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网络研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19-07-19 06:06张瑞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客体主体

摘要:从国家层面推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已有六年时间,网络研修成为教育领域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研修的重要方式。本文对典型的教师网络研修平台进行调研,从主体、客体和研修空间三个方面梳理出教师网络研修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思考,以期为实现其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研修;主体;客体;研修空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12-0092-03

● 引言

从2005年11月“中国教师研修网系统”通过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到2013年1月18日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牵头的“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项目”在京启动,再到2013年5月《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发布,网络研修已成为教育领域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研的方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对网络研修教学要进行创新,近年来教育部更是多次强调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2]如今“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项目”已经开展六年了,很多省市都申请开通了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一些网络研修平台也逐步建设起来,典型的有“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项目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教师研修网”“教研网”“教师研修网”“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中的‘教师社区”,以及一些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等。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网络研修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无法实现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真正提升,无法达到改进教学效果的目标。因此,系统梳理教师网络研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提升教师网络研修效果、实现其良性发展的关键。

● 调查典型研修平台,梳理思考问题的角度

“教师网络研修的实践路径研究”是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项目成员中包含中小学教师,他们是网络研修的亲历者。在与中小学教师深度交流的基础上,笔者对典型的教师网络研修平台进行了调研,认为教师网络研修实践在主体、客体和研修空间方面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值得思考。

主体是网络研修的当事人,是网络研修过程中自觉开展活动的人,是网络研修的核心要素,只有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使网络研修成为主体自觉追求与实现职业价值的内在需求,才能实现主体的价值自身,网络研修也才具有现实意义。

客体是主体作用的对象,这里主要指网络研修空间中的各类资源。各类研修资源的创建和流动是网络研修的基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和易于接受的优质网络研修资源,是一定程度上防止走过场、尽量避免主体缺失、吸引主体真正参与研修的重要前提。

研修空间是实现网络研修的重要载体,是主体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客体存在的平台。网络研修空间是一个虚拟的学习型组织,交互性是其相较于网络学习社区最大的不同,促进研修共同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是提高网络研修质量的重要保障。

● 教师网络研修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梳理

1.网络研修主体动力不足

教师是参与网络研修的主体,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一是教师日常的教学任务繁重,二是大多数学校每个年级组、每个学科组每周都会安排各种类型的校本研修;所以,当网络研修任务下达后,很多教师都认为那是上级下达的任务,压力较大,即使平台提供了可利用的资源,也不能改变教师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的事实。

虽然现在网络研修的形式多样,除了必修、选修课程的学习外,还可以建设个人工作室,加入学科协作组,参加网络研修社区互动活动、论坛发帖、参加考核并对研修活动进行评价,填写参加研修活动的收获、问题等,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网络研修主体是被动投身其中的,如很多时候课程在播放但人已经缺席了,工作室的关注人数和粉丝人数寥寥无几。区域内的学科协作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教师参与度低,交流互动差。至于研修学到了什么,生成了多少实践知识,有多少可以应用于实践,提升了多少专业素养等,可想而知。

2.网络研修客体类型少,生成性资源不足且质量堪忧

网络研修客体是主体作用的对象,即网络研修资源。选择典型的教师网络研修平台进行调研,可以发现大多数网络研修平台上资源类型少,生成性资源不足且质量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①网络研修空间上提供的视频类资源主要是限期开展的选修、必修课程,视频课程录制的质量、讲授的方式、讲授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②网络研修过程中生成的研修方案、教学课件、案例、研修心得、课程评价等文本资源质量堪忧,文本内容复制粘贴的痕迹明显;③共享的资源关注人数寥寥无几,讨论沟通与利用更是无从谈及。

