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叶螨的新天敌—云南兼食瓢虫的初步观察

2019-07-19 02:23朱国渊张永科王进强吴忠华张祖兵
热带农业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背板橡胶树瓢虫

朱国渊,张永科,段 波,王进强,吴忠华,张祖兵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景洪666100)

云南兼食瓢虫Micraspis yunnanensis(Jing,1985),属兼食瓢虫属MicraspisChevrolata。孟绪武(1958)、蒲富基(1957)、张毅然(1957、1958)、廖素柏(1982)等在西双版纳大勐龙、小勐养、勐仑采集到该虫,经希立于1985年命名并报道[1-2]。当时记录时未知寄主,且一直未有寄主的记录,直到2009年任顺祥等记录该虫可捕食蚜虫[3]。笔者于2016年5-6月、2017年6-7月在对云南省橡胶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中,先后在普洱市西盟县新元橡胶公司(N 22°43′22.94″、E 99°20′58.63″,918 m)、西双版纳州景洪农场三丫果鱼庄(N 21°51′51.23″、E 100°46′93.78″,623 m)、东风农场9分厂中林生产队(N 21°40′27.48″、E 100°38′57.45″,694 m)的橡胶树上采集到该虫,并发现该虫可取食橡胶树上的叶螨。

橡胶叶螨(又称橡胶红黄蜘蛛,如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比哈小爪螨Oligonychus biharensis等)是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植胶区橡胶树的一类重要害螨,该类螨以若、幼、成螨寄生于叶片背面或正面吸食汁液,轻则使叶片褪绿,变黄,重则叶片变红脱落,造成胶树停割。据云南省近年来监测数据显示,每年受六点始叶螨等叶螨危害的胶林面积超过3.33万hm2。云南兼食瓢虫的饲养与扩繁,可以丰富橡胶树叶螨生物防治手段,在胶林“双减”和生态保护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关于云南兼食瓢虫的研究报道仅涉及到其成虫形态特征的描述[1-6]。笔者通过饲养,发现其可取食橡胶叶螨,且可以完成世代。现根据观察及前人研究的文献资料,总结该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与兼食瓢虫属其他种类的区别、分布、捕食对象,供广大胶农、基层科技工作者在识别和保护利用时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云南兼食瓢虫(采自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东风农场橡胶树)、抽拉式捕虫网(网孔0.125 mm)、高枝剪、昆虫饲养盒(19.5 cm×12.5 cm×6.5 cm)、Leica M125体式显微镜、Canon 7D相机、博迅BIC-300人工气候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生产)。

1.2 云南兼食瓢虫的饲养及形态特征观察

将从云南省植胶区橡胶林中采集到的云南兼食瓢虫的成虫、卵、幼虫和蛹带回室内,放入昆虫饲养盒(盒里放置带有六点始叶螨等叶螨的橡胶树叶片),在温度(28±2)℃、湿度(70±5)%、光照L∶D=12∶12的条件下进行饲养,每隔24 h更换一次食物,观察并记录各虫态的形态特征。

图1 云南兼食瓢虫形态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云南兼食瓢虫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 4.0~4.7 mm,体宽 4.2~4.9 mm。体近于圆形,宽大于长,背面半球形拱起。头部、触角及口器黄褐色。头部近于体宽的l/5,眼间距略小于头宽的1/2,前额表面隐约可见刻点,唇基表面光滑无刻点,前缘无窄边。额刺突较长。触角长略大于前额之宽,基节较宽,其长度约为第2节的2倍,第9、10节横宽,梯形,第11节长明显大于宽,端缘圆锥形。前胸背板黄褐色,基部1/4处具一波状黑色带斑。前胸背板宽度小于体宽的1/2,其中线长度为宽的1/2,最宽处明显在于基部,基缘几呈半圆形,两侧缘弧形,向上略翘,侧纵沟自基部伸向端部趋于平坦,具一极窄的线状隆边;前缘呈浅梯形内凹,不具窄隆边;前角呈角状,端缘钝圆;基角圆弧状,表面的刻点甚浅且稀,以基部略为明显。小盾片甚小,三角形,黑色,光滑无刻点。鞘翅橙黄色,光亮如瓷,每翅周缘围一条状黑斑,外缘的宽度比(合起来的)黑色鞘缝稍宽,在翅的基缘处最狭;每鞘翅背面有3条横带状橙红色斑(酒精浸泡或制作成干燥标本后会在短时间内褪色),前2条于鞘缝附近彼此连接呈一横置的“U”形斑,后1条(斜斑)从鞘翅长度3/5的近鞘缝处伸向后侧方的翅缘,所有橙红色斑不与鞘缝或翅缘相连。体腹面包括足黄褐色,但鞘翅缘折的外缘黑色。前胸腹板突较宽,无纵隆线(图1 A)。雄性外生殖器:从侧面看,中叶基部最宽,渐向端部收窄,末端向背面成钩状。中叶较侧叶略长。弯管基部成弧形内弯。弯管囊外突较内突粗长(图2)。

