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19-07-19 09:34李建挥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学习小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李建挥

摘 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是每位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学习小组模式,可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氛围内,锻炼学生学科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背景,将文章分为三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文章简单叙述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学习小组形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文章简单描述小学数学课堂内,设立学习小组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文章深入分析学习小组设定方式、策略,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望文中内容,能够为各个数学教学人员,提供学习小组应用方面的改良思路。

关键词:学习小组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學习小组形式的必要性

1.可提升学生课堂地位

响应新课改要求,各个教师应改良教育结构,提升学生核心地位。观察国内小学数学课堂可知,部分教师提升学生课堂地位,主要使用增加提问量方法。即在课堂中不断对学生提问,保证学生注意力长期集中在课堂中。但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数学知识,教师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回答教师提问。当学生因个人能力,或性格原因,无法正确回答问题时,学生自信心、学习积极性都会遭到打击。当教师使用学习小组形式时,面对教师提问,学生可与组内学生商议,有效减少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感。同时,学生仍然可处在课堂核心地位,一方面锻炼、夯实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做到“提升学生地位”,这一目标。[1]

2.可满足学生交流需求

小学生思维活跃,长时间无法开口说话,会对学生学习心态造成一定影响。当教师设立学习小组模式时,学生可在正确时间内,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交流行为被限制在解题过程中,一方面可满足学生口语交流需求,另一方面也可通过交流,鼓励学生研究数学。小学生交流需求被满足,学生将对教师产生正面印象。此后,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指令,学生必然会立即响应,高度配合数学教师开展工作。因此,应用学习小组形式,除满足学生交流需求外,也可建立互相尊重状态,即教师尊重学生,为其提供交流空间。学生尊重教师,听从教师教育指令。[2]

3.可锻炼学生协作能力

人类社会中,分工合作、团队协作属于固定交流模式。小学阶段,数学教师需完成教书工作,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做好育人工作,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学习小组模式中,设定人数、小组成员,需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当教师以专业、科学的思维设置学习小组时,学习小组可帮助每个学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归正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习惯。更能够辅助学生融入到集体中,找准自身定位,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当教师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质量、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学习小组形式,十分必要。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设立学习小组存在的问题

1.小组实力不均衡

教师应用小组学习模式时,常以竞赛形式为主,设置课堂活动。当教师希望通过竞赛形式,调动各小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时,应保证每个小组实力均等。但对某一小学数学课堂进行观察后发现,个别教师分组期间,并未以“能力均等”作为分组前提。因此,课堂中常产生“常胜将军”,当其余学生察觉存在不公平现象后,课堂参与积极性明显下降。

2.组内氛围不协调

学生拥有个性思维,性格也分为不同类别。小学生十分尊重自身情感、情绪,当小组内出现性格不合现象,学生之间很容易产生冲突,继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观察课堂可知,部分教师分组过程中,并未考虑学生个性思维,令个别小组出现感情分裂问题。数学课堂有效性逐渐下降,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也未能消解。

三、学习小组设定策略,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研究

1.合理设定,可强化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教师需要设定学习小组,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时,应保证设定小组的行为,以科学理论,班级实际情况为前提。当班级内学生关系较好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行组成小组,条件允许情况下,小组人数需均等。学生自行分组,优势在于可满足学生自身社交需求,即学生必然与关系较好者组成小组。但以人际关系为建立条件,学习效率无法完全保证。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教师A所用分组形式,兼具科学和实际特征,效果较好。首先,教师A提前对班级内学生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分为两个方向,第一,调查班级内学生数学知识基础、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第二,调查学生性格、行为、能力长处、处事风格。完成调查后,教师A采用“组内相同、组外不同”原则,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分组后,教师A以“角的初步认识”课时为主,验证课堂有效性。竞赛模式中,各小组能力均等,竞争局面十分激烈,几轮回合后,各小组分辨角度、角类别的速度、准确性明显提升。因此,合理设定学习小组,完全可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

2.延长小组合作时间,提升教学过程有效性

通常情况为,教师下达任务指令,至任务完成期间,为学习小组活动时间。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时间过少,团队协作能力无法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应延长小组合作时间,利用增加时间的方式,提升小组团队默契度。高段数学教学范围内,教学内容不断更新,难度逐层提升,教师需提升课堂提问难度。学习小组默契度,可决定教师指令落实速度。因此,教师必须提升小组合作能力,才可升级教学有效性。具体,教师可将小组合作任务延伸至课下,例如,在设置课后作业阶段中,要求学生继续以小组形式,完成探究式学习。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A在设置作业期间,将主动权交由学生。组内成员共有四人,四名同学分别绘制多边形图形,并给出某一边长条件。绘制完毕后,组内成员随机打乱题目,分别处理由组员设置的问题。该模式下,学生负责出题,一方面可锻炼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学生地位,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学生在课下完成组内训练后,回答课堂问题时,效率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结语

综上,文章以小学数学作为研究背景,将学习小组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定小组结构,保证组内相同、组外不同,以及延长小组合作时间,培养学生默契,使用以上方法调整学习小组,可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龚家洪.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2):76.

[2]杨兴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93.

猜你喜欢
学习小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七化”构建学习小组追求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解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