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生音乐学业质量评价的几点看法

2019-07-16 07:50叶秋晨
北方音乐 2019年6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音乐核心素养

【摘要】学校教育中音乐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审美体验、开启智慧、陶冶情操等各项重任,通过挖掘音乐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品格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2017年由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如何直接获得教育质量评价结果是一个难题。音乐核心素养下的学业质量评价,不单纯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情感,科学合理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及时肯定,也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客观评价。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社会背景的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在社会环境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培养只具备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在2016年9月,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多所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三年攻关,研究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标志着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将全面走上素质型教育的改革轨道。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综合贡献体现为“音乐核心素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确定依据是学校音乐课的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定位。

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不但是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侧面反映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落实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点。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向,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经上级各部门的监管,各地学校美育发展得到了全面性的推进,但从整个教育角度来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大环境中的薄弱环节,其中部分原因是评价机制不完善而导致的,未能达到素质教育的预期效果。我国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总体滞后,其评价内容难以统一、评价标准难以量化、评价方法难以操作、评价研究极为匮乏,导致教育部虽然多次出台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相关指导意见,在基层学校仍然收效甚微。2015年5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明确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启动了艺术素质测评的研究工作,并于2016年5月在全国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艺术学业质量抽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证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方向,音乐教育也要思考如何通过学科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素,一首音乐作品,不同的学生聆听,会有不同的音乐体验。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具有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功能,能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发散变换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丰富的音乐联想力。音乐没有具体答案,音乐作品的产生过程就是全部的创作过程,作曲家创作一部作品是一度创作,通过演员把这部作品表演呈现出来是二度创作,观众欣赏作品是三度创作。在音乐教学中每时每刻都在创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并体验音乐,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价值不容置疑的,学校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课承担着重要任务,但纵观现阶段的中小学音乐课堂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问题

大多数音乐教师对音乐学科的美育功能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过程重技轻艺,只注重教授乐理知识,教学缺乏音乐审美的表现和音乐文化的挖掘的高,导致学生缺乏情感的深层体验,难以自主达到音乐审美境界。

(二)学生问题

1.音乐是聆听的艺术,音乐课堂上学生没有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缺乏聆听音乐的能力,对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和旋律也不能完全掌握。

2.学生普遍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说明课程内容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材内容选配的顶层设计上需要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写。

3.学生对歌曲的演唱能力差,通常学完一首歌但却无法单独完成演唱,原因是缺乏音准概念和基本的演唱状态,在合唱歌曲方面也未建立多声部合唱的意识。

(三)评价标准问题

艺术教育学业质量评价滞后,导致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没有及时的认定和客观的评价,缺乏良性的教学循环。

三、问题的解决措施

依据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音乐教育新体系理念为理论指导,分析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和学的基本问题。准确地把握音乐学科的美育功能,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技轻艺的现象,教师要能充分地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到音乐课堂之中,课上要给学生一系列美的感受,情境美、曲调美、音色美、音响美、语言美、服饰美等,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唤起学生对美的渴望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教师的示范、对教材的处理都要尽量做到尽善尽美,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能感受到更深层情感的体验,自主达到音乐的审美境界。

学业质量不单单指学业成绩,只依靠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更多只是关注到学生最后的学业结果,而学业质量还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对学生要以动态的方式跟踪音乐素养的培养和审美情感的发展。结合新课程标准和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理念,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大的学习领域入手,量化评价标准,试图构建出科学合理的音乐学科学业质量评价体系。

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为基本导向,培养学生音乐艺术听觉和对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和理解能力,感受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音乐能力歌唱、演奏、綜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进行测评、研究,并科学地评价教师的课堂行为和教学结果,引导教师规范教学。

四、结语

在追寻素质教育的道路上,音乐教育作为美育范畴的学科,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更不能忽视音乐教育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音乐教育并不是孤立的,音乐对社会的作用需要音乐教师不断认真地思索与追寻。缺乏审美体验的音乐教学是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能更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从个体接受音乐教育对人体发展价值的开发到人类群体接受音乐情感与思想的角度看,能够达成一种普遍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统一的情感的共识,情感教育已经不再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的位置已上升为教学目的之一,音乐教育对于人的情感教育、个性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人们需要尽可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自己,许多观点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然而语言有其一定的局限,因为语言的尽头便是音乐的开始。

作者简介:叶秋晨(1986—),女,湖北省蕲春人,硕士,中小学一级职称,研究方向:中小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音乐核心素养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