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俩不一样?

2019-07-19 09:34周蕾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小涵独生子女苹果

周蕾

案例背景:

在幼儿成长的点滴中,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自己的变化,幼儿是自我意识构成的早期。作为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经验,帮助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对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熟悉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知道 “我”和他人是不一样的。但是,我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也有“一样”的地方呢?

现今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故而,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好的性格特征。这也是近代和当代中国教育的一个弊端。

在现今这个个性化的社会、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不一样,比比皆是。但是在追求不一样的同时,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些同化的因素,像是一些好的习惯、好的言行、好的品质。

案例描述:

1.乌云密集的混沌——始初经过

在一次社会活动《我俩不一样》中,发现有一些可圈可点的事迹,值得让人反复思考。

我问:“小朋友们,你和别人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乐乐(女孩)举手回答:“老师,我和小涵是一样的,和其他人都不一样。”

我觉得有些匪夷所思,正常的话,不是应该会说不一样吗,于是乎我又想从小涵那里“双管齐下”一下,看看是否能找到原因。

可还没等我提问,我们的小涵(女孩)就激动地掰着手指说:“我的小床、我的衣服都和乐乐的不一样!”

我看她挺激动的,想缓和一下这个气氛:“对,这些都不一样,除了穿的,还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我想引导她往其他方面去说。

小涵的情绪稍稍地稳定了,接着又开始掰着手指说:“还有我的电子琴、我的玩具、我吃的零食!”

这时,一向乖巧的乐乐“激动”了起来:“我们是一样的!”小涵刚刚稳定的情绪,就像是一串被点燃的爆竹。“我就是和你的不一样!我,我,我的衣服比你的漂亮!”小涵这时“激动”了起来。乐乐愣了一下,可能被小涵给“震慑”住了,随后,她也“不甘示弱”地哭了起来。

2.风雨大作中的惊雷——探查原因

我只好由“观火者”赶紧摇身一变,成“和事老”,暂且将两人“隔离”起来。我准备“分头行动”。我先问较为懂事的乐乐,通过引导和了解得知,她很喜欢我,并不讨厌小涵。我鼓励她大胆说出原因,她说她想和小涵做好朋友,可是小涵一直都不和她做好朋友。我和乐乐约定好帮她去和小涵说。

再瞧瞧另一边的小家伙呢,低着头,心情欠佳地坐在小椅子上,一只小脚还不规则地在地板上划来划去。

小涵的脾气要比乐乐“旺”一些。和小涵聊天,引导和了解得知,小涵也很喜欢我,她认为乐乐如果想做她的好朋友就得听从她的。小涵的回答真是让我“哭笑不得”。接着,我进一步地引导,询问她原因。她说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喜欢她,都她听的,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继续和她商量,我说乐乐可以“听”你的,但是你们得相互商量和尊重,相互帮助,她同意了。

3.云开日出——顺利解决

之后,我引导小涵,让她主动去和乐乐说,她还有一些不好意思呢。我和小涵、乐乐说:“你们得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能做到吗?”“能!”她们斩钉截铁地回答。

之后的之后,两人有说有笑。小涵还向别人介紹着她的新朋友——乐乐。

案例反思:

众所周知,两个人,就算是双胞胎,甚者是克隆人,都会有大相径庭,或是细微的不同。正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事情虽止,但我也在思索后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别看现在两个小人,有说有笑,但“大姐大”小涵的个性能不能“迁就”乐乐这只“小绵羊”呢?两人能不能友好相处?我想相互的理解、包容、学会商量,是两个小人今后要经历的“课题”呢。我能做的,就是和她们做好朋友,以身作则,耐心引导,并且,要相信她们!

描述中的乐乐,强调着自己与小涵是“一样”的。我想之前,她定被小涵“冷落”过。所以她认为,只要和小涵的拥有物大差不差,所谓的“步调一致”,便能成为她的朋友,就是一样的。

而反观小涵呢,一副“小土豪”、“大姐大”的样子,明显被家里的人们给宠上天了。过着“嗟来之食”的日子,不知分享的意义,家庭的氛围造成了她“独我”的严重化。在她的心目中,家里的一切都理所当然属于她,好像从来没有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她的一切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失去了自己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与能力。平时要强的性格,使她的朋友都“臣服”于她。要想当她的朋友,就得听她的。“兵力”越壮大,她的要强心理就越强势。

“独我”行为,在独生子女中,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我要说的是,即使已经见怪不怪,也不能大面积地“随波逐流、放任自由”。

幼儿的“独我”和家庭的溺爱,往往造成了他们的娇气。现代家长往往忽视“忆苦思甜”、“挫折教育”、幼儿意志培养的重要性,这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可惜的是独生子女得不到这方面的锻炼。

借用九斤老太说的“一代不如一代”,这句话并不是耸人听闻。很多事情都历历在目。比如,父辈们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儿孙们就天天“坐山吃空”,不知道“居安思危”。

现在独生子女整天“关”在家里,与外界和小伙伴很少来往。见到别人家的孩子来了可能开心得不得了,甚至当小伙伴回去时会拉着对方不放手。独生子女心灵的孤独是生活天地狭小造成的。他们渴望与同龄人进行言语上的交流,行为上的交流,情感上的交流。

都说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没有一模一样的苹果。有人喜欢红苹果,有人偏好青苹果;有人爱吃大苹果,有人只买小苹果;有人喜爱随意挑,有人独钟红富士。幼儿就像是一个个苹果,有红有青,有大有小。有些人,虽然不能接受青苹果的酸,但不能忽略它的价值。反之,也一样。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是一种助人为乐,“获益匪浅”的体现,我相信有不少人是一样的!义结金兰,肝胆相照,是一种深情厚义,手足情深的体现。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颇有博爱、大爱无疆之感。这些美好的事物,是可以一样的,是可以被同化的。有时,它也像一条不起眼的纽带,使两个不那么和谐的事物,变得和谐。

最后,要强调的是,“原罪学说”的时代早已过去。我们要有科学的观念,要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分寸很重要,有时没有这个精确的分寸也很重要。就像中国有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不禁要反问一下,无规矩就真的不成方圆了吗?还是可以,每个人有不一样的正解呢?

猜你喜欢
小涵独生子女苹果
鹞子和天鹅
小景和小涵
The Keywords and Trends in IELTS Reading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机器人与我
收获苹果
拿苹果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会说话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