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苏东坡叫“说不对的苏东坡”

2019-07-21 15:00张沛张心怡
活力 2019年10期
关键词:苏东坡思维品质

张沛 张心怡

[摘要]本文分析现代文学作品中“苏东坡说漏嘴了”“苏东坡潇洒地笑着回答欧阳修”和“方山子真是不甘心做个隐士”三个“说不对的苏东坡”例子,指出当前的文学作品阅读存在误解和曲解情况,指出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苏东坡;说不对的苏东坡;思维品质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苏东坡”。对于中国文化杰出代表、中国百姓接受度最高的苏东坡,复旦大学教授王水照说“今天,我的讲座主要讲关于苏东坡的三个问题,一个叫说不全的苏东坡,一个叫说不完的苏东坡,一个叫说不透的苏東坡。就这三个苏东坡,看看我能不能把他说清楚,实际上苏东坡说不全、说不完、说不透的。”除了王水照的“三个苏东坡”,“说不对的苏东坡”也存在。所谓“说不对的苏东坡”,指的是读书人误解甚至曲解苏东坡而造成了“不对”,即他们文中的苏东坡并不符合实际或者不符合逻辑。

2017年8月29日,在哈佛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福斯特向学生提出的要求之一是,培养“做出判断和评估事实”的能力,能够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误解和曲解都属于“胡说八道”。喜欢苏东坡的读书人需要对“说不对的苏东坡”保持警惕,依靠勇气、耐心和智慧辨别“哪个人在胡说八道”。

本文罗列“苏东坡说漏嘴了”“苏东坡潇洒地笑着回答欧阳修”和“方山子真是不甘心做个隐士”三个现代文学作品中评价苏东坡不当的例子,借此提醒中学语文教师重视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找到正确、适合的道路。

一、“说不对的苏东坡”之一:苏东坡说漏嘴了

安徽科技学院史钧副教授先引用苏东坡《论河北京东盗贼状》的话“臣伏见河北、京东比年以来,蝗早相仍,盗贼渐炽。今又不雨,自秋至冬,方数千里,麦不入土,窃料明年春夏之际,寇攘为患,甚于今日”,然后引用苏东坡《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的话“自到京东,见官不卖盐,狱中无盐囚,道上无迁乡配流之民,窃喜甚焉”,指出同一时间密州百姓生活状况在两文章中大不同;然后推出结论:“注意,这是苏轼说漏嘴了,他刚刚还攻击过山东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现在却为了攻击在江浙一带实行的盐法,转头又说山东的老百姓生活安定。真不知该信他哪一句!”在史钧看来,苏东坡是个投机分子,在呈给神宗的疏状中说密州百姓流离失所,是为了表明自己勤于政事;在呈给韩绛的信件中说密州百姓生活安定,是为了攻击新法(史钧《苏东坡这个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1版)。

提出“苏轼说漏嘴了”说法,史钧牵强附会了。首先,《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和《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两文都指出了密州当时灾害严重、民生凋敝的严峻现实。《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开篇即指出密州蝗灾严重,“自入境,见民以蒿蔓裹蝗虫而瘗之道左,累累相望者,二百余里;捕杀之数,闻于官者几万斛”。《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主要批评方田均税法、手实法等危害,请求朝廷减税和不要在密州推行食盐专卖法规;《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主要请求皇上减税和严厉打击盗贼,苏东坡都是基于当时实情提出了有关治理方案。其次,《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开篇所说之“民”是因蝗虫而遭受“灾伤”且“病”的“民,指的是密州全境的百姓;而“道上无迁乡配流之民”之“民”指那些贩运食盐、因为没有推行食盐专卖法规而不会违法的百姓。显然,两处“民”是不同概念,但是史钧混为一谈。日常生活中,有商家为了吸引顾客而玩弄“西瓜一块五角”的把戏,性质大概与此同。

史钧说的“不对”的第二点:《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成文早于《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依照孔凡礼《苏轼年谱》,《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一文起首话“熙宁七年十一月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军州事苏轼状奏”中“‘十一月乃‘十二月之误”,《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成文早于《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说“郡已上章详论之矣”中的“章”应该指《论河北京东盗贼状》。观点需要论据支持,论据虚假削弱论证力量,虽然两文孰早孰迟非立论关键所在,但是论据当力求准确,至少史钧文中“刚刚”和“转头”之类说辞显得随意了。

二、“说不对的苏东坡”之二:苏东坡潇洒地笑着回答欧阳修

苏东坡21岁参加进士科考试,以《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征服了考官。主考官欧阳修、梅圣俞因对文中一则论据及出处有所怀疑,于考后询问苏东坡。在新闻记者邓凌原眼中心里,那时的苏东坡是这样的:“欧阳修和梅圣俞特意记得就此事询问苏轼。两个学富五车的老头子向年方弱冠的青年学子请教,可见欧、梅两人是何等谦虚和不耻下问。只是没想到苏轼潇洒地笑着回答说:‘何须出处,想当然耳!意思是没有出处,是我自己杜撰出来的。欧、梅等人一听,顿时讶然良久。”上述引文中“此事”指,苏东坡以“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日‘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证明忠厚思想及“刑疑付轻,赏疑从众”方法(邓凌原《苏东坡传》,北京华侨出版社2013第1版)。

苏东坡回答“想当然耳”引人注意,而他“潇洒地笑着回答”的态度更惹人怀疑,苏东坡那时真的潇洒吗?邓凌原此段描写,接近于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的记叙。《石林燕语》云:“及放榜,圣俞终以前所引为疑,遂以问之。子瞻徐曰:‘想当然耳,何必需要有出处?圣俞大骇,然人已无不服其雄俊。”邓凌原把“徐曰”改为“潇洒地笑着回答”,这应该属于“不对”。

