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黑牛不同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比较试验

2019-07-23 12:26李光全邓位喜李佳剑2锋2雄2肖贵榜
贵州畜牧兽医 2019年3期
关键词:屠宰率务川安格斯

李光全, 邓位喜, 李佳剑2, 田 锋2, 田 雄2, 肖贵榜

(1.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2.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农牧局,贵州 务川 564399)

务川黑牛全身被毛黑色,体质结实,体躯匀称,结构紧凑,体格中等;角黑色偏小,公牛多呈“萝卜角”,母牛以“抢材角”为主;颈宽粗短,肩峰丰满偏高,四肢粗壮端正,关节结实,具有早熟、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抗病力强等特性。该品种牛产肉性能较好、肉质鲜美细嫩,是中国地方牛品种基因库的宝贵资源[1]。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务川黑牛,本试验选用安格斯牛、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对其进行杂交改良,对不同杂交组合杂交一代(F1)的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进行比较,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牛选择符合品种特征、体质健壮、3~6岁的经产务川黑牛母牛11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28头。 2015年3—4月,在务川县泥高、柏村、镇南、大坪4个乡镇牛改点分别采用安格斯牛、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对3个试验组牛实施人工授精;另外1组牛同期进行务川黑牛本品种配种繁育。各组牛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分娩,产下安格斯×务川黑牛杂交一代(安杂F1)35头,利木赞×务川黑牛杂交一代(利杂F1)38头,西门塔尔×务川黑牛杂交一代(西杂F1)36头,纯种务川黑牛40头。

1.2 饲养管理杂交牛和纯种务川黑牛饲养管理、防疫措施相同,均以农户饲养,放牧为主,冬季适量补饲,自由饮水。

1.3 测定项目

1.3.1生长性能测定:对安杂F1、利杂F1、西杂F1、务川黑牛分别在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进行体尺(体长、体高、腰高、胸围、管围)测量和体重测定。

1.3.2屠宰测定:24月龄选取安杂F1、利杂F1、西杂F1、务川黑牛公母牛各3头进行屠宰测定(宰前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骨重、肉骨比、眼肌面积)。

1.3.3数据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多重比较采用LSD及Duncan's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尺比较通过对3个杂交组合及务川黑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5个阶段进行比较分析,安杂F1、利杂F1、西杂F1无论公牛和母牛5项体尺指标均显著高于务川黑牛(P<0.05),但3组杂交牛之间各项体尺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安杂F1、利杂F1、西杂F1与务川黑牛不同阶段体尺比较

注:*表示与务川黑牛相比差异显著(P<0.05)

2.1.1体高:24月龄时,公牛体高以安杂F1最高(118.6 4cm),西杂F1次之(117.15 cm),利杂F1最低(116.82 cm),分别比务川黑牛(110.82 cm)高出7.06%、5.71%、5.41%。母牛体高以西杂F1最高(115.46 cm),安杂F1次之(114.87 cm),利杂F1最小(114.47 cm),分别比务川黑牛(107.91 cm)高出7.00%、6.45%、6.08%。

2.1.2体长:24月龄时,公牛体长以西杂F1最长(140.76 cm),利杂F1次之(139.64 cm),安杂F1最短(139.34 cm),分别比务川黑牛(120.79 cm)高出16.53%、15.61%、15.36%。母牛体长则以西杂F1最长(134.85 cm),安杂F1次之(134.23 cm),利杂F1最短(133.16 cm),分别比务川黑牛(118.25 cm)高出14.04%、13.51%、12.61%。

2.1.3腰高:24月龄时,公牛腰高以安杂F1最高(120.17 cm),西杂F1次之(119.52 cm),利杂F1最低(118.46 cm),分别比务川黑牛(112.56 cm)高出6.76%、6.18%、5.24%。母牛腰高以西杂F1最高(117.51 cm),利杂F1次之(116.85 cm),安杂F1最低(116.38 cm),分别比务川黑牛(109.15 cm)高出7.66%、7.05%、6.62%。

2.1.4胸围:24月龄时,公牛胸围以安杂F1最大(164.58 cm),西杂F1次之(163.42 cm),利杂F1最小(156.44 cm),分别比务川黑牛(145.85 cm)高出12.84%、12.05%、7.26%。母牛胸围以安杂F1最大(161.22 cm),西杂F1次之(160.84 cm),利杂F1最小(156.44 cm),分别比务川黑牛(139.95 cm)高出15.19%、14.93%、11.78%。

2.1.5管围:24月龄时,公牛管围以西杂F1最大(18.10 cm),利杂F1次之(17.53 cm),安杂F1最小(17.15 cm),分别比务川黑牛(16.10 cm)高出12.42%、8.88%、6.52%。母牛管围以西杂F1最大(17.40 cm),利杂F1次之(16.80 cm),安杂F1最小(16.58 cm),分别比务川黑牛(15.35 cm)高出13.36%、9.45%、7.88%。

2.2 体重比较见表2。

表2 安杂F1、利杂F1、西杂F1与务川黑牛不同阶段体重比较 kg

注:同行数据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无字母或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

2.2.1初生重:无论公牛还是母牛,安杂F1、利杂F1、西杂F1的初生重都比务川黑牛大,差异显著(P<0.05)。其中:西杂F1公牛初生重最大(24.68 kg),比务川黑牛(19.50 kg)高出26.56%;安杂F1公牛初生重最小(23.91 kg),比务川黑牛高出22.61%。利杂F1母牛初生重最大(22.68 kg),比务川黑牛(17.85 kg)高出27.06%;安杂F1母牛初生重最小(21.90 kg),比务川黑牛高22.69%。3组杂交牛之间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

