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的“聚核”反应

2019-07-19 09:34周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诺贝尔炸药选材

周萍

摘 要:群文阅读异军突起,成效斐然。为了发挥其“聚核”反应般的阅读效能,群文阅读的“聚变能”应聚“思想”之核、聚“语言”之核、聚“方法”之核。

关键词:群文阅读 聚核

“核能俗称原子能,它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能分为两类:一类叫裂变能,一类叫聚变能。”工作室导师带领我们研究群文阅读,用了上面这个比喻。面广量深的群文阅读如何才能不泛泛而读,让孩子不只读过去,还读进去,这就要找到阅读的“核”,产生其“能”。

一、聚“思想”之核

通常群文阅读以“主题”聚合。主题性群文阅读的议题十分宽泛,如“时间”“自然”“科技”“艺术”“亲情”等等,只要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皆可入题。再加上,群文阅读聚焦主题,易于组织,便于操作,可以说是群文阅读的主流取向。

1.思想深入类

群文阅读课《我就是孩子》,时值“六一”将近,围绕“孩子”这个主题进行思想深入的群文阅读。

上课伊始,以诗歌《斑马的问题》引出“儿童”这个话题,激发学生盎然的阅读期待。接下来,从《我要做好孩子》《窗边的小豆豆》两书中节选出的《金铃》《小豆豆》两文以“发现”为主题进行同类阅读,发现儿童是好奇的,是贪玩的,是随意的……这些或好或坏的特点都是真实的,而“儿童”贵在真实。 然后,出示的《我不是完美小孩》绘本作为互文阅读,帮助理解、促进思考,找到真实的自己。最后,结合前期《草房子》整本书的阅读,将书中前后内容进行联系性阅读,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成长的力量。

群文阅读选择主题相对统一,但体裁多样,这其中有诗歌、有小说、有绘本,让孩子能读多本书,读整本书,深入地读,获得群文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真实”走向“成长”。

2.思辨促思想

以往我们比较推崇“记忆力”的训练,朗读、讲述、背诵等等,而“思维力”的探索比较少。导致孩子“迎合识记”多,“独立思考”少。我们聚焦主题、聚焦表达,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可以预见思辨性群文阅读大有可为。

群文阅读的领军者蒋军晶老师的《草莓新闻》就打开了一扇思辨窗户。蒋老师向学生推荐了四篇新闻报道,这些非连续性文本,立场观点南辕北辙,甚至完全针锋相对。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对“大个草莓能不能吃”展开阅读讨论,在阅读策略的指导下,引领学生在读中思,在思中辨,在思辨中提高个人的见识,获得辩证思维的品质。

群文阅读,聚焦思辨,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学会哲学的思考,透过思辨这一扇窗户,得以窥见哲思的天空。

二、聚“语言”之核

天下文章浩如烟海,主题内容纷繁复杂,群文阅读不落入“主题阅读”的窠臼,就得聚焦文章内部结构,探寻表现形式、言语表达等这些“语言核心”。

1.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课标指出:“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群文阅读对语言的积累有着得天独道的优势。

“月是故乡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月有着不解的情怀。有關于月的神话、诗词、文章,乃至绘画、歌谣等等,组成了蔚为壮观的月文化。教学《望月》这一课时,组织群文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课前自由交流,包括神话传说、课文旧知、其它积累等原有信息。课上诵读文中“江上望月”散文笔法的片段,借助“甥舅对诗”中出现的的古诗,大量补充各朝各代的诗句师生、生生对诗,达到诵读积累。展开幻想,推荐冰心、朱自清两位名家对月的描写,唤起学生的想象,丰富表达样式,在此基础上尝试个性化的创作。

以《望月》为圆心的群文阅读,有背诵的读中积累,有对诗的说中积累,有练笔的写中积累。形式涉及到诗歌、故事、散文等等多种文学样式,除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还积累了多样的表达。

2.揣摩精准的文章选材

苏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主题是“名人风采”,可以采用“单元整体教学”。

先梳理《天火之谜》《诺贝尔》两课的主要内容,了解 “风筝实验”的经过、“发明炸药”的几番经历,感受富兰克林敢于实验、勇于探索和诺贝尔坚持不懈、毫不气馁。再通过两课的重点段落展开发现性阅读,寻找写法上的共同点,如都有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可贵品质等等。此时还要格外关注选材上的不同:同是写名人,同是写发明,选择的材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从而有所发现:《天火之谜》着重写一次实验,生动再现了富兰克林“观察——推测——实验”的经过,侧重表现他对科学真理的追求。《诺贝尔》则细细介绍了发明液体炸药——固体炸药——烈性炸药的历程,突显诺贝尔锲而不舍,投注生命的精神,最终领会到选材为表达服务:因为不同的目标、主题、表达效果,就要选择不同的题材!最后,通过将《天火之谜》改为《富兰克林》,《诺贝尔》改为《炸药的发明》,写人、写事的文体互换,尝试创作,让学生根据主题的不同,学习选材。

三、聚“方法”之核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群文阅读具有“多文本”的优势,不同的体裁、语言风格,表达形式,作家特色,让孩子真正进入到“大阅读”的时代,还可以聚焦比较整合、感悟赏析等阅读方法。如五年级群文阅读课《结尾巧妙的小小说》,学习怎样读懂小说结尾的策略。

意味无穷、耐人寻味的结尾是小小说的魅力所在。教师精心选择《剪刀的故事》、《最短科幻小说》和《两只鸭子》三篇小小说进行群文阅读。读一读,发现结尾的相同特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删一删,对比感受结尾的三大作用——《剪刀的故事》解开悬念,《最短的科幻小说》回味无穷,《两只鸭子》升华“人品”。连一连,联系课内外的其它文章,《桥》《夜莺的歌声》《诱拐》《榕树下的瘦女人》等等,印证结尾的重要地位。荐一荐,推荐《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两本杂志,带着读懂结尾就是读懂小小说的策略,在今后的小小说阅读中进行简单的欣赏,得到更多的收获。

群文阅读改变了阅读方式,不再是单篇的阅读、精读。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逼得老师不断地去阅读,不断地去思考,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学中要在一组,甚至一群文本的阅读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寻找一个聚焦点,聚焦思想,聚焦语言,聚焦方法,聚焦群文阅读的“核”,产生核聚变般巨大无穷的“能” !

猜你喜欢
诺贝尔炸药选材
“炸药”惊魂
议论火炸药数字化制造
阿克苏诺贝尔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2019年诺贝尔颁奖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百年诺贝尔
诺贝尔的防爆包装——纪念诺贝尔诞辰180 周年
Al粉对炸药爆炸加速能力的影响
DNAN基熔铸复合炸药的爆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