3.网络研修空间交互性差,使用率低

交互性是网络研修空间与网络学习社区最大的不同,但能充分体现交互功能的网络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却不乐观。开展的网络教研活动,浏览的人多,参与的人少;在专门的“专题讨论区”,发言的人寥寥无几;一些学科达人的个人工作室,关注的人也很少,教师只是片面地追求任务的完成,选择最简单、便捷的方式来完成达标。而且,有些网络研修社区的信息已经很久没有更新,资源类型单一,网络研修的氛围更是无法形成,对教师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使用率也越来越少,更谈不上网上研修与网下教研有效衔接、虚拟学习与真实学习有机结合。[3]

● 提升教师网络研修实践效果的策略思考

1.借助外因,让网络研修转化为教师的内在需求

外因在这里是指在网络研修开展的初期应构建起完善的管理评价机制和有效激励方式。借助外因的力量,让教师在初期被动地参与过程中,从中受益,进而渐渐地变被动为主动,让网络研修成为扎根于教师内心的需求,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变“被发展”到“要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依托网络研修的课程,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专业实践、交流互动、系统反思等方式,改變心智模式,形成内生的学习动力。但是前期的实践告诉我们,外因推动力量不足,造成内因变化缺乏一定的条件,故而构建一套完善的网络研修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必不可少。[4]

具体实践:①在建设一支教师网络研修管理者和指导者专业队伍的基础上,对个人工作室的资源、案例、课程、活动等进行评估,即开展教师自评、教师间互评、协作组间互评、专家评价;②严格把控必修、选修课程考核,防止随意粘贴复制,根据权重分配综合评价得分,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积分制,分等级给予不同的奖励,并与教师的职业晋升关联,将消极应付的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动力。

2.以研修活动为引领,丰富资源类型,促进优质资源再生

除了网络研修平台专业化的管理者、指导者外,协作组要以学科带头人为组长,以学科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为核心,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需求,精心设计网络研修活动,以研修活动为引领,既要形成教学课件、教学案例、课程录像等物化的资源,也要生成教学经验、教学理念、教学构思与教学观点等智能化的资源。同时,还要考虑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各种载体类型的特点,给教师更大的想象空间。此外,要经常开展需求调查,发现教学急需资源,如在一些教师深感与新课标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尤为缺乏,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无法得到指导时,网络研修社区应聘应请相关专家,与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团队,及时开发并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开展相关主题的网络研修活动,进而及时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还要借助网络研修平台構建的管理评价机制,精选优质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进行推荐,并给予积分或奖励;经常开展创课、微课、优质课等不同形式的竞赛,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创建。

3.提供专业化服务,丰富平台工具,引导教师团队研修文化形成

网络研修平台要生存下去,就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网络研修平台的管理者和指导者队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还要与研修活动的学科专家和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融为一体,不仅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建设丰富的资源内容,还要紧追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开发并提供适合的音频、视频的交流沟通工具,提供课件制作、音频视频制作课程和工具等。

在保障网络研修平台稳定、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网络研修空间的功能,提供更加开放性的、多元的、协作互动的方式,让研修者能够方便、快捷、真实地参与其中,切实感受到互动带来的乐趣,让有共同兴趣的人员构建协作组或者工作坊,循序渐进地引导教师团队研修文化的形成,形成归属感,实现网络研修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最终形成一个虚拟的学习型组织,使教师乐于应用网络开展跨时空的教学、教研活动,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共同发展,让网络研修空间成为校内研修增容、发展与延伸的重要载体,推动教师的职后教育向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发展。

● 结语

网络研修是推动信息技术和教师职后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其意义、价值和优势不言而喻。本文对教师网络研修实践在主体、客体和研修空间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以期改善教师网络研修效果,为实现其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EB/OL].(2018-09-15)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34/201305/151910.html.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8-09-1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

[3]汪文华,韩宣文.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与常态研修实施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06):32-35.

[4]张冬冬.混合式培训在中小学校本研修中的应用与建议[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07):21-24.

作者简介:张瑞红(1979.5—),女,河南安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管理。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8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教师网络研修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6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客体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浅议犯罪客体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论《天地玄黄》背后的眼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新探
试析期货法律关系
建筑与雕塑:一种北京与主体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