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快乐教育

2019-07-19 09:34李树林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育人儿童

李树林

摘 要:现在的教育有多少学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有多少学生会说我的学习是快乐的?应试的压力压得师生家长喘不过气来,各种辅导班满的没时间去散心,各种作业塞满学生的书包……期待——期待快乐——期待一种让大家都快乐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 快乐

“快乐教育”的教育思想很早就在教育上实施了,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最早将“快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提出来的则是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斯宾塞在他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曾指出“任何生命都会对某些现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也是教育的最好时机。”“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教育最有效。经过数年的对小斯宾塞的教育和大量的心理学的研究,我认为,孩子在快乐状态下的学习最有效。”

斯宾塞的理论一提出来,就为许多有识之士所实践。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来进行;陶行知也强调创造儿童的乐园:在这个乐园里,千万不要因我们的教育使儿童承受身心的痛苦;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里,也曾把他办的学校叫快乐学校,要让孩子体验脑力劳动的欢乐和取得成绩的愉悦。

“快乐教育”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其实质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设乐学的心理氛围,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通过亲身的学习体验,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快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最终达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其主要表现是:课前无主动探求的欲望,堂上无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外无自觉钻研的兴趣,他們把学习活动作为一种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过程还未激发出他们内心学习的激情。如何使教育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使他们欢欣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呢?那就是把孩子们吸引到有兴趣和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因成功、进步、发展而享受到乐趣,才能使他们自觉钻研,乐学“不厌”。“快乐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目的而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进行的一种探索。

儿童的天性就是爱玩,他们的生理条件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只能从兴趣出发,不能像成人一样可以靠意志去坚持。因此,在对待儿童的学习上就应该以“快乐教育”为根本,首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以后再逐渐去培养他们学习的意志。心理学在关于儿童理智感的培养中也谈到:“儿童在游戏和学业上取得成功要及时表扬,尽量不要让儿童体验过多、过强的失败情绪。任务要求要切合儿童的实际,要善于发现儿童认识活动中的优势领域和兴趣。成功和兴趣是推动儿童理智感发展的重要保证”。“快乐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唤起儿童求知的兴趣,使儿童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

同时,快乐教育也符合师生共同活动的教育过程的规律,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也是吻合的。教育过程是一个民主、平等、互信的过程,而“快乐教育”正是倡导这样的师生关系。“快乐教育”是从培养人才出发,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形式上注意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并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乐意学习、愉快学习的环境。

1.“快乐教育”在实施上有几个原则需要注意:

(1)整体性原则:以学习环境为主渠道,活动环境为实验基地,人际环境为情感纽带,校园环境为育人摇篮,坚持学校教育系统及其活动与管理的整体性,实现整体育人,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以期待、理解、信任、宽容,培养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

(3)愉悦性原则:必须为学生创设和谐、合作的心理氛围和宜于愉快接受教育的育人环境。教育教学活动要善于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体验到情绪的愉悦感,从而兴味盎然地学习。

(4)活动性原则: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学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之学会思维和操作,还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在既竞争,又合作的氛围中成长。

(5)成功性原则: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充分运用反馈和评价手段,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发现和认识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地去获取更大的成功。

(6)激励性原则:充分认识激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认真研究激励的方法、手段和结果,努力追求激励效能的最大化。

(7)开放性原则:整合资源、优化环境是实施快乐教育的根本途径。必须为师生的成功和发展构建内外相合、软硬相宜的优良环境。

2.实现“快乐教育”,最根本的是要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强调学生自主地学习,学生应该成为学习和教学过程积极的参与者。这种参与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这比单纯地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在进行“快乐教育”的过程中要营造出以下四个环境:

(1)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快乐教育的主阵地,要使学生乐于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使课堂形成生动活泼的乐学气氛。

(2)多彩自主的教育活动

丰富多采的活动是学生的最爱,是实施快乐教育的源泉和动力,是培养学生的最佳途径。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

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发展和生存的阳光和空气。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感受。在快乐教育实践中,要把校园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花大力气建设成符合儿童快乐成长的教育环境。

(4)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

教育学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三方面必须认识一致,目标一致,步骤一致,形成教育合力,这样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快乐合作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多采自主的教育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形式,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育人摇篮,统一协调的三结合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扩展和延伸,实施快乐教育的四大途径构成了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快乐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育人儿童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