2.2.224月龄体重:3组杂交牛公牛以安杂F1体重最大(335.75 kg),西杂F1次之(318.06 kg),利杂F1最小(316.50 kg),分别比务川黑牛(243.13 kg)高出38.09%、30.79%、29.97%。3组杂交牛母牛以安杂F1体重最大(305.63 kg),西杂F1次之(296.62 kg),利杂F1最小(292.38 kg),分别比务川黑牛(221.25 kg)高出38.14%、34.07%、32.15%。无论公牛和母牛, 3组杂交牛之间24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3组杂交牛与务川黑牛之间24月龄体重差异显著(P<0.05)。

2.3 日增重比较由表3可见,务川黑牛公、母牛0~24月龄日增重分别为306.34、278.63 g。3个杂交组合公、母牛0~24月龄日增重以安杂F1最高、西杂F1次之、利杂F1最小,公牛分别为427.17、401.89、400.43 g,母牛分别为388.67、375.71、369.45 g。3个杂交组合与务川黑牛之间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但3个杂交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3 安杂F1、利杂F1、西杂F1与务川黑牛不同阶段日增重比较 g

2.4 屠宰测定指标比较由表4可见,24月龄屠宰测定:(1)务川黑牛屠宰率为50.21%;3个杂交组合屠宰率以利杂F1最高(57.95%),安杂F1次之(56.13%),西杂F1最低(54.58%)。3个较组合之间屠宰率差异显著(P<0.05),同时3个杂交组合屠宰率也显著高于务川黑牛(P<0.05)。(2)务川黑牛净肉率为40.72%;3个杂交组合净肉率以安杂F1最高(49.68%)、利杂F1次之(45.43%),西杂F1最低(42.83%)。3个杂交组合之间净肉率差异显著(P<0.05),同时3个杂交组合净肉率也显著高于务川黑牛(P<0.05)。(3)眼肌面积以西杂F1最高(81.83 cm2),其次为利杂F1(78.60 cm2)、安杂F1(73.63 cm2),务川黑牛最小(59.59 cm2)。3个杂交组合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务川黑牛(P<0.05)。

表4 安杂F1、利杂F1、西杂F1与务川黑牛屠宰测定指标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3.1 不同杂交组合对务川黑牛生长性能的改良安格斯牛、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与务川黑牛的杂交一代牛均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3个组合杂交一代的初生重、各月龄公母牛体尺体重均显著高于务川黑牛。生长发育测定的作用是为牛的早期选种提供依据,同时也考察不同父本对本地牛的杂交改良效果。12月龄前,西杂F1的长势要比利杂F1、安杂F1好;12月龄后,安杂F1长势比利杂F1和西杂F1好。不同父本的杂交后代生长势既与品种有关,也与其对饲料和环境的要求有关。在相同饲养及环境下,这种态势或因西杂F1有较高的初生重,同时也与父本遗传因素有关。综合3组杂交后代长势及24月龄体重,以安杂F124月龄体重最高,全期日增重也最高,因此从生长速度方面分析,作为务川黑牛杂交改良父本,首先选择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其次选择利木赞牛。这与徐建忠等[2]研究结果一致。安格斯牛为小型早熟易肥品种肉牛,有黑色和红色2种类型。务川黑牛全身被毛黑色。如果再从毛色上考虑,则以黑色安格斯牛杂交改良务川黑牛为好。

3.2 不同杂交组合对务川黑牛屠宰性能的改良屠宰率、净肉率是表示肉牛产肉性能的重要指标,眼肌面积则是评定肉牛瘦肉率的指标。闫伟等[3]研究表明,利木赞牛作为父本与秦川牛杂交,比西杂牛和南杂牛在屠宰性能上更有杂种优势。本试验比较安杂F1、利杂F1、西杂F1与务川黑牛24月龄屠宰性能,结果显示利杂F1在屠宰性能方面更有杂种优势。从屠宰率分析,3组杂交牛屠宰率显著高于务川黑牛,而利杂F1屠宰率最高,安杂F1次之;从净肉率分析,3组杂交牛净肉率显著高于务川黑牛,而安杂F1最高,利杂F1次之;进一步比较眼肌面积,西杂F1最高,利杂F1次之。用于育种目标,性状应选择遗传力中等偏上的品种。屠宰率遗传力为0.39,其与胴体重和饲料利用率呈正相关;眼肌面积遗传力为0.42,其与胴体瘦肉率呈强正相关,与饲料消耗量呈较强的负相关,因此加大眼肌面积的选种能够间接提高胴体瘦肉率和饲料报酬[4]。综合这3个性状分析,安杂F1、利杂F1、西杂F1都具有较好的屠宰性能,还有助于提高饲料报酬。肉骨比(即产肉指数)是指牛的胴体中肌肉重量和骨骼重量的比例。通常肉用牛产肉指数为5.0,兼用牛为4.1,乳用牛为3.3[5]。本试验表明,务川黑牛肉骨比为3.76;3组杂交牛肉骨比以利杂F1最高(4.19),安杂F1次之(3.89),西杂F1最低(3.35)。用利木赞为父本改良务川黑牛可提高屠宰性能,且杂交后代有向兼用牛发展的趋势。

猜你喜欢
屠宰率务川安格斯
酋长的答谢礼
专注于遗传选育以提高商品猪的获利能力
育肥肉牛屠宰率与活体、胴体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
“腾达肉兔”屠宰性状测定
不同杂交组合对务川黑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浅谈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率及肉品质的影响
贵州:航拍务川七柱山宛如巨大手掌
盛世仡佬 乐活务川
“骑在羊背上的务川”
安格斯和鸭子