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价值体系重构理念下用音乐载体传承德孝文化的新策略

2019-07-16 07:50朱晓斐
北方音乐 2019年6期
关键词:音乐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德孝文化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高尚品德的表现,从一个人的德孝文化内涵中可以看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伦理精神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趋向于功利化,人们评价事物的标准逐渐被利益化,造成个人情感意识淡薄,音乐德孝文化和伦理价值观也逐渐淡化。面对当代音乐作品中德孝文化与伦理价值的缺失现状,探究伦理价值体系重构理念下用音乐载体传承德孝文化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伦理价值;音乐;德孝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与社会观发生巨大的改变,使音乐创作中出现一些低俗的作品,缺失了基本的德孝文化与伦理价值,给社会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所以,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力求通过音乐的艺术形式表现和继承百善孝为先等优秀德孝文化,弘扬传播新型孝文化代表性音乐以提高全民德孝文化素养,把对音乐作品中的德孝文化和伦理价值认知提升到新高度,以促使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

一、中国音乐作品创作发展的历史沿革

中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祖先就已经创作出音乐。原始的音乐由劳动得来,体现了人们的辛勤劳动生活,而且当时的音乐常与诗歌、舞蹈相互结合在一起。到夏禹的时候出现了奴隶社会,社会上有了阶级之分,音乐也有了一定的影响,音乐艺术逐渐注入了阶级的意识。如夏代的代表性乐舞《大夏》,是歌颂当代统治者本身的,从基本的乐器方面都可以看出来阶级的区分。

在奴隶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西周,西周统治者的阶级之分更加明显,当时的音乐就有贵贱等级之分。西周的宫庭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雅乐、颂乐、房中乐和四夷之乐等几种,其内容大多是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这种史诗性的,带有神秘色彩。我国历史上有明文记载最早的大学教育中的音乐被称为六乐,即《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到春秋战国时代,音乐的内容就相对丰富一些,具有普通的劳动歌曲和爱情歌曲,如《诗经》,还有揭露农民的痛苦生活的,如《七月》,另外还有一些讽刺封建统治阶级的,如《代檀》等。

秦汉时开始出现由大量乐工演奏的音乐——“乐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音乐文化代表性乐器古琴趋于成熟,代表作有《琴操》《广陵散》等;隋唐时期出现燕乐,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元代出现了戏曲艺术,如《唱论》《中原音韵》等;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出现,音乐内容更具世俗化,其中明代的民间小曲内容丰富、影响深远。

近现代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民主、科学为主流。在革命时期,革命民歌有《洪秀全起义》《坚持到底》等。清末民初的学堂民歌以宣传爱国主义、科学文明为内容,如《中国男儿》《体操-兵操》等。现代音乐中,中国的音乐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欢迎不同的音乐形式在中国落地生根,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有《公仆赞》《木兰从军》等。这些在音乐的创作中融入古代音乐中的优秀德孝文化成为音乐中的经典,呈现出符合当世审美观念以及伦理价值的特点,对德孝文化的继承以及精神重构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属性中德孝文化和思想中伦理价值缺失现存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经济市场化的今天,音乐在满足人们娱乐化的需求下,与其应有的内涵相去甚远,变得更相近于“感官享乐”,而离包括伦理美在内的审美则愈远了。也就是说,当代音乐为了满足人们世俗化的需求,一些音乐内容越来越低俗、不健康,失去了原有的德孝文化和思想中伦理价值。总而言之,由于经济的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等原因,导致中国当代音乐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模仿性严重,音乐创作与理论脱节

中国当代音乐以流行音乐盛行,但是我国流行音乐的理论研究没有与音乐创作的发展形成平衡、互动的关系。我国音乐学院的专业作曲者对于流行音乐持有一种观望、俯视的态度,大多不涉足流行音乐的创作,使得流行音乐的创作缺乏理论基础,导致高质量的流行音乐很少。大多数的流行音乐是复制、模仿出来的,“韩潮来袭”“嘻哈风行”、欧美流行音乐等的盛行,大多都是复制模仿日韩、港台的音乐风格,失去了独立的精神与个性,使流行音乐变得毫无艺术价值。

(二)内容空洞,音乐德孝文化和伦理价值观逐渐淡化

中国当代音乐大多以形式为主,忽视歌曲的精神内涵,演唱技巧只注重追求形式上的虚夸。音乐的内容中关于国家、社会、生活、伦理的逐渐减少,更多的内容倾注于爱情,其主题幼稚、浅薄、文理不通,对于歌曲的宣传、制作和舞台、服装的设计都非常奢华,很多歌手缺乏文化内涵,唱功平平。还有一些低俗的网络音乐的出现,如《伤不起》《小三》《我沒有钱我不要脸》,这些利益至上的观念,制作了许多的破坏网络音乐生态环境的文化垃圾,使这些音乐公司忘记了维护音乐环境的责任,违背了音乐传播的道义,这些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只是商业价值,文化价值严重缺失,其音乐文化越来越世俗化。

