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对策研究

2019-07-19 05:09吉嘉慧王霄
今日财富 2019年15期
关键词:信仰思政马克思主义

吉嘉慧?王霄

在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成为了当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主要对象。本文从学生层面、社会层面、思政工作实际三个层面深入研究和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目前的信仰的现状,以期能够为下一步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信仰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支持。

追溯中国的崛起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当我们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这一刻,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将更多地寄托在青年的身上,青年兴则国家兴,因而,国家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新兴网络技术与媒体的不断更新,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丰富,无疑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过程的一次巨大考验,大学生难免会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

一、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就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没有科学、坚定的政治信仰托底,各种私心杂念、诱惑欲望将迅速侵蚀大学生、乃至国家的根基。大学生“精神缺钙”“软骨病”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显然,如何才能织密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网”,值得我们探究。

二、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从学生视角剖析

大学生自身缺乏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概念中的马克思主义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是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术语,但对此术语所形成的思想魅力则是一知半解。这就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成为了大学生在考试时临阵磨枪的“工具”,考试之后被迅速遗忘的一种“符号”。

当下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这样的花花世界让大学生在摆脱升学压力后如沐春风,趁此机会打造出来一些精心包装过的西方自由主义文化迅速弥漫开来。与此同时,大学生的人格还具有敏感性、不确定的特征,由于缺乏现实生活阅历,此刻他们的理性思维远远不足以促使他们能做出深刻反思和判断,进而弱化了他们对主流信仰的情感认知,就更难把概念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信仰并指引自己前行了。

(二)从高校工作实际体悟

高校思政教育理念相对滞后。近年来,借助新兴网络媒体,高校思政教育虽在发挥网络信仰主阵地上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这并没有改变道德教育方式单一的倾向。即重视道德教育的知识性,忽视了人们道德选择与能力的培养。

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活动中的主体,对该群体的长效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动摇着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

(三)从社会维度切入

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过于官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官宣”的内容具有“权威性”、“学术性”等特点。这种话语形式无形中拉开了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大学生的情感意识造成极大程度上的“疏离”。

同时,当前社会在网络法制宣传与网络道德建设上有欠缺,致使许多网络失范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从而愈陷愈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放任自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为倾向。

三、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对策

(一)大学生要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排头兵”

情感需求是人类最普遍、最深厚、最持久的信仰动因。要想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就要克服时间空间的阻碍,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足迹,引导大学生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一起”,从而感叹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志向,认知马克思主义的卓越与伟大,从而激发对其强烈的情感体验与情感需求,从而才能唤醒大学生心中的信仰。坚定的信仰足以捍卫一切。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只有坚持以信仰为先导,以心中有信仰为信条,才能影响、带动周围的人一同进步。

(二)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领路人”

恩格斯曾指出: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高校思政工作者要转换思路,创新方法,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网络转播方式。

针对绝大多数学生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信息过于抽象、难懂的问题,我们需要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的引导大学生网民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亲近,并且认同之。架起“内在”与“外在”的桥梁,把这种“内在”借助新媒体手段形象化、生动化。使理论在网络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上“活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外表”生动、形象起来。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将理论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培养大学生行为的目标意识、积极审美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借助各种网络平台展示众多温暖人心的信息,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意義与价值。

(三)网络社会要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护航”

社会是一个系统复杂的综合体。新时代的网络社会需要以德养网。杜绝三人成虎的事件不断升温恶化,对于那些别有居心、歪曲事实的人要进行道德上的谴责,要用自己的正义与道德还原事情真相。需要以法立网,疏堵结合,借助更加完善的立法执法,将现在“平面的网”织的更加立体,让不法分子无空可钻。需要以“技”护网,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将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过滤。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变得更加有温度。

综上,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们知、情、意、行的指导,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是新时代奋进的号角。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唤醒大学生的情怀与意识,这是新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责任,更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行为指南。织密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网”对于我们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意深远。(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金项目:2016年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基于MB-DAS分析模型的网络时代下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路径研究” 校社科字〔2016〕4号,项目编号 DJYJ2016A01

猜你喜欢
信仰思政马克思主义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信仰
漫画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