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给人贴标签

2019-07-18 13:56
百家讲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黑一雄金庸谣言

关于马云转移1200亿财产到国外、准备跑路的说法甚嚣尘上,相关文章在网络上急速扩散,内容还被“有心人”再次加工。直到阿里巴巴发布声明谴责,谣言发布者才公开道歉。之后马云在一个视频中说: “我在阿里巴巴1 年,各种谣言一直伴随着我。我不是圣人,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对这些谣言,我也很苦恼、愤怒。人要学会在谣言的口水中游泳。”造谣的成本有多低,辟谣的成本又有多高?也正因为辟谣的难度极大,我们才更需要谨言慎行。有句话说:你们对我的百般解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遗的你们。当你要對一个人下结论时,不妨问问自己,你所看到的就是事实吗?不要轻易给别人贴标签,因为标签贴上去容易,撕下来却很难。

——今出川幸子《人性最大的“恶”,是假装正义》

爱无能,要技巧干啥

关于爱,本雅明写, “恋爱中的人不仅迷恋情人的‘缺点,而且恋人的皱纹、痣、寒酸的衣着和有点歪斜的走路姿态,都远比任何一种美更持久牢固地吸引着他……”杜拉斯写,“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在他们的笔下,它是一种浪漫主义,是形而上的,难以描绘,无法归类;它只听从心的召唤,吾心所向,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他们不谈技巧——或者说, “爱”才是最大的技巧。我若爱你,就用爱被你感知。或许爱的表达需要“技巧”,但前提是有爱。相较之下,不难发现恋爱类综艺节目的立意偏差:教恋爱技巧可以,可问题是,现在这个爱无能的时代,年轻人不想恋爱是因为不懂技巧吗?恰恰相反,是这个时代关于爱的技巧、教条、规则太多了,以至于年轻人心动的阈值提高了,甚至直接丧失了心动的能力。

——从易《综艺节目教你谈恋爱,是不是傻? 》

审丑还是是审美,别分不清楚

演艺圈的“书法家”、中书协的会员郁钧剑向书法圈开炮——解散中书协势在必行。原因无他,他忍不了以针管射墨的射书、闭眼癫痫式的盲书、鬼哭狼嚎般的吼书……那些宇太丑了,王羲之看了会流泪,张旭看了会沉默。事实上,这种奇葩审美不独发生在书法圈。在我的印象里,最早的审丑经历应该是看卓别林电影,再往后就是香港电影里那些以丑上位的明星,但他们的丑都是为了服务荒诞的剧本和角色,同时也建立在演技的基础上,说到底我们还是在审美。这与当今那种热衷在各类直播、短视频平台上审丑获得快感的行为有本质的区别。正如蒋勋所言: “这个快感可以有刹那的爽,可是结束之后往往会产生落寞与空虚,从而变成无法弥补的黑洞。”

—— AD《审丑是本能,审美却需要学习》

武侠版“爸爸去哪儿”教了什么

有人说,金庸其实只写了一部小说《武二代寻父记》,也就是武侠版的“爸爸去哪儿”,他的所有作品里都有父子间的羁绊。这大概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青年丧父,中年失子。但所有的关系里,他着墨最多、描写最好的是“善恶”这对永远纠葛的关系。在他的世界里,你无法随随便便评价一个人——他不在道德上针砭人物,善恶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举世皆知的好人,通常也有黑历史,或者做过蠢事情。比如德高望重的一灯大师,因为一时的嫉妒和私心而没有出手相救,让瑛姑和周伯通的孩子惨死。而那些反派也没有一个是纯粹恶的,都有可爱或感人之处。西毒欧阳锋坏得彻底,但当他神经错乱时,心心念念的却是干儿子杨过,那一瞬间他化身成了为儿担忧的老父亲。金庸写的这个世界就是:有危险,又有希望。

——艾森《金庸教会了我爱情,又不只是爱情》

自己满意是基本

诺贝尔文学奖出现过一次爆冷,那就是日裔英籍小说家石黑一雄获得201 7年诺贝尔文学家。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石黑一雄是个颇为神秘和遥远的存在,因为此前,中国市面上居然买不到一本他的书。知乎上曾这样评价他: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里,石黑一雄的书仍要慢慢地仔细读。”村上春树曾说:读石黑一雄的小说,不会失望。获得诺奖后,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石黑一雄这样说: “我只是想‘哇。我太年轻了,不能赢得这样的东西。但是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62岁,所以我是在获奖作家的平均年龄。”谦虚如他,从不顾外界的言论,只写自己想写的故事,按照几年一本书的步伐走着。助力他一举拿下诺奖的<被掩盖的巨人》写了10年,中间曾修改过11稿。他说,之所以如此,只为了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品质生活家《诺贝尔文学奖为何选择他》

没人点赞,不是你的错

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越来越冷清了,而你也越来越不喜欢在别人的朋友圈互动了吧?如果你觉得被冷落了,别难过,未必是你的错。话说朋友圈上线当年,多少人宁可不吃饭也要刷朋友圈,那份激情和热切不是初恋胜似初恋。但是,在看了太多美颜过的人生后,大家基本都摸清了这个圈子的套路,开始审美疲劳了。这种倦怠感,让我们不再那么勤勉地在朋友圈打卡,也没什么热情参与互动了。有个朋友说: “每次给这个点了赞,就要给别的共同好友点,否则就像欠了人家,累。而且每次点完赞,都会不断被通知谁又赞了、谁又回复了,烦。所以干脆不理,一了百了。”这应该是挺普遍的心态,我觉得是一种进步。大家都挺忙的,没必要一直在别人精装过的人生里做个无关紧要的观众。还是回到自己的生活里,活给自己看,才叫活着。

——李月亮《我最好的朋友,从来不给我点赞》

猜你喜欢
黑一雄金庸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微言大义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志在音乐的诺奖作家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金庸:好为人徒
石黑一雄的诺贝尔获奖演说(下)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