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资外贸发展将稳中趋缓

2019-07-19 10:20胡慧璟
投资北京 2019年5期
关键词:利用外资外贸服务业

胡慧璟

在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预计2019年北京市货物贸易总额保持低位增长,贸易结构更加多元和优化。服务贸易有望延续全国领先水平,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新兴领域及服务外包的发展将提升服务贸易向着更高质量发展。北京将积极主动创造“稳外资”条件,外资利用形缓势稳,对跨国公司投资吸引力不减,服务业扩大再开放促进引资结构优化。国际经贸投资合作开拓及国内营商环境大力改革将带动对外投资在减速中提质增效。

外资外贸面临的环境

当前外资外贸国内外面临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

中美贸易谈判接近尾声。一年多来,直接影响我国外贸形势、备受关注的中美贸易摩擦从对抗走向缓和,今年以来利好消息频传。先是美国在“90天休战期”截止日前推迟了,上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计划,接着双方不断地在磋商谈判中取得重大进展。4月,美国财长姆努钦最新透露,双方正努力通过谈判达成一份由七章组成的协议,该协议将是“40年来贸易关系的最重大变化”。在最近的第九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中,双,方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措施、服务业、农业、贸易平衡、实施机制等协议文本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两国已同意各设执行办公室以监督协议的执行。双方决定就遗留问题通过“大量电话会议、谈判磋商”等各种有效方式敲定贸易协议细节。随着中美贸易谈判大概率顺利解决,不仅仅带来我国短期对外贸需求的支撑,更有望推动更多的经贸结构性改革。

我国利用外资领域大幅放开。新版外商投资准人负面清单正式实施,外资准人一系列限制将放宽甚至完全取消。我国继续成为对外资吸引力最强的发展中经济体和全球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流人国。北京利用外资规模创历史新高。2017年北京实际利用外资首次跃居全国首位,2018年北京实际利用外资167.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40%,占内地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12.4%。2019年北京市继续开启新一轮服务业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吸引外资来京发展。

我国自贸伙伴“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我国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6个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进行的自贸区谈判有13个,并与10个国家开展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或升级联合研究。北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势头强劲,2018年共对“一带一路”沿线25个国家直接投资2.82亿美元,同比增长45%,保持高增长势头。

外贸方面,随着全球经济趋缓,进出口增速面临大幅放缓。IMF下调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3%,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3%,下调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至1.3%,下调英国经济增长至1.2%,分别下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期至4.4%和4.8%。国内经济结构转型调整面临阵痛期。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向高质量发展的调整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比重均有所下调,消费动力也呈现一定不足。投资和消费局面也使我国外贸遭受一定程度的双面承压。

利用外资方面,全球跨国投资低迷,利用外资的竞争性加大。201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降至1.2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9%。过去三年持续下滑使得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降至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新低。发达国家呼吁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回归,新兴发展中国家则利用更大的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禀赋优势不断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我国利用外资优势收窄。国内劳工成本上升致外资外流。近几年伴随我国的劳工成本不断上升,出现外资转战其他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投资的趋势。我国在市场效率、金融及技术成熟度等因素上竞争力不足,这些自身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外资的吸引力。

对外投资方面,发达国家开始限制外商投资便利。美国通过更加严格的外国投资监管法案,要求任何涉及投资包括半导体、电信、国防、人工智能等27个行业的关键技术交易必须提交审查。欧洲议会通过的提案要求包括媒体、基础设施、数据分析、生物医药和汽车等在内的关键领域在并购交易前必须接受安全审查。英国外商投资审查新规也明确政府有权阻止或撤销外商在英国的任何投资和并购交易。国内去杠桿强监管致企业投融资空间有限。信贷政策趋紧之下,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跨境杠杆式并购难度增大。此外,为应对资本外流,我国加强资本管制,客观上也对我国对外投资带来影响。

外贸稳中趋缓    结构更加多元平衡

(一)货物贸易总额稳中放缓

2019年,我国新一轮关税减让和覆盖范围扩大、自贸协定谈判或者升级谈判稳步扩容、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加快、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自贸区和自贸港扩建、博鳌论坛、京交会、粤港澳大桥通车、进口博览会、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利好有望维持外贸稳增长态势,预计2019年北京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

商品进出口增长呈现稳中放缓走势。一是出口承压下滑风险加大。受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制造业不景气叠加前期贸易战影响,未来本市外贸增速将面临一定的减速压力。二是进口缺口幅度可能加大。相比出口,进口反制措施所涉商品的降幅更为明显。对照我国对美反制措施清单,预计对北京市汽车和能源类等进口商品有一定影响。三是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迅猛。依托领先的航空快递、邮政渠道,北京跨境电子商务在直购进口、零售一般出口领城表现亮眼。伴随新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亦庄建成全国首个跨境电商智能一号机器人仓库、跨境电商网购保税业务同时启动、新修订的跨境电子商务项目申报指南增加扶持力度等利好,北京跨境电商将迎来新的发展窗口期。

贸易结构更加多元平衡。一是主要贸易伙伴比重更加均衡。2018年,北京地区与欧盟(28国)、东盟和美国的贸易规模占比分别为12.3%、9.5%和8.3%,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比重更加平衡。二是对新兴市场出口增势良好。新兴经济体占北京市出口比重超五成,与亚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比重中超三成,高于全市平均增幅。三是进出口产品向中高端价值链发展。2018年,“双自主”企业货物出口占全市出口22%,较上年末提高超过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占出口商品比重稳步上升,对外贸易逐步由出口产业链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迈进。

