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数感培养

2019-07-19 09:34李秀凡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联系生活动手操作实际应用

李秀凡

摘 要:“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感也是一种自主的、自觉的理解数学中数的运算和应用的一种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因此培养学生数感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联系生活,启蒙数感;动手操作,发展数感;重视估算,提升数感;实际应用,升华数感,以此来培养学生数感意识,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和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联系生活 动手操作 重视估算 实际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感是一种自主的、自觉的理解数学中数的运算和应用的一种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就是不断与数打交道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作为一名从事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有关数感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联系生活,启蒙数感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是教育”。因此,我们在对小学生数感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联系生活实践来感知数感,启蒙数感。

例如:我在一年级给学生教“数数”时,先让学生思考一下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2”表示。学生刚开始时回答很简单,想起什么就说什么,于是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有没有什么物体可以用1、2来表示的,这时学生眼前一亮,小手纷纷地举了起来:我有一个文具盒,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我有两支铅笔,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教室里有一张讲桌,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我有两本书,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这些事实证明,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便于发现数字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他们的发言非常积极活跃,丰富了学生的思维,理解了数量可以表示身边具体的事物。教学中我经常把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设计在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对数有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动手操作,发展数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动手操作,这样的动手操作便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课上,我有意识的通过操作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数学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发展数感。

在一年级教学《8加几》一课时,我便精心的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活动:同学们,你们想一想“8+6=()”呢?观察到学生对此有疑惑时,我让学生把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看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此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探究“8加6”的计算方法。因此学生的计算方法更是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其计算方法如下:有的同学用数数的方法,如一个一个的数1、2、3、……14;两个两个的数2、4、6、8、10、14;还有的同学直接从8往后数9、10、11、12、13、14。还可以用转换的方法:把8看成10,“10+6=16,然后再用16-2=14”。这些计算方法,都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完成的,然后再他们进行汇报和交流,展示自己摆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8加几”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从中感受到了“算法多样化”。我把这些方法通过黑板一一的列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评价,提出“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根据自己的经验去选择,从而突出“凑十法”这种计算方法。所以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慢慢理解了算理,促进数感得以形成和发展。

三、重视估算,提升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意见”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数学课堂中,我善于抓住各种时机,把学生有兴趣的、最熟悉的生活内容作为题材,组织学生练习估算,交流方法,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逐渐掌握了估算的方法,感受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估算意识,从而逐步形成数感。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我们可以经常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你和哥哥姐姐比高矮,谁高点;你和弟弟妹妹比高矮,谁高点,那你和爸爸妈妈比高矮,会怎么样呢?通过对比,学生对估算的认识更直接、更形象。再比如让学生知道20比21少一些,比19大一些;知道35比5多得多,知道4比27少得多,知道27在20与30之间,但更接近30;知道1分钟、30分钟大约有多久,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等等。教师经常这些“估计、大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接近于某某之间等”术语的训练,加深对数的感觉,从而提升数感意识。

四、实际应用,升华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因此,只有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把抽象变为直观,学生的数感意识才得以升华。在学习中,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放开手脚,大胆设置各种生活情境,切实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让学生在理解运用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又如我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先让学生对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后,我便设计这样一个购物场景:六一儿童节,学校要开展一次文藝演出活动,请你用手中的10元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小食品。要求学生独立设计购物方案,学生对平时花钱并不陌生,购买小食品更是不在话下,因此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出了多种购物方案,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我们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去训练、去培养、去体验、去感受。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敢于动手实践,提高对数感培养的认识,努力在情境中培育数感,在兴趣中提高数感,在实践中发展数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和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猜你喜欢
联系生活动手操作实际应用
迷你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乡镇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