图2 云南兼食瓢虫的雄性外生殖器(引任顺祥,2 0 0 9)

幼虫:体纺锤形。共4龄。一龄体长3.1~3.8 mm;四龄褐红色(头褐黑色,前胸背板、腹部末端背板橘红色),体长7.2~7.9 mm。中胸背板中央近后部具1米白色带状斑;中、后胸背板(近侧缘)各具2个对称的灰褐色斑点(斑点中央凹陷);腹部第1节和第4节背板各具1条米白色横带;腹部第2~3节、5~6节背面各具4个瘤状小突起。足褐黑色,被褐黄色绒毛(图1 B,C)。

蛹:裸蛹。椭圆形,背部中度拱起。体鲜红色(胸部侧板褐黄色),被褐黄色绒毛(前胸背板、胸部侧板、腹部末端绒毛更密),背部翅缘黑色。中胸、腹部第1节和第4节背板具米白色横带状斑(图1 D)。

卵:橘黄色,梭形,长1.22~1.23 mm,宽0.58~0.59 mm,光滑。卵散产,直立于叶片上,雌成虫可多次产卵,每次产卵9~17粒(图1 E)。

2.2 与兼食瓢虫属其他几种的形态区别

兼食瓢虫属MicraspisChevrolata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Iablokoff-Khnzorian记录了古北和东洋区13种,我国已知8种[4-5]。其中Iablokoff-Khnzorian记录的纵条兼食瓢虫Micraspis inops(Mulsant,1866)在广东的分布(曹诚一报道中国西双版纳勐仑也有该虫的分布[6]),Poorani认为是 六 斑月瓢虫 Cheilomenes sexmaculata(Fabricius)的1种色斑型[4,7]。因此,我国的兼食瓢虫有:四斑兼食瓢虫Micraspis allardi、稻红瓢虫Micraspis discolor、黑胸兼食瓢虫Micraspis satoi、台湾兼食瓢虫Micraspis taiwanensis、黑条兼食瓢虫Micraspis univittata、中华兼食瓢虫Micraspis chinensis、葵州兼食瓢虫Micraspis quichauensis、云南兼食瓢虫Micraspis yunnanensis。云南省分布的有4种。云南兼食瓢虫与兼食瓢虫属国内其他几种的形态特征比较详见表1。

2.3 云南兼食瓢虫的分布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大勐龙(海拔650 m)、小勐养(海拔850 m)、勐仑[1-2]、东风农场九分场中林生产队(海拔694 m),普洱市西盟县岳宋队(海拔918 m)。

2.4 捕食对象

云南兼食瓢虫可捕食蚜虫[3,8]、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Riley)、比哈小 爪 螨Oligonychus biharensis(Hirst)等橡胶叶螨(图3)。

图3 云南兼食瓢虫取食橡胶叶螨

表1 云南兼食瓢虫与兼食瓢虫属国内其余几种瓢虫外部形态特征的比较[4-5,7-1 1]

3 讨论

本文对云南兼食瓢虫的形态特征、分布、捕食对象进行了记述,并结合文献资料整理了兼食瓢虫属MicraspisChevrolata国内报道的种类。云南兼食瓢虫体宽大于体长,鞘翅上具1个横向且开口向外的橙红色“U”字形斑,易于与其他种区分。从外形上与葵州兼食瓢虫Micraspis quichauensis比较接近,但斑纹明显不同;与稻红瓢虫Micraspis discolor的区别在于其体较宽、鞘翅上有斑纹、前胸腹板突无纵隆线、雄性外生殖器和雌虫受精囊的形态不同[1,4]。

兼食瓢虫属MicraspisChevrolata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主要捕食蚜虫等。国内报道的有8种,其中关于稻红瓢虫Micraspis discolor的研究最多[9,11,13],而对云南兼食瓢虫的研究几乎属于空白。笔者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饲养,初步明确了云南兼食瓢虫的寄主植物、捕食对象,增加了其分布地点,可为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据报道,橡胶叶螨的天敌有10科19种[14],优势种群为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云南兼食瓢虫可捕食橡胶叶螨,这一发现将为橡胶叶螨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但其发育历期、发生规律等生物学特性、捕食功能及人工扩繁仍需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背板橡胶树瓢虫
橡胶树寒害减灾技术研究
中国热科院突破橡胶树死皮康复技术难关
中国热科院突破橡胶树死皮康复技术难关
2020年中国光伏技术发展报告
—— 晶体硅太阳电池研究进展(10)
乐凯太阳能电池背板:强劲支持光伏产业
小小瓢虫
飞呀,小瓢虫
橡胶树开割季在5月已经开始
瓢虫
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