(二)服务贸易继续领先全国

北京市服务贸易总额已经占到全国服务业进出口的两成以上,同比增长超过10%。随着服务业深化扩大开放和新兴领域的不断发展,北京市服务贸易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一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继续深化,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服务业扩大开放成效显著,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已超八成。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新增北京为试点地区,推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把金融业开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新兴高端服务领域蓬勃发展,数字技术催生细分领域不断丰富。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新兴服务优势显著,北京市新兴服务贸易出口占比超过60%,金融、信息、科技等高端服务业合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新兴高端服务领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跨境交付、境外消费等模式下服务贸易准入制度将逐步完善,推动以“互联网+”为先导的ICT新兴服务出口的速度加快。三是服务外包向国际化、高端化转型发展。北京市服务外包自成长以来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企业规模都实现了翻番。北京服务外包企业成为走向世界的跨国企业群体。服务型制造、数字化和智慧城市等领域正释放大量外包业务,服务外包与行业的融合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未来北京市将对标服务贸易国际通行规则和北京服务贸易创新的实际需要,更好打造“北京服务”品牌。

利用外资将形缓势稳

(一)实际利用外资形缓势稳

2019年,全市利用外资水平将小幅减速,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利用外资在波动中维持基本平衡。受全球宏观环境的影响,北京市利用外资增速将会有所回落,结构也将有所调整。此外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有针对性地对“中国制造2025”中的产业进行进口限制等措施将对北京的“高精尖”产业引资造成一定影响。二是北京利用外资仍大有可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3年试点将促使北京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放宽对外资的准入限制领域,提升为外籍人才的服务,不断提高利用外资和留住外资水平。三是服务业将依旧担当引资主力。2018年,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接近90%,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61.3%,以服务业和高技术为主导的引资结构将不断优化。

(二)对外投资将减速增质

一是对外投资难回高位。2017年我国对外投资首次出现下滑,2018年虽有小幅回升,整体上我国对外投资将在全球投资低迷形势下稳步回落。从国别来看,若贸易摩擦止,则北京市企业对美直接投资将有好转迹象,对欧洲投资将有大幅增长,而对亚洲投资依然排在对外投资洲际分布的首位。二是境外投资新政促北京企业“走出去”。《北京市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出台,规范企业境外投资监管手段,实施全流程管理,促进企业合理有序开展境外投资活动。北京在“一带一路”沿线31个国家和地区大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以及重点境外园区建设。肯尼亚蒙内铁路、马尔代夫易卜拉欣纳西尔国际机场、非洲“万村通”、英国曼彻斯特空港城、印度尼西亚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和塔吉克斯坦北部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剑桥启迪科技园、纽卡斯尔启迪科技园、中意设计创新基地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园区将有效推动企业“走出去”。三是高质量发展推动境外投资结构优化。一批产业链核心环节跨国并购加快实施,有效带动企业国际品牌建设、产业链高端布局,推动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对外投资行业从采矿业、加工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拓展至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租赁及商务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近20个行业,高新技术领域投资成为对外投资热点。

提升外资外贸的政策建议

一是深化北京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第一,把金融业开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开放型经济体制。依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强大能力,引领北京市产业转型升级。对标金融业开放国际规则,继续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第二,重点关注服務业导向型和消费驱动型增长转型的产业,进一步加大金融、电信、互联网、知识产权等专业领域的开放力度。以更精简的负面清单制度为引领,构建全面开放的先行区。第三,大力发展“高精尖”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打造“北京品牌”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升级。建立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转移支付激励政策,引导各区落实功能定位,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二是拓宽外贸合作渠道,促进内贸外贸互为补充稳定发展。

第一,进一步巩固已有的经贸伙伴关系,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自贸区建设,抱团取暖推动区域外贸合作的纵深发展。第二,积极拓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贸合作渠道,在国际贸易中积极争取主动权,减少被动进出口压力。第三,推动外贸政策落实,减轻进出口企业负担。对内同时扩大消费升级,出口外贸消费不足部分可适时化转为内需吸收消化,促进内贸和外贸的互补发展。稳步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大民间投资,完善PPP项目的成熟运营,逐步扩大可放开行业PPP的推广运用,刺激内需,发挥内贸和外贸互补发展的良性机制。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外资利用和对外投资质量。

第一,统筹对外资和民间资本的开放,优化市场环境,切实保障外商和民企的合法权益。北京市已制定了未来三年北京营商环境提升的行动计划,以政务环境、创新要素供给环境,法制环境作为重点,为外商和民企营造更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投资环境。第二,为各类中高端技术人才和专家创造更有利的软环境,提升引资吸引力。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激励力度,探索专业人才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薪酬分配办法,建立健全贡献奖励机制。还要完善人才生活保障等配套措施,完善户籍和居住证积分制度,以及人才业绩、实际贡献、薪酬水平等市场评价标准。第三,完善政府投融资担保体系和资金支持建设,加快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走出去”步伐。完善市政府投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开拓行业间信用担保融资渠道,积极解决企业境外投融资痛点,对有意愿有能力有需求“走出去”的企业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配套激励,妥善设计好风险与回报相匹配的资金融通机制,积极开拓更多海外投资合作项目,不断壮大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队伍实力。

猜你喜欢
利用外资外贸服务业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河南省发展经济利用外资分析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京津沪渝穗主要经济指标2008年1-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