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内控建设的思考

2019-07-17 04:14邓勇
财会学习 2019年20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措施

邓勇

摘要:公立医院内控是提高单位管理水平、保障资金安全完整的重要基石,是单位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新医改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应根据新要求、新目标不断完善单位的内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67号)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权责清晰、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机制,促进公立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显然,部分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缺位。此外,公立医院作为我国新医改的重点对象,其面临的风险范围也在扩大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药品和医用耗材取消加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等诸多改革都会使公立医院面临新的风险和新的挑战。本文指出了当前公立医院在内控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新医改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內控建设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公立医院;措施

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是通过必要的措施和程序对医院经济业务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使医院内决策层、执行层与监督层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将医院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合理保证医院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医院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目标,进而提升医院的公益性。

一、公立医院内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院领导层对内控建设重视不够。一些公立医院领导不重视内控体系建设,未积极推动内控规范实施和评价工作,甚至个别领导认为内控是一种阻碍,影响工作效率,导致在开展内控建设时积极性不高,即便建立了一些内控制度,也未得到真正落实,部分制度形同虚设。内控报基础性评价报告也只是完成上级的任务,对内控存在的问题未进行整改。因此,多数公立医院的内控建设还流于形式。

(二)内控制度不够完善且动态调整性较低。2014年1月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来,多数公立医院已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并没有根据新医改的形势、政策和医院实际运行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使得制度与当前的业务、风险状况不相适应,造成对制度执行的效果较差,没有发挥内控制度应有的作用。

(三)内控监督评价缺位。多数公立医院没有对内控实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内控制度未随新形势、新业务的变化而更新,导致内控制度与实际工作不相符,内控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有的公立医院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人员配置不科学、独立性不强,职责不明确,监督力量不强;考核评价机制缺乏量化标准,甚至多数公立医院未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导致审计部门开展工作流于形式,未能对内控进行持续性、实质性监督和评价。内控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得到有效解决,内控工作责任得不到落实,从而影响公立医院内控发展的持续性。

(四)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内控管理乏力。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工具和概念要求公立医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内控体系建设更是如此。然而,目前多数公立医院信息化内控体系建设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信息风险防控体系,内控建设在信息化方面投入不足,内控的制度、流程还没有嵌入到经济活动的信息系统中,网络支付监控无法对内控有效性进行实时监控,导致内控的运行效果、目的很难达到,往往大多流于形式。

二、加强公立医院内控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营造良好内控文化氛围,提高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医院领导要支持内控建设,树立起风险防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要我控制”到“我要控制”的理念转变。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宣传和培训,让每位员工深入领会内控建设的重要意义,激发全院职工对内部控制的认同感。全面落实医院领导对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作出的指示,使医院全体职工遵守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全员上下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全面梳理医院内控制度,促进“立好规矩”。坚持从制度上防控风险、扎紧篱笆,根据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并结合新医改的方针政策和新要求全面梳理、完善修订各项经济业务和内部管理制度,细化责任,特别是加强对薄弱环节和关键岗位控制,找出风险控制的关键点,提出内控考核评价办法,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内控体系,推动实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制定内控制度要把握3个方面:(1)完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医院党委、院长办公会以及各部门、各层次人员的权限范围,进一步明确责任,“三重一大”事项需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2)严格业务流程化。对主要经济业务事项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特别是经济合同、物资设备采购、建设项目招投标、对外投资、债务控制、超预算的支出等。(3)确保不相容职务和岗位相互分离。内控的核心思想是内部牵制、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这也是内控制度设计的灵魂。制定内控制度要明确不相容职务和岗位,并实施分离和适时轮岗措施,形成相互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制衡机制。

(三)强化监控,向执行要成效。发挥内部审计和纪检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内控监督机制。新医改政策明确指出,公立医院在强化自身工作的基础上还应通过高标准、高要求,探索新的审计理念、突破审计职能,同时加大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事项的监督和评价力度,从而为医院管理层提供有力的决策依医院领导要树立起牢固的“以审计促治理”的内审理念,充分赋予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配足、配好审计监督队伍。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对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检查,对内控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全面发挥审计管控作用。

(四)以评促建,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内控评价考核机制。一是建立有效地评价机制。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落实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公立医院应通过内审部门或委托第三方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的内控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针对内部控制评价中发现的内控缺陷,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督促整改。实施对内部控制评价是内控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二是完善责任考核机制。在明确每个岗位责任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并与绩效挂钩;严格奖惩制度,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持续跟踪,促进员工自觉履行内控职责,保证医院内控的有效实施。

(五)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保障内控制度的安全运行。随着公立医院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应将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评价、报告等环节与财务、资产、审计、合同等软件的开发相兼容并移入到信息系统中,保证内控制度在信息化环境下安全、有效的运行,以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确保软件开发、系统操作、维护、档案保管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在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将内部控制贯穿于财务管理的资金预算、用款计划审批、政府采购、款项结算与拨付、财务决算等环节中,对相关控制点进行完善和优化。加强信息化监控流程和风险控系统的搭建,保证医院经济活动的安全稳定,如在网络支付业务时,凡涉及资金管理、物资管理、收支费用等内容,其功能、业务流程、操作授权、数据校验等应当符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求。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立医院员工整体素质。首先,公立医院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从事内控工作,并定期组织内控人员参加专业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质,提升新形势下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管理水平。其次,注重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转变思维方式,使其从业务型人才转变为管理加业务型人才。最后,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依法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来履行职责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内控建设工作是长期的持续性过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动态化特征,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内控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内控建设,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会不断提高,以便更好地实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公立医院可持续运行新机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S].2012.

[2]张庆龙,王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操作指南[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8,7.

[3]刘晓燕.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23).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医药:3500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