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019-07-17 04:14吴诗琼
文教资料 2019年14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写作教学高中英语

吴诗琼

摘    要: 随着2017年浙江省高考改革,高考英语中的写作部分分数占比大幅度上升,对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本文总结了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支架式教学法的理论及实际操作过程,总结了支架理论下教学策略和步骤及重点注意事项,为浙江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提供可选择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英语在高中教学中属于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随着浙江省高考改革,英语写作分数占比增大至40/150,在题型上有较大突破。因此,高中生要提高自身的高考英语成绩就必须在英语写作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英语写作教学尤为重要。而在以往英语写作教学中,更多的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使用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上,甚至有教师给予学生模板及常用好词好句,对于学生写作流畅性和内容的深度教学较少,致使教学实际效果难以保障。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老生常谈,学生的写作思路僵化、固化、老化、中式化,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而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及最新发展的理论基础背景下建立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在使用中主要起到支架作用,帮助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有一个轻松的心态,继而增强写作自信心,因此探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1]。

一、高中写作现状及教学现状

(一)思维局限,模板化严重。

教师思维过于传统、僵化,认为好的模板、流畅的过渡就算好的作文,一些教师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在黑板上边写边讲,学生在台下边抄边记,认为学生记住了,会默写出来了,就可以应付考试了,还有的老师会教授学生这一类型文章该如何套用模板,使学生失去写作兴趣和乐趣。除此之外,写出来的文章中华丽的开场与一塌糊涂的内容形成反差。对学生来说,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是一种拼音文字,而中文作为一种象形文字,两者之间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别,而且日常生活接触英语的机会除了课堂外几乎没有,因此学生没办法像语文一样只根据题目就写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有的学生甚至连题目都没看懂,就跟着教师给的套句往里面塞单词。最终学生产生疲倦感,阅卷老师也辛苦。

(二)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引导。

在高考改革之前,在英语考试中,写作属于难度较大、分值比例却不多的题目,一般学生之间的写作分数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差距,成为英语写作不被重视的重要原因。再者,根据试卷和习题的布置排列,英语写作往往是最后的部分,很难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此外,一直以来,我国一些高中学校英语教学都在赶任务,教学重点集中在语法、课堂词汇、词组搭配和阅读理解等方面,忽视课堂写作教学这一重要内容,认为这一内容耗费时间、影响进度。一些教师已经习惯“课文内容讲解+语法分析”的固定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听、说、读写、译五个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却变成听、读和抄或者背三种。因此,可以说,英语写作教学在外语教学中一直缺席,学校、教师和学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随着高考改革迅猛来临,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写作教学模式。

(三)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和信心。

英语是一门外来语,学生在没有充分了解和接触外国文化的背景下,完成一篇作文是很艰辛的。除此之外,学生掌握的单词不多,而且调动和运用词汇和语法时态能力弱的情况下,老师只告诉学生一个题目或者一个方向,让学生自己理解和尋找思路,而不是给学生讲解怎样写作,指引学生层层分析,让一些学生一提起写作就感到恐惧。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会加插写作技巧,但是采用的依然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写作变成一项机械式任务。当学生难以从教师那里得到启示和乐趣,自然会对英语写作产生反感,使作业练习流于形式,应付了事,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

以往的写作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高考对英语写作的高要求。要改变学生写作没有思路、写作水平低及写作没有兴趣的现象,教师必须使用新的写作教学模式与之匹配。将支架式教学运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是一种新的尝试,不仅能给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构建出一个知识框架,还能帮助学生搭建起一座新旧知识的桥梁。而教师通过支架式教学模式不断和学生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支架式教学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皮亚杰(Piaget,1970)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经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阶段,最后儿童具备逻辑推理能力[2]。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共同参与研究的环境,课堂应该给予学生真实挑战的机会。按照个人经验的发展,学生有知识理解和建构的自由。基于皮亚杰理论,教师应该意识到几件事:第一,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挑战机会;第二,教师不应该人为地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并把学习速度作为唯一标准;第三,教师应遵循积极合作的原则。

