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9-07-19 09:34王苑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目标数学

王苑华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还是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但是,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更完美是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呢?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备课质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1)深入剖析教材,充分了解学生

只有深入剖析教材,教师才能有效的将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教师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内容的确定关系着教学目标是否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既要能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全方面素质的提升,要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教师的教学、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如在《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中,教材是通过排水法作为学生理解“转化”思想的渠道,而在排水法中,必須要用到的物品就是量杯,因此学生要掌握好这节课,就必须先认识好量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里,学生只是在科学课上听说过,但对于量杯上的刻度的由来没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所以我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让学生回家先看微型教学视频----《量杯上的刻度》,微型教学视频主要内容是:“描述刻度是怎样标上去的呢?是因为水倒入量杯中,因为杯子的形状是圆柱体,所以水的形状也形成了圆柱体,圆柱体是规则物体,科学家们通过计算圆柱体的体积,也就得出水的体积,再把刻度印在杯子上,刻度印上去之后,我们再也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读出水体积是多少了,方便我们使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结合多媒体帮助学生完成一个关键的预习作业,既可以为课堂节省一定的时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有效课堂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2)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研究

在有效课堂的一般模式中,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包括新课导入、分配任务、疑难点拨、归纳总结、组织测评,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对整节数学课的重、难点、学习目标要把控得非常准,而针对这些学习目标设计好一些引导性和研究性的问题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是要让学生推理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体验推理的过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一样,都是用相邻的边相乘,所以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分别出示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和一块长方形的草地,研究这两块草地到底哪一块的比较大,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是不是相邻的边相乘,研究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以前学过的知识等等,只有抓住了教学目标,问题研究才会有针对性,课堂的教学效果就更好了。

(3)从学生的活动经验出发,设计活动体验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如在学习时间单位“秒”这一节课,我结合学生的活动经验,设计了如下几个体验活动:①播放迎新年倒计时的画面,师生一起倒计时,引出时间单位“秒”,接着让让学生自主观察自己的小闹钟,介绍已知的有关秒的知识,最后让学生用耳朵贴近小闹钟仔细聆听,并用一动作表示出一秒一秒的节奏。②让学生体验10秒有多长,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喊“开始”之后,学生默数10秒睁开眼睛并且喊“停”,比一比谁数得比较准。③让学生体验1分钟你能做什么?在这一分钟之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活动,然后汇报活动效率。有效课堂中的活动体验能让学生感悟更深,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用心设计类似这样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学生感悟得深刻,课堂才能有效。

(4)善于激励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当中,学生能做到“主动”“认真”“自主”等方面,还真是一个问题。要想学生认真投入到课堂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给学生建立一个迅捷的反馈系统,——课堂中的激励评价,一些好动的学生,他们非常需要一种控制感,因此,老师上课时对他们的一言一行必须做出持续并且到位的评价,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二、以学生为主体,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都不同,要使课堂有效,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制定出全面合适的三维教学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师必须对课堂的每个环节做到合理的规划,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琢磨教师改怎么教。不一样的内容就要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和自我研究能力,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想学”的主动学习,提倡情境创设情趣引入,新知探究,合作交流,提倡分层巩固。优秀生:独立完成;中层生:合作完成;后进生:个别辅导或集中辅导,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参与学习的机会。注意课堂内外结合,教学目标应该延伸到课后复习和学生自我发展完善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其灵活性和数学学科的层次性、逻辑性,深度、广度要适中,要尽量细化目标的表达,增强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课堂教学目标直接作用于课堂实际教学活动中。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加强学法指导,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本质的要求,有效课堂倡导的合作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独学、对学、“群学”(小组学习)形式实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就是说有效课堂的时间基本都是交给学生的,学生不是充当接受新知识的容器,而是要靠他们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如在教学《植树问题》这一节课时,教师学法指导的技巧,就决定了学生在这节课中能不能理解这个数学广角,很多老师都知道“植树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因为这个数学广角延伸出各式各样的题型,“植树问题”有三种不同类型,分别是“两端都种”“只种一端”和“两端都不种”,很多老师要求学生背公式——“加1”“减1”和“不加不减”,确实,这样的学法一开始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但是最终还是会被时间打败,这说明老师这样的引导只是让学生学会了机械记忆,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并没有因此得到提升。但是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推理发现植树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渗透“化复杂为简单”的数学思想,那么在面对路灯问题、锯木问题、排队问题、爬楼问题等等问题的时候,学生都可以迅速找到突破点,这也就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最终目的。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台,学生学习状況、教师调控状況、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有效课堂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有效课堂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种形式,教师应该多思考,灵活变通,去摸索有效课堂的策略,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目标数学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