(三)商业化严重,导致青少年审美观偏移

在这个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流行音乐鱼龙混杂,新闻报道各种歌星吸毒、犯罪现象严重。音乐本来是给人们带来美感的,由于一些媒体过度追求商业中的经济利益,却忽视了对音乐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民族文化弘扬和保护的责任。中国当代音乐作品过于商业化、娱乐化,全国各类音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经过大量的炒作、宣传,青少年往往被这些外向所吸引,歌星的长相、生活成为了青少年的追捧方向,导致其审美观严重偏移。

三、改善当代音乐作品中德孝文化与伦理价值缺失的有效策略

(一)净化音乐环境,发扬积极向上的精神

音乐是人民的音乐,亦是社会的音乐,音乐源于生活,音乐满足于人们的感情需要。只有具有情感性、普适性的音乐才能展示出人们最真实的感情。不管人们是快乐、孤独、还是忧伤,都会有音乐的陪伴。音乐给人们带来了阳光和多彩的世界。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音乐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音乐形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感情需求。随着社会环境的巨大改变和人们价值观的转变,音乐中逐渐渗入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在音乐创作者唯利是图、利益至上的思想观念下,出现一些低俗的音乐作品,影响了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多样性决定着音乐作品的质量,其中音乐创作者的道德修养、社会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的社会环境就决定着音乐的文化内涵。所以,要想创作出好的音乐作品,首先要净化音乐环境,发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创作音乐的同时运用人们感兴趣的音乐创作形式、现代化的音乐创作思维和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就离不开音乐伦理的指导和规范。优秀的音乐作品中要体现出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伦理观,营造出一种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如近年来,涌现了一批反映中华儿女尊老爱幼、敬老亲贤的道德行为的歌曲,从《烛光里的妈妈》到《常回家看看》《当你老了》等,虽以流行歌曲为主,但其中的德孝文化内涵还是深入人心的。

(二)协调好音乐主体中的伦理关系和利益关系

音乐活动中包含着各种关系,如倫理关系和利益关系,这些关系中反映着音乐各主体的社会责任、道德修养、道德境界、精神追求等内容。在音乐的制作、歌唱、表演等方面都应该遵从音乐伦理原则和规范,来保证音乐活动的有序运作。在音乐的创作中,创作者的政治态度、创作理念、道德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欣赏者的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欣赏者及社会对音乐的评价和反馈又影响着创作者的创作思维,所以,音乐的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当代那些趋于低俗的音乐创作中,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外,还在于音乐各主体间缺乏德孝文化和伦理价值的正确引导,导致音乐创作者随意地创作,欣赏者盲目地欣赏。所以,要想改善当代音乐作品中德孝文化与伦理价值缺失,还需要协调好音乐主体中的伦理关系和利益关系,提高音乐创作者的伦理观和德孝文化素养,在音乐伦理的指导和规范下,运用先进的德孝文化创作出具有艺术性和时代性的音乐作品,并且正确引导欣赏者运用音乐评价标准和音乐道德来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逐渐提高欣赏者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远离低俗音乐的污染。

(三)加强人文精神的建设

音乐文化的建设就是对音乐中人的建设,人的道德素质、责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音乐文化建设的进程和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出现世俗化现象主要是音乐创作者文化修养不足,缺乏独立的人文精神和鲜明的个性。优秀的音乐是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音乐。所以,想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首先音乐创作者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用精湛的技艺去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并且,把握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对自己的民族音乐加以弘扬与挖掘,发展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体系;同时,在把握自己民族音乐特点的同时,充分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精髓,这样才能够创作出具有高尚道德文化的优秀作品。

(四)建立健全音乐法律机制,加强政府对音乐市场的管制

目前,我国的音乐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缺乏法律的保护和监督,这充分体现出了我国当代音乐发展机制的不健全。在音乐录制品的制作中,大量的盗版作品频频而出,严重侵害了音乐创作者的有效权益,虽然我国也有这方面的法律规定,但是我国政府的管控不严,再加上普通百姓的法律意识淡薄等方面的原因,使音乐市场出现传播示范、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出现。所以,针对这种现状,我国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音乐法律机制,加强政府对音乐市场的管制,大力打击不法行为,维护正规的高尚音乐人的合法权利,打击低俗萎靡音乐人的存在,并且在出台音乐法律的同时,应该要体现出媒介权力与社会调控之间科学合理的平衡,考虑到时代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和人们的审美的多元化需求,运用国家法律的权限保障音乐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琴.音乐伦理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S3):298-299.

[2]吴寄斯.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史问题探究——评《中国近代音乐史(1840-1949)》[J].中国教育学刊,2015(7):120.

[3]沈月娥.新媒体伦理缺失及其体系构建[J].甘肃社会科学,2012(2):19-21,41.

作者简介:朱晓斐(1986—),山东济南人,山东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二胡演奏。

猜你喜欢
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3D环绕音乐
音乐快感缺失
音乐
音乐
有一群人,他们用视觉听音乐
音乐部落格
父亲的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