维果斯基(Vygotsky,1978)的“最近发展区”(ZPD)理论是支架式教学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现有认识发展水平和潜在认知发展水平之间的心理区域。学生通过水平更高的人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发展和建构新的理解[3]。也就是说,教学目的即缩小最近发展区域。维果斯基认为教育者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条件有整体的把握。学习条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能独立完成什么。有时被称为先验知识,使学生知道在教育之外如何做或已有的生活经历。二是学生通过别人的辅助能完成什么。教师设计出一系列难易适中的活动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新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意识到最近发展区是一个移动的目标。随着学生获得新技能和能力,该区域逐步向前移动。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建立一个适当的框架,略高于学生现有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方法,指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建设起辅助作用的框架,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照学生不同的水平构建相应的框架,通过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的认知从一个水平发展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教师功能就在于构建和完善这个框架,使学生通过最近发展区进入下一阶段的发展。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支架”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探索、评价等要素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支架式教学的“支点”一般以问题形式出现,通过学生独立探索过程的“释疑”,最后导向”成趣”的目标,从而点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问题中完善思维体系,将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促成知识和智慧的升华[4]。除此之外,支架式教学模式打破以往注重理论、结果、写作方法与技巧的灌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突出写作过程和知识结构的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互动性等。教师在这一模式下的主要作用是“脚手架”,学生的主要角色是参与者和协作者。

这种模式一般包括五个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即围绕教学主题,教师首先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然后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思维框架,提供的帮助慢慢减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之后进行小组讨论,经过逐步改错,让学生完成对学习的自我调节与意义建构[5]。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搭建支架,进入情境。

高中写作教学侧重点已经不再是语言积累和写作素材的收集。训练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层面在作文教学中更为重要,这是学生懂得灵活地处理各种写作主题,找到合适的问题探讨的切入点,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出新颖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的基础[6]。因此,在一节写作课上,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兴趣基础上寻找合适的“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即搭建学生原有认知与新知识的桥梁。再者,要创建与学生生活或者兴趣相关的情境,并融入写作主题。既可以激活学生认识上原有的图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1 “Cultural Relics”为例。首先,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总结本单元学过的词汇、句型及课文的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搭建词汇、句型及结构支架,而且小组活动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良好的写作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一些课外词汇和句型实现“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框架内吸收新的内容,形成新的内在体系。再者,教师创设情境——最近我校开展为期一周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民间艺人向学生传授一些传统技艺,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兴趣,这里教师还可以匹配相关的视频动画等,让学生了解传统。分组讨论民间有哪些传统技艺,在此期间,教师对语言的要求是尽可能用英文进行讨论,不知道的词汇可以利用字典。最后,让学生汇报和介绍民间珍贵的传统技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规定大概的汇报形式和语言,充分激发学生利用课前激活的词汇和句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经常可以在其他课型中见到,而在写作教学中很少见。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忽略让学生独立探索这一步骤。独立探索能够让学生整理在之前支架式教学步骤中所获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框架。在合作学习该步骤中,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如何相互讨论,形成写作框架中的细节部分。在该过程中小组进行讨论和协商,形成主要的句子。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包括词汇、语法和结构等。最终,经过协商和讨论,形成一篇新文章。

继续以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1 Cultural Relics为例。在汇报和介绍后,教师介绍写作要求,比如字数及写作要点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先独立形成自己的写作框架。之后,教师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框架,适当给予提升和纠正。再者,教师设置问题,比如该项传統技艺的现状如何及未来我们要怎么保护传统文化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形成文章的主要句子。最后,教师引导,回归到独立写作,最终形成文章的一稿。

(三)效果评价。

支架式教学中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自评主要是学生评价自己在支架式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他评也就是同伴评价,不仅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且包括对最终作文进行修改和评价。作文的他评有利于学生总结他人的思路和错误,完善自己处理该话题的写作思路和能力。教师评价包括对在支架式教学中学生表现的评价,还应该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除此之外,还要对他评进行引导和评价。总之,学生的最终成果作文要经过自我修改、同伴修改和教师修改三个阶段。学生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展现的能力和问题要经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教师评价。

四、结语

虽然支架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真出现问题有待改进和提高,比如学困生与优生之间不是非常恰如其分地搭建不同支架进行分层训练;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程度不好把控[7]。教师应在不断尝试中不断突破自我,解决问题,更好地利用支架式教学方法教授好每一节写作课,帮助学生树立写作自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破僵化固化老化的写作局面。

总之,教师应该在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时注意:第一,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第二,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创建轻松、愉快的表达环境;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支架,充分利用支架;第四,要注意引导学生展现自身的表达能力,以培养学生自主搭建框架的能力。将支架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当中的益处非常彰显,不但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可让学生掌握相关写作策略,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琳.外语教学与研究[J].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2017(1):37.

[2]Piaget J.. 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 New York:Basic Books,1970.

[3]Vygotsky L.. Mind and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Processes[M]. Cambrige: Harvard University,1978.

[4]王丽娜.教育实践与研究[J].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以阅读表达课为例,2017(20/23):29-32.

[5]吴延平.读与写杂志[J].支架式教学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2017(7):88-89.

[6]张俊.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11):39-40.

[7]李永贵.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76-77.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模式写作教学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中职英语口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