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种猪基因进展未来方向峰会后记
——后非洲猪瘟时代中国种猪育种的未来

2019-07-22 08:40本刊编辑王泽程
猪业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种猪猪只猪瘟

本刊编辑/王泽程

编者按:2019年5月17日“全球种猪基因进展未来方向峰会”在武汉召开,会议有多名国际育种专家进行了报告发言。会上多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以及沙龙上专家们都提出的很多观点与看法,让在座的与会人员耳目一新,对种猪育种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会后,本刊还采访了Cooperl研发中心项目经理Arnaud BUCHET博士,请他谈了他的观点和看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精彩内容值得我们育种行业的工作者进行深入学习。

图1 Cooperl研发中心项目经理Arnaud BUCHET博士

专家们交流的沙龙上提出了几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例如中国猪业育种进展的挑战和痛点在哪里?我们该如何重建行业信心?全球对抗非洲猪瘟的基因编辑的现阶段研发状况如何?未来行业的机遇将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密切关注的问题,下文中对部分问题进行了解答,也有部分问题的答案需要大家思考后得出且付诸行动。

全球种猪育种未来方向

针对全球种猪育种方向的话题专家们在报告中都提到了自己公司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未来的主要方向。据Arnaud BUCHET博士介绍,Cooperl现在的主要目标是让育种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增加收益。在猪场方面育种可提升母猪的繁殖性能与泌乳能力、提高动物福利、帮助实现无抗养殖,在肉品加工方面可简化加工工艺、增强感官体验、提高公共卫生品质,从而实现全产业链的升级。首要的目标是:得到尽可能多的断奶仔猪数、提高断奶猪体重、得到自主性高的母猪。谈到未来的种猪育种方向,Arnaud BUCHET博士表示这个方向不是单一的,从Cooperl本身来讲就是一个全产业链的公司,因此上述的方向依旧是Cooperl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育种繁殖和无抗猪肉生产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动物福利方面(例如母猪自由活动与肢体质量)仍然需要加强一些。Cooperl也特别注重育种的持续性,对母猪产仔数、母性能力的关注,对仔猪生命力的关注是公司一直在做的事情。而且育种不仅是为了满足公司自身的需要,更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不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因此,育种的方向绝对不会是一个,而是一个360°全方位的未来。

有专家提到关于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抗病力的育种,提出优秀母猪的母性能力可以使产房效益最大化,有助于提升仔猪活力,仔猪健壮也是优越育肥性能表现的基础。在提高抗病力方向上,通过使用胴体的评测数据来进行猪只健康和福利的选育,而且提出群居猪只育种的概念,群居性状育种值越高,猪福利越好,生长速度越快。研究还发现,抗病能力可以遗传,并且与生长相关联。也有专家认为未来的关注方向会更细致地转向获取更多饲养数据(以整栏为单位)、从出生到屠宰的存活率以及公猪膻味。还有人提出,未来要考虑增加更多复杂性(如成本、简单且精确的测量数据、使改良容易进行、运用统计学模型等);保持选育的平衡;科技的帮助会越来越大,首先是在基础方面的发展起助力作用。

在沙龙环节,提到了猪只死亡率是否是最重要的,在场专家各抒己见,大部分专家都认为死亡率虽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关注死亡率的同时需要关注是否有好的育种环境、是否有生物安全保障和猪只本身的免疫力。有人提到,养猪最重要的不是死亡率而是出生率,因为出生才是死亡的前提,这样在保证出生率高的方向上就会有很多办法。但是也有专家认为死亡率是很重要的,解决死亡率是降低料重比等指标的前提。在专家的交流中可以感知到,没有任何的种猪育种公司会只在死亡率上下功夫,死亡率不会是未来的主要方向,但其不可忽略。甚至有人提到可以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来获取更多有效数据,通过大数据库分析选育韧性较好的猪种。这么看来未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种猪育种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可以帮助解决很多育种方向上的难题。

中国种猪育种的未来方向

非洲猪瘟给中国养猪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未来要面对的挑战也是空前的,但是多数专家都表示尊重行业的弹性,对行业的未来有信心。单从育种方面讲,非洲猪瘟的影响不能改变目前的正在进行或准备进行的方向,仅仅说是多了一个可研究的方向,如果可以得到对非洲猪瘟高抗的品种或抗性基因,可以就此进行选育,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方向。简单地来讲,种猪育种的目的不会因为一个疫病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谈到非洲猪瘟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国养猪业在经过非洲猪瘟的激荡后,行业人员乃至消费者的信心还能像从前一样吗?就像很多专家谈到的,对于规模化养殖场而言,信心是一直都有的,我们可以向已经度过难关的国家学习借鉴经验。从另一个方面讲,非洲猪瘟疫情也会更有利于落后产能的淘汰,形成更为专业的养猪产业。对于消费者对生产者的信心,我们可以通过养殖场提交的数据给屠宰企业和消费者,实现猪只的可追溯性,让透明度成为消费者更加相信生产者的理由。提高种猪育种与防范非洲猪瘟并不矛盾,可以同时兼顾,对于育种工作人员而言,更重要的是树立信心,更坚定地为这个行业做出贡献。

也有专家提出更为具体的目标,我国的种猪遗传育种可从繁殖性能、保育(育肥)性能、胴体性状等方面进行改良。先测量简单且费用不高的性状,例如日增重、总产仔数;改良一些遗传力高的性状,例如背膘、日增重;运用简单的统计模型,如正态分布。接着要进入比较复杂的阶段,测量难操作且费用高的性状,例如肉质;改良遗传力低的性状,例如繁殖、死亡率;运用复杂的统计模型,例如二元性状、母本效益。

图2 全球种猪基因进展未来方向峰会沙龙会场

种猪育种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种猪育种发展速度快,取得的成果多,未来势必会遇到一些难题与挑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种猪育种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其实是非洲猪瘟带来的,不少专家提到,如何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平衡联合育种和供种的问题,如何能通过种猪育种培育出抗非洲猪瘟的猪,从根本上解决难题。除了非洲猪瘟带来的难题,具体的困难还有繁殖性能的改良,由于繁殖性状遗传力非常低,只能在后期测量,只能对母猪测量和需要考虑两个遗传因素(母本和仔猪)的这些问题,使得繁殖性能的改良变得没那么容易。

国际上种猪育种未来方向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遇到的难题也会更具体一些,比如Arnaud BUCHET博士谈到的从前种猪育种行业因过分追求单一目标导致失衡的问题,如今衡量肉质的参数越来越多,肉质也越来越难突破。人们未来更想关注的是猪只之间的相互影响,希望能在商品猪的测量数据中找到这方面的规律,还有现在一般考虑的仅仅是父本母本对后代的影响,没有研究再上一代的祖代对商品猪的影响,当然这不但是育种方向也是目前难得出具体结论的难题。

后 记:除了小编采访到的Arnaud BUCHET博士,参加会议及沙龙的主要专家有加裕种猪公司的Jim Long总裁、铁骑力士集团的育种总监王忻先生、中国农业大学的王爱国教授、睿保乐的Mertin Enderink先生、嘉吉饲料的商务总经理高建峰先生、扬翔股份养猪事业部副总裁刘向东先生、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的原黎伟总经理、托佩克种猪首席技术官Hans Olijslagers先生等人。在这些专家的讲解与交流中,我国乃至全球种猪基因育种的方向都更加明了,相信与会人员都是满载而归,同时小编也希望,能通过此篇文章的梳理,能让更多育种工作者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种猪猪只猪瘟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