人有常情,事有常理。虽则宋代学者“不像汉唐诸儒是通过以名物制度的考据训诂来阐释儒经,而主要是强调儒家的道德教化意义”,毕竟考据是历代,做学问、写文章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面对主考官的质疑,且心中清楚杜撰史实情况,苏东坡不可能潇洒得起来。

说苏东坡那时“潇洒地笑着回答”,恐怕是过度解读了“想当然耳”一语。大胆做个推测:“想当然耳”一语是宋代学者口中的平常语,或者说是当时读书人的习惯用法。首先,北宋实行以文治国方针,统治者重视知识和器重读书人,且“尽可能给予身居社会中下层的士子以出身的机会”,读书人得以在日益宽广的科举做官路途上不断增强自信。其次,宋代学者把“进德”和“修业”作为求学第一任务,做学问、写文章主要求索儒家的道德教化意义,而不像汉唐和清代读书人那般重视考据,在讲求材料准确的考据方面出现一点错误应不是大问题。再者,宋代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师生接触频繁,互相切磋学问。根据《宋元学案》,程颢对学生和善,学生在其跟前不会拘谨,当有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的看法时,程颢的回答是“更有商量”。更何况苏东坡一向自许甚高,年轻时尤狂放,即便在教师、主考官欧阳修跟前,“想当然耳”就脱口而出了

“想当然耳”一语在宋人文章中常常可见,宋代赵令畴《侯靖录》也有同样的“想当然尔”。《侯靖录》云:“诸主文皆不知其出处,及入谢日,引过,诣两制幙次,欧公问其出处,东坡笑曰:‘想当然尔。数公大笑。”与《侯靖录》描写苏东坡应答欧阳修故事类似的现代作品,有复旦大学教授王水照和他的学生崔铭的《苏轼传》:孔融对曹操在消灭袁绍后把袁熙(袁绍儿子)妻子赏赐给曹丕的做法不满,说对曹操说“当年武王伐纣,将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赏赐给了周公”,曹操询问此事出处,孔融回答“并无所据,只不过以今天的事情来推测古代的情况,想当然罢了”“以尧帝为人仁厚和皋陶执法的严格,想当然耳”。

三、“说不对的苏东坡”之三:方山子真是不甘心做个隐士

江苏盱眙中学张居祥老师认为苏东坡从来没想做一个真正的隐士,“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张居祥以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所写《方山子传》来支撑观点,认为居住于黄州的方山子并不甘心做隐士:“一个小小的细节,出卖了方山子的内心,你看,他哪里是个隐士,眉宇之间,依然有精悍之色,言谈之中,依然有不平之气。苏轼感慨万千:‘岂山中之人哉!他哪里是山中的隐士呢!”(张居祥《江湖尽是方山子,世间再无陈季常——读苏轼《方山子传》》,《语文·学习》2叭8第1期)。

张居祥老师读《方山子传》,得出方山子非真甘心做隐士,以此说“没有了陈季常们的无道之邦,迟早玩完”的道理。方山子是一个隐士,这是《方山子传》明确传递的信息;方山子不甘心做个隐士,真的是张居祥的一家之言。

苏东坡告诉读者,方山子已经从“十有九年”前的“一世豪士”成了“光、黄间隐人也”。方山子即陈慥,字季常。《方山子传》开篇话是“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这是传记的经典写法,为季常隐士身份定调。苏东坡花费很多笔墨描写季常的日常,“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不与世相闻”等都是隐士的写照。季常放弃勋袭官职、宅邸良田等种种“富乐”,从洛阳来到“穷山”岐亭居住;听苏东坡说“乌台诗案”时,季常“俯而不答,仰而笑”;陈慥的“妻子奴婢”不把“环堵萧然”放在心上,反而“皆有自得之意”,这些更是非隐士而莫能有的行为举止。阅读作品,读者如果不体味作者熔铸于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恐怕难以准确而全面地理解作品内容和作者观点。

张居祥认为方山子不甘心做个隐士的依据是“一个小小的细节”:时间已过去19年,但季常眉间还能看见当年凤翔射鹊论兵时的“精悍之色”。难道仅凭眉间的“精悍之色”就可断定季常不是真心隐居吗?严子陵身着羊裘于桐江钓鱼,难道就能说他不是一个隐士吗?《方山子传》说季常“而岂山中之人哉!”,不过是要把方山子同那些“往往阳狂诟污”的隐士区别开来罢了。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谈论批判性思维时要求读者关注作品中的不同看法,并且在持续不断的思考中把握不同看法之间的关联性,促成作品解读走向全面和深入。在惠州,被贬官的苏东坡给弟弟写信《食羊脊骨说》,介绍困顿中的美食炙烤羊脊骨,还说如果大家争先恐后吃炙烤羊脊骨,“则众狗不悦矣”。如果说文中“众狗”暗指敌人,如此解读则可以接受。

法国文艺理论家、符号学家罗兰·巴特说:“一部作品之不朽,并不是它把一种意义强加给不同的人,而是因为它向每一个人暗示了不同的意义。”读书人需要找到自己眼里心中的哈姆莱特和苏东坡,但是努力思考的过程中切忌“胡说八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高中語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为“发展与提升思维,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提升思维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品质”,这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要求。

猜你喜欢
苏东坡思维品质
妙语尝酒肉
苏东坡问路
苏东坡传
苏东坡问路
千年英雄苏东坡
苏东坡学无止境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