旋律线和直畅性直上直下、起伏较大。尤其是对旋律中长音的处理大多都使用直音唱法。陕北民歌中的直音需要按照多种作品的情感变为收口腔、橄榄腔、喇叭腔等;长音通过直音的方式展现,例如《不信穷根扯不断》《上一道坡坡下一道道梁》都是通过直音唱法演唱,几个哎哟、哎呀等都是直音,按照情感对音色、速度、力度等进行多种处理,展示出了一种叹息、一种苍凉,又好像一声哀怨的长叹,同时还像是对苍天的发问与控告,把积压在心中的苦闷都展示了出来。

(二)顿腔、断腔的演唱技巧

断腔也叫作顿音或是顿腔,例如顿腔(一字或连续多音用之),陕北民歌中有一腔几断的,也有一字数断的;既有一收一放之断,也有一轻一重之断。演唱断腔时,需要故意把每一个音符唱得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把每个字每个词演唱得清清楚楚。比如,小调歌曲《光棍哭妻》中的断腔要唱得重而短,从而展示光棍“哭”妻的悲惨心理,而在《打秋千》中断腔则要强调字头,要顿得轻而短,从而展现出姐妹两人俊俏活泼的形象。除此之外,还有按照陕北民歌曲调创编出的歌曲《大生产》中其断腔则要全部出现在衬词部分,通过模仿劳动发出的声音从而渲染气氛、调动人的情绪。此断腔要注意先重后轻,要使第一字重一些,其后的字再轻轻弹出,如此方能在展现内容的同时不显得笨拙啰嗦。综上可见,断腔要唱得巧而实、顿而短且富有弹性。出现在拖腔和衬句中的断腔大多都是拥有装饰色彩的乐句,演唱时要注意到情绪的延伸和衬字的特点,要唱得自然、生动,且极具生活气息。

(三)衬词衬腔的演唱技巧

在陕北民歌中衬词衬腔是情感色彩的渲染,要唱得轻且巧。衬词和衬腔在陕北民歌中的使用非常常见。除了常见的某些助词和叹词,例如哎呀、那个、哼嗨、嗨哟、哪、嘞、噢、哎、哟等,还有长时间传承而流传下来的某些衬词和衬句。比如“摇三摆”“令令郎”“杨柳青”“海棠花”“梅翠花”“太平年”等。它们是对正词的烘托和陪衬,且拥有固定的规模和格式,遇词就能够套用。在衬词中,最拥有感情色彩的,是某些象声词和称谓词。例如,信天游中常出现的对情人的昵称“哎呀老命”“哎呀亲亲”;《小寡妇上坟》中每段的末尾处都有加上“天爷天爷哟”“哇、呜、哇”等哭声词;在《光棍哭妻》中每段末尾处都有添加“孩子的妈妈哟”等。以上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情感的自然表现。一些歌曲衬腔已经成为了单独的乐段,和正词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增添了音乐的美感,也增添了娱乐性,渲染了气氛。演唱时要注重两乐段色彩的对比,衬腔时要唱得轻巧,正词部分则要唱得连贯、细腻,“得儿”要唱得响而快,每个字都要唱短些,顿音为宜。

(四)滑音的润腔技巧

陕北民歌中的另一种演唱技巧叫作滑音,在演唱中有上滑腔、下滑腔、抛腔等多种唱法。在多种作品中,滑音的音色、速度、力度、种类等都有着细微的改变。例如在《赶牲灵》中的“三”字下滑音、“头”字上滑音;在《五哥放羊》《有吃有穿》中几乎每个字都有滑音,如“响”字的下滑音、“吱呀吱”的抛腔、“纺、转”二字的上滑音等。滑音的使用要和方言融合在一起,要唱得有棱角且清脆,更重要的是要展现出民歌的精致与细腻。从而展现多样化的情感内涵,并展现多种风格特点。在演唱时要富有弹性且气息灵活,使所有的音都唱得自然圆滑,但是也不能刻意而为之,更不能使滑音变得过于华丽,要合理地使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陕北民歌蕴含着丰富的陕北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一种极具地方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演唱陕北民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生动的民间民俗图景,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能够较好地发展并传承我国民歌艺术。在我国逐步加强对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的当下,我们必须要继续努力,大力发扬民族民间音乐,让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贾楠.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解析[J].大舞台,2013(11).

[2]马小红.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与风格特征[J].音乐时空,2015(9).

猜你喜欢
唱法技巧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因式分解常用变换技巧
一本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好书
指正要有技巧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提问的技巧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关于“民通唱法”的探讨
